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结果反馈 >> 正文

关于群众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了解程度的调查反馈报告

发布日期:2021-08-16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为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了解程度,分析人民法院基层解纷机制发展方向,切实积极践行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使命担当。于2021年7月13日至8月13日开展在线调查问卷。经过数据统计,本次在线调查反馈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参与投票的群众性别男女比例分别为76%和24%。
  2、参与投票的年龄层次中,46%的参与人员年龄在21-40岁之间,32%的参与人员年龄在41-60岁之间,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分别占比8%和14%。
  3、参与投票的人员中,企业员工占比48%,私营业主占比18%,学生占比10%,退休人员占比18%,机关工作人员占比6%。
  4、参与投票的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22%,大专、高中、中专及同等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分别占比30%、32%、16%。
  5、70%的投票人员反映偶有发生纠纷,从未发生纠纷的占比20%,10%的投票人员经常发生纠纷。
  6、34%的投票人员认为最好的解决纠纷的机制是至法院诉讼,另外34%的投票人员表示其会通过找民警协调解决纠纷,会选择找社区、街道、乡镇和私下解决的方式均占比16%。
  7、投票反馈仅有26%的人员有纠纷诉至法院的经历。
  8、对于现阶段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有何问题的提问中,诉讼周期较长作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占比74%,剩下的依次为反映费时费力占比72%,成本较高占比64%,无法实质解决问题占比58%,立案困难占比50%,其他10%。
  9、26%投票人员表示听说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74%的人员表示从未听说过。
  10、80%的投票人员表示如果发生纠纷,愿意采取非诉讼的途径解决。
  11、18%的投票人员认为当前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能适应现实需求,26%表示基本符合,20%表示不符合,其他占比36%。
  12、68%的投票人员认为公安应当参与到非诉讼纠纷化解中,认为乡镇、街道、社区、法院、司法局(所)应当参与的占比分别为60%、56%、54%。
  13、对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认为相对便捷的占比68%,认为成本低、纠纷解决快、不了解的分别占比48%、50%、26%。
  14、投票显示54%的群众更想通过APP的方式加深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了解,想通过看电视、看报纸、户外大屏和其他模式了解的分别占比52%、22%、30%和44%。
  15、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相关建议?未得到明确反馈
  二、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情况来看,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前期工作已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效,也获得了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但从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基层群众对纠纷化解的第一反应还是找民警解决问题,尤其的大部分群众对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够了解,反映出在相关机制的对外宣传方面还不够,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抓手还不够多。此外,从问卷中发现,大部分群众对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期盼点在于更为便捷,因此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应当将方便群众办事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从而获得群众更多的认可,从而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推广。
  三、对策建议
  一是聚焦“诉非衔接”,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面上”驱动,在市委、市委政法委支持下,推动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通过考核压实主体责任,引导更多纠纷在诉讼外解决,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体系。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多点”联动,成立“人民法院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和“非诉讼服务分中心”,与市司法局设立的“非诉讼服务中心”紧密配合,构建上下贯通、互联互通的非诉讼纠纷化解平台。强化组织保障法院“全线”推动。努力打造“全院、全员、全程”参与多元化解的工作局面。加大力量投入,将办案骨干及年富力强的年轻干警充实到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聚焦“力量整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融入网格,做实基层调解。在全市推进“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双覆盖,指派更多资深法官进网入格,联动镇、街道开展“诉源治理,大调解、大调研”活动,法官面向基层驻点集中调解。端口前移,做强驻院调解。会同市司法局开展驻法院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增聘续聘驻院人民调解员,建立资深聘用制书记员转岗担任人民调解员制度,优化驻院调解队伍结构。强化协作,做细行业调解。加强与交警部门、保险公司、市司法局等沟通协调,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对接平台、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行政争议审前调解中心作用。与司法局、工商联联动,将人民调解引入企业和商会,成立驻企调解室和商会调解室。加强涉外纠纷调处,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三是聚焦“集成高效”,提供立体诉讼服务。诉讼服务智能化。以“移动微法院”为依托,实现立案、送达、保全、委托鉴定等诉讼事项一网通办,促使服务方式从人工现场服务向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转变。聚焦“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法官”目标,全面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提供登记立案、多元解纷、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司法鉴定、普法宣传等全方位服务。将诉讼引导、材料收发扫描、智能编目、立案信息录入、案件信息查询等辅助性事务“集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外包”,真正实现“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重点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攻坚战,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坚持每周报告、每月态势分析制度,积极参与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会商机制,形成信访化解合力。提供网上申诉信访、远程接访等智能服务,减轻信访人访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