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常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明年工作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明年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坚定不移强产业,加快打造现代化常州的硬核支撑。新能源之都建设跑出“加速度”。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大会,出台实施重磅扶持政策,举全市之力领跑新能源赛道。锚定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市值“两个超万亿”的奋斗目标,积极打造“常州氢湾”,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进“发储送用”深度融合,争创新能源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应用渗透率全国领先。重大项目攻坚更具“显示度”。建强招商队伍,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项目服务,复制推广“拿地即开工”、联合竣工验收等创新举措,不断提高投资完成率、新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竣工率。数字经济赋能更显“融合度”。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纵深开展“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精准把脉问诊,打造标杆示范,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营商环境优化更有“美誉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大力推动各类惠企政策非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快组建物流集团,建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二要持之以恒抓创新,全面激发现代化常州的最强动力。要打造平台载体。中以常州创新园是中以两国创新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要持续在机制优化、要素集聚、载体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争取,加快推进中以数字谷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城是全市创新之核,要进一步链接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创新型企业从聚在科教城的“一团火”散作全市的“满天星”。龙城实验室是重大战略平台,要深度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要培育企业主体。实施独角兽倍增计划,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加快实施新一轮企业股改上市三年行动,锻造一支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上市企业“联合舰队”。要引育高端人才。更大力度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常态化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持续扩大“青春留常”品牌效应。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持续抓实做优人才公寓“小切口”,全面完成“三年10万套”目标。要做优创新生态。加快建设科创综合体,打造科技创新项目集聚地,打响2个科创综合体品牌。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组织“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个以上。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优化龙城金谷扶持政策,打造“资本+产业”联盟。

三要全力以赴提能级,不断拓展现代化常州的空间格局。聚力做强城市实力、做优城市功能、做特城市品牌,加快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形态重塑。要更高水平建设“两湖”创新区。深化道路交通、市政基础、重点片区和乡村专项规划,精雕细琢重大功能性项目、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要围绕总部经济区加快招引建设本土企业总部、央企区域总部和金融机构总部。要深化常州南站方案研究、尽早开工建设,全力打造“中央车站”和“第一门户”。加快实施金坛站、腾龙大道、中吴大道西延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地铁5号线。推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向“两湖”布局。要更高效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工建设常泰铁路、盐宜铁路,推动淮泰常铁路纳规、镇宣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南沿江城际铁路常州段建成通车。倾力打造“高速中环”,实施通江达海工程,完成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加快城区道路“微改造”。要更高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常金同城化、常溧一体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深化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等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改革。

四是久久为功优环境,持续厚植现代化常州的美丽基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打造更多具有常州特色的“绿色示范”。要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全力聚焦9个重点行业“绿岛”、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33个工业片区更新项目的集中开工。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效激活用地存量、拓展生态容量、提高亩均产量。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大气保护、水体保护、土壤保护统筹并进,集中攻坚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环境质量改善度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要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擦亮生态绿城品牌,加快推进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响“无废城市”品牌,打造具有新能源之都特色的无废循环发展产业链。践行“双碳”战略,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五要用心用情惠民生,共同创造现代化常州的幸福图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打响“六个常有”民生名片,让发展更有温度、生活更有品质、文明更有高度,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要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打响“常有善育”名片,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建改扩建10家普惠托育机构。打响“常有优学”名片,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学校78所,增加学位3.1万个。打响“常有健康”名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响“常有颐养”名片,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为15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打响“常有安居”名片,新建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2.2万套(间),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7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响“常有众扶”名片,实施“暖心护航”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关心帮扶好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要大力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定向开发公益性岗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茅山老区乡村振兴帮促,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个。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市场加速回暖。要弘扬文明传承文化。坚持首创必成、首战必胜,打响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攻坚战。实施老城厢复兴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让老城厢与“两湖”创新区“双芯联动、双星闪耀”。全力推进焦溪古镇修缮保护和联合申遗,启动常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发掘保护城市的“根”与“魂”。

六要慎终如始保稳定,切实筑牢现代化常州的坚固底板。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守护公共安全。加快推进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1+29”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因时因势、从容智慧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快建设发热门诊,提高药物药品储备,增强接诊治疗能力,最大程度保护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全面依法治市。一体推进法治常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质效,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领域立法,让法治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建设平安常州。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增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水平,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争创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持续强化社区治理,做好赋权增能的“加法”、减负减压的“减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