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常州盐城工业园区:三年积淀,从量变到质变

发布日期:2023-11-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从容迈向“GDP万亿之城”,在常州加速城市能级提升、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远在盐城的常州盐城工业园区同频共振,从一纸蓝图起步,到产城人和谐共生的现代园区,开拓出能级提升的新内涵。
  2021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常州盐城工业园区在原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基础上升格组建,肩负起省市南北共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智造之核”的更高建设目标,力争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争创“全省南北联动产业合作样板区”。
  三年共建,南北两城回荡携手共进的交响。
  两地政府以建必成、成必优的气魄,使常盐工业园成为带动本地盐丰一体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叫得响,走在前、做示范的标杆园区。
量变:时不我待
  曾经的传统工业园,要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智造之核”,新机遇扑面而来,常盐工业园站上了一个新起点。
  “把握机遇、奋起直追,时不我待。错过高质量发展这趟时代列车,难以面对常州的父老乡亲!”派驻园区的常州一众干部这样说。
  这种紧迫感,源于深刻的内省。园区的负责人讲得很直率:“工业园区创立以来,一直在跟跑,现在到了抢跑时刻。”
  知不足,然后赶。园区管理者清醒地看到了差距。
  观念先转过来。“先进地区的发展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围绕生产力发展需求进行各种变革,决策者敢破旧立新,管理者肯俯身服务。”常盐工业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中的“24小时服务”“最多跑一次”等,表面看是强化服务意识,更深层次上是思想解放。
  精气神提起来。“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建设园区,力争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榜样。”常州派驻园区干部心中那股奋勇敢争先的劲儿不断往外冒。
  找到发力点,踏踏实实干。园区从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功能上绘出“样板”。
  在建成区,常盐工业园投入8000万元实施的道路桥梁、河道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高点对标,其中涉及道路10.86万平方米、绿化7.72万平米、桥梁5座。如今,行走在改造后的园区内,路面开阔,绿化成景,整体形象开始焕然一新。
  为拓展园区生活服务功能,作为“园中园”的常盐科创园、总面积250亩的人才社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成区率先竣工投运,项目与人才安家落户成为园区的更大图景。
  升格组建以来,园区土地从原有的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共盘活存量厂房18万平方米、土地860余亩,实现资源要素再利用、效益最大化。
  因为有韧性,曾经的“不可能”正一点点变为现实。围绕产城融合的更高建设目标,园区西侧,5.5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建设迈入加速期。目前,拓展区内安置房项目、主干路网和河道整治等工程将陆续竣工验收。
  项目:招大建强
  秋冬交替,园区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上海北特科技总投资10亿元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项目已开工半年有余。
  自2023年3月正式签约以来,该项目建设不断提速,部分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一条产线已正式投产。
  项目的顺利落户得益于园区及时破旧立新,盘活低效厂房土地,成为“企业大走访、产业大招商、项目大推进”活动的典型成果之一。
  发展之初,园区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建成区项目虽然满额,但产业基础较薄弱;拓展区还暂不具备项目落地条件。
  时间就是机遇,要建成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智造之核”,园区果断使出盘活土地的“关键招”,问存量土地要发展、向沉睡资源要效益,为优质项目落地牵线引路。
  园区通过破产重组、企业盘活、闲置利用、交易购置等方式,全面推进现有资源高效开发。今年上半年充分利用驷博电器、富奥电梯、格林保尔等低效土地、闲置厂房,引进鑫泰龙、金邦、乐砂、诺印4个项目,盘活土地173.8亩。
  三年来,园区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开展产业链配套招商,承接长三角特别是常州优质产业项目转移升级,产业结构日渐分明。
  2022年,园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1—11月,园区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5个,提前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创新:智改数转
  创新驱动发展,犹如长江奔涌,昼夜不息。行走在园区的企业间,处处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处处看见产业迈向中高端,其中,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成为驱动力。
  江苏谷登重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多年前就落户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
