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坛区立足当前渔业发展实际,坚持发展河蟹特色优势产业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以“六个强化”工作举措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2021年实现了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45万吨,一产产值23亿元,池塘水质监测全面达标,构建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设施先进和产品优质新发展格局,实现了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强化规划引领。金坛区发布了《常州市金坛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科学划定了“三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并编制了《常州市金坛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池塘生态化改造任务和目标要求。
强化信息调度。近期对全区水产养殖基础信息进行了重新摸底调查,特别是百亩连片池塘面积个数、单户100亩以上、单户50亩以上100亩以下养殖大户基础信息,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接各镇开展实地调研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可行性初步论证,2022年拟建设异位净化生态示范点13个、 面积3966亩,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生态渔业示范工程。
强化示范创建。2018年以来创成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市级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点8个、市级美丽渔场5个,水产健康养殖水平显著提升。
强化政策宣贯。结合水产养殖实际编制并在全区范围内下发了《金坛区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宣贯手册》,做到全区5000多户养殖户人手一册,发动养殖户主动开展生态化改造。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在全区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全年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人次达500余人。
强化技术支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探索基于复合型水草栽种的原位净化技术模式不断优化水产养殖环境,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小球藻等常用菌类、藻类的扩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多种微生态制剂配合应用调节水质技术,不断降低养殖水环境负荷,实现节本增效,特别是金坛区自主研发的蟹池“小精高”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普及,河蟹养殖基本实现尾水达标排放。
强化长效监管。扩大水质检测范围,由2021年对6个点的36个水样的3项指标(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扩大到87个采样点180个水样的5项指标(悬浮物、pH值、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为尾水达标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与水产养殖户一一签订《承诺书》,督促各类主体和养殖户严格落实尾水治理主体责任,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努力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今后,金坛区将继续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尾水净化生态示范点创建和养殖尾水监测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养殖尾水长效管理模式,加快参与百亩连片池塘生态化改造,力争建成一批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规模养殖基地,全面提升全区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