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区县信息 >> 正文

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启动运行

大数据 大平台 大民生
发布日期:2014-07-2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难题,政府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整合居民、社区(村)、街道、部门等各方力量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
  如何让服务群众从“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延伸,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
  这些,皆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课题。
  基于此,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应运而生。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7月25日,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正式运行!
  平台:民生问题的“快车道”
  不久前,平台收到社工反映的问题,项家花园十子街上发现路灯亮度不够、路面坑洼的情况。
  “按照以往的做法,可能先由街道召集相关部门开个协调会,各部门发表意见,制定方案等,耗时长、程序繁。”平台负责人说,“现在,平台开通了一条‘快车道’,对常见事项确定‘首责部门’,将问题‘派发’给相关部门,并限定时间,督促其及时解决。”
  上午派单,下午区建设局就派人到社区了解详细情况。很快,路面就完成修缮,区建设局还主动协调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解决路灯照明问题。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台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覆盖全区59个区各部门、6个街道和792个社区、村网格社工。网格社工深入基层,了解居民所需但社区难以解决的事务,作为任务信息上报平台后,由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派单”至各部门、街道,“信息上报——任务分配——任务处理——结果反馈——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实现网上流转、网上运作。
  浦前邹家塘内,有一根电线杆子底部断裂,正对着的居民家不放心,社工曾多次联系维修都无果。社工张玲智告诉记者:“我把这事上报平台后1小时,城管就联系了电信公司前往查看,2天内用水泥、橡胶加固起来,居民们都很满意。”
  副区长管黎芳说,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打造社会治理“扁平化”新模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联动:社会治理的“粘合剂”
  在社区,一些逾期难以办结的难点问题,往往就是卡在了“三不管”环节。此外,基层社工承担着大量的“份外事”,大部分事务处理凭社工个人经验,遇事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令他们很头疼。
  而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恰恰实现了基层与党委政府的互联互通,792个社工、6个街道与59个职能部门实现“无缝对接”,让社会治理有了“粘合剂”。
  青龙苑小区附近公交线路少、末班车时间又较早,不少居民希望能改进家门口公交车的线路、班次。
  “因公交线路规划属市级部门管辖,我们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他们又与上级再沟通反映。”从市级部门得知,其他公交线路已经在规划中。在告知居民的同时,考虑到居民近期的出行问题,平台通过相关部门又联系了家乐福超市的班车,作为暂时的折中办法。
  “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最大的好处是省去了我们社工在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的时间。”
  采访中,晋陵公馆社区干部张敏的一句话,引起了在场许多基层社工的共鸣。
  前后北岸社区徐燕也说:“即使有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也有相关部门的人员直接对居民进行说明,他们的解释更专业,居民们听了也更放心些。”
  在“大联动”机制下,什么问题该找哪个部门,任务受理、派发、协调、处置、反馈,对上报信息的办结率有着严格的跟踪机制,也让各部门从坐等观望变为相互补台,迅速实现内部流转。
  部门负责人王恺表示:“联动机制使部门、街道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了。”
  监督:作风建设的“推进器”
  打开平台主页,在任务流转过程中,每个环节如何处理、花了多少时间,都会有相应的记录。
  据悉,社工在上报任务信息时,根据事件紧急程度、涉及人数及导致结果等综合评定“一、二、三”等级。根据等级,区各部门、街道签收与办结的时间间隔分别不得超过1、3、5个工作日。
  “如果在办结时限快到时,问题还没有解决,系统将自动生成‘红色预警’。”
  任务处理中,区四套班子领导均可以全程督查,对于重要任务信息、复杂疑难问题还可以重点关注或批示。部门、街道及社工对处理责任部门领导、责任科室以及即将超时及已经超时的问题,都能一目了然。
  如此透明公开的体系,也倒逼着机关作风建设转变。近来,许多社工都发现,区部门领导下基层的频率变高了。
  红梅社区主任王义珍回忆起,自己曾经为一个居民反映的问题,给各个部门打了30多通电话,依然没有解决。“现在上报到平台就行,每个部门都有联络员。上级领导主动下基层来社区的机会也更多了。”
  为了防止任务分派后“石沉大海”,平台还建立了一套服务效能评估机制,评估对象分别为网格社工、区指挥中心和区各部门/街道。
  “评估结果将作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重要依据。”管黎芳说。
  记者注意到,在对3个层面的评估中,居民满意度依然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居民也能参与到对服务效能的评估中。
  此外,针对区各部门(街道)的效能评估,平台还增设了社工满意率、及时响应率、按时反馈率等。居民徐汉明曾向平台反映过施工队噪音问题,“平台分派任务信息后,相关单位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多渠道帮我们解决问题,绝对没有敷衍我们,我十分满意。”
  数据:服务群众的“风向标”
  大数据,服务大民生。
  平台设计之初,区政府便将建立区域型“民生大数据”的理念贯穿其中。
  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民生、互联信息、智能治理、共享共用,实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这也是平台的精髓所在。
  平台分类汇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城建城管、矛盾调处、行政执法、其他等七大类领域的电子信息。
  未来,待平台有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后,将通过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从而形成系统的预警预案。管黎芳举例:“如哪些社区的防汛排涝设施需定期提升;如何长效提升政府的楼道亮化工程等,这些也将为日后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有据的参考依据。”
  平台数据统计显示,自今年3月试运行以来,共上报101例任务信息,完全办结75例实事,城管城建和公共服务类占比超80%。其中,不少是社区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
  管黎芳说,对于这些难解的“死扣”,平台并不是单纯地解决个案,而是致力于从同类问题中总结出经验,制定系统的解决方案,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平台的发展设想,平台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完成民情日记收集、任务信息处理和社区常用工作平台链接;到今年年底,二期将开发手机客户端、增加行政监察功能和12345、12319等服务系统信息共享;明年第三期增加综合服务特别是企业服务功能,并融入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信息。
  声 音
  徐汉明(居民):相关单位接到我们反映的情况后,反应速度快,工作态度好,并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多渠道帮我们解决问题,绝对没有敷衍我们,我十分满意。
  张敏(基层社工):较以往相比,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最大的好处是省去了我们在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的时间,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为居民服务。
  王恺(部门负责人):全程化督查以及反馈时效的提醒,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部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联动机制也使部门街道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了。这对机关作风转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管黎芳(区领导):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是天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又一探索。实现了部门资源之间的共通、互联和共享,拓宽服务基层群众的新渠道,更为促进政府工作作风有效转变提供新载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