  常盐工业园成立后,谷登作为首批实施智改数转分析诊断的企业之一,很快尝到了甜头。经过诊断分析,企业的多个信息系统间较为独立,数据不能实时共享,影响管理决策。对此,企业决定建立多系统数据联动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同时启动建立了智能化仓储,真正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智转数改“一子落”,企业发展“满盘活”。在推动首批28家企业分析诊断的基础上,园区今年上半年已有5家企业启动“智改数转”技改项目。目前,园区省级上云企业累计达22家,另有6家企业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企业“智改数转”,园区数字化建设更在排兵列阵。瞄准数字园区示范样板打造的“常盐数字园区大脑”系统,目前已全面建成,通过“一网连全域、一屏观全局”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园区宣传、招商、服务、孵化、管理和运维等多种功能一网融合,大幅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无论是培养新产业,还是承接产业转移,都要创新引领,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回顾来路,创新已成为常盐工业园的最强音符。
  展望前程,园区管理者信心十足:“园区要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质变:产城融合
  从传统工业园区走向新型工业园区,最终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作为合作共建果实,常盐工业园正徐徐展开一张南北合作的靓丽名片。
  高定位:联动样板
  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布局中,常盐工业园被定位为“智造之核”,同时承接了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的重任。
  一个底子为40多家中小微企业、缺乏配套的传统工业园区,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型、跨越,源自谋事者的破壁精神。
  自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常盐两市均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
  常州派出来自发改委等7个部门单位的10名派驻干部,任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主导园区管理工作;盐城方面就市政府直管园区指挥体系、市交投集团和大丰区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园区财税模式等一系列重大事项予以明确。体制机制方面,园区采取常州主导、闭环运作模式,构建起常州盐城党政联席会议、园区管理机构、投资开发公司三层管理架构。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地探索从合作共建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目前,园区与大丰高铁片区总体概念性规划、拓展区控制性规划以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已完成编制。
  如何实现“产城人”融合,使两地合作共建跃上新的高度?以辐射带动工业园周边商业、文旅融合为核心功能,高标准配套建设“常州街”,常盐工业园找到题中之义。
  根据规划,“常州街”集合了常州、盐城、上海三地元素,涵盖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作为园区精心打造的一步一景、文商旅产居融合的特色步行街区,“常州街”街区在规划设计及招商上正有序推进,一个文化与活力兼具的城市街区正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园区还在教育、卫生领域导入优质资源,有效服务园区企业及周边居民。
  建成后,通过园区周边3000人左右的人口,“常州街”预计辐射包括大丰高铁片区在内的400平方公里区域,为盐丰一体化发展打牢基础。
  高能级:飞地孵化
  飞地,顾名思义,跨越了行政区划和属地化管理限制,在市域之外打造一块特殊的产业园区。
  传统的飞地经济,多以产业飞地为主,一般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常盐工业园并不满足传统产业飞地,而是发展反向飞地,即回到发达的常州,通过设立孵化器等,打造科创中心,直接从外部引入创新资源。
  产业飞地与反向飞地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双向飞地。2022年,常盐工业园正式启动科创中心建设,并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建立“科创飞地”。
  双向飞地你来我往,有去有回,实现着南北两地“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头部+配套”、“创新+孵化”的全新合作模式。
  目前在常州设立的“数字常盐科创飞地”,物理空间近4000平方米,主导产业定位为新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吸纳了产业、技术、金融等专家,与常州多家科研单位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为盐城吸纳人才、资本、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迄今,两地科创中心和科创飞地已注册落户企业97家,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进一步推动常盐工业园承接常州特色优势产业升级。
  今年4月,省科技厅与常盐两市政府签订《推进常州—盐城结对建设科创飞地合作协议》,“全省南北合作园区‘科创飞地’看常盐”格局进一步明确。
  一方面,园区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构建新型产教融合发展,与更多高等院校进行科创试点,完成学科建设、双创、产学研、课程改革、专家实训、现代化学徒等合作,并与重点企业完成校企场景试点建设。此外,继续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另一方面,将组织开展各类项目路演、政策宣讲、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强企业、人才沟通交流。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落户科创飞地的项目团队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
  截至目前,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引进高校博士、省市级科技副总34人。随着创新布局力度加大,园区发展动能、潜能显著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