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政务活动 >> 正文

阎立解读:常州“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情况说明

发布日期:2015-12-1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关于《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阎立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现在,我就《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的形成过程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关键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市委、市政府对编制好“十三五”规划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费高云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市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承担起草工作。
  去年12月份,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尽早考虑和安排“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3月份,结合省委“十三五”调研组来常调研,市委建议起草小组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及早理清思路,并着手搭建文本框架。8月份,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汇报,对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9月下旬,起草小组分别赴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实地调研,学习先进地区“十三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举措。10月底,市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并举办市委中心组学习会,邀请专家解读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从9月到11月中旬,市委赴辖市区深入调研,并围绕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分别召开了五场“十三五”发展思路调研座谈会。起草小组在4个多月时间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后,起草小组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努力把中央、省委的精神贯彻到常州的规划建议稿中,并形成了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12月初,建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辖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意见,并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进行了民主协商。12月11日–12日,召开市领导干部研讨会,四套班子领导集中商讨“十三五”发展,并对建议稿提出了明确修改意见。12月14日,市委常委会再次讨论建议稿,起草小组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目前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可以说,建议稿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建议稿经本次全会审议通过后,市政府将据此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起草中,我们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来谋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来贯穿,以“强富美高”为目标来展开,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主要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明确了大方向、确立了大框架,尤其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省委系统提出了江苏“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这些都是我们谋划“十三五”的依据和遵循。建议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举措,按照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发展定位进行谋篇布局,同时对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五个迈上新台阶”系列部署会议精神,进行概括、提炼和集成,做好上下对接,把准目标方向,全面准确地体现到建议稿中。
  第二,突出把握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更加注重把常州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抓住用好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带来的一系列重大机遇。建议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常州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决战期,诸多矛盾叠加要求我们统筹化解,风险隐患增多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建议稿要求全市各级既要看到“十三五”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要正视自身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三,突出反映常州自身的发展实际。
  既深入贯彻中央、省委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又着眼谋划好我市“十三五”发展重点,充分体现常州特色。例如,在城市发展定位上,建议稿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我们认为,“一城、一中心、一区”是“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城市总定位的现实支撑,是更高水平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建设的丰富完善,特别是在产业特色和城市功能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具体化,使得城市定位更加准确明晰,体现了常州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
  第四,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特点。
  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重点把握大方向,明确大原则,提出大思路,把具体指标、具体工程、具体项目留给规划纲要阐述,同时强化规划建议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做到战略与战术、务虚与务实、长远与当前相结合,既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常州的具体化,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准工作着力点。
  建议稿分为三大板块、八个部分。
  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第一部分,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主要是总结“十二五”时期常州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十三五”时期常州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方向和重大战略。
  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以经济转型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文明建设为主体,辅以改革和法治“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第二部分,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创造引领转型发展新优势,对应的是“经济强”。主要分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个小节。第三部分,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共建共享新水平,对应的是“百姓富”。主要分为更实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发展、更新起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个小节。第四部分,讲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对应的是“环境美”。主要分为有序完善空间形态、持续加强城乡建设、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构建制度体系四个小节。第五部分,讲深化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大力迈向社会文明新高度,对应的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主要分为加强精神文明引领、建设江南文化名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三个小节。第六部分,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主要分为积极推进改革试点试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完善改革决策和工作机制三个小节。第七部分,讲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化进程,努力开创依法治市新局面。主要分为提高地方立法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推动公正司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个小节。
  第八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八部分,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主要分为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团结奋斗、强化各类人才支撑保障作用、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四个小节。结束语号召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谱写好中国梦的常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的设定。
  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体现了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在具体目标设定上,中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省委提出了“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市委对我市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30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269元和12637元,按目前的趋势,可以提前两年左右达到目标。因此,建议稿在“经济强”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在“百姓富”的目标中,提出了“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考虑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和常州自身现实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要高于全国全省,未来五年要达到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体现常州在全国全省发展中的率先领先,也为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留足空间。同时,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十三五”时期不光要看速度、看规模,更要看质量、看效益、看可持续增长、看群众满意度。因此,建议稿还明确了要在“环境美”上实现明显改善,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新的风貌,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关于“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调整优化。
  发展战略是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决定着发展走向。市委历来重视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符合实际的重大战略,并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使之适应新情况、指导新实践。“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了“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建议稿根据发展新理念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对原有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优化,对战略内涵进行了深化拓展,明确实施“五大战略”:即创新驱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开放、民生共建共享战略,充分体现发展战略的传承性、阶段性、时代性、前瞻性的要求,也与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相对应。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创新驱动、科教与人才强市两大战略并举,有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们认为科教与人才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涵,建议稿中把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体现科教与人才强市这一发展取向。二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我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我们正在推进的产城融合发展是市域整体统筹的发展,产城融合的城是城乡一体的城,建议稿中把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明确为“十三五”发展战略,把城乡一体化放在产城融合这一大格局下统筹谋划,在产城融合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常州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资源要素刚性约束与发展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如果延续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这种矛盾必然更加凸显。因此,基于“美丽中国”大背景和常州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稿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为“十三五”发展战略之一。四是全方位开放战略。“十二五”乃至更早时期,我市就开始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着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新形势下,我市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正在从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向部分产业、资本输出转变,从对发达国家开放向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潜力转变,从长三角区域协作向与国内更多城市合作交流转变。因此,顺应对内对外开放的趋势、更多领域合作的走势,建议稿将我市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提升为全方位开放战略。五是民生共建共享战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议稿新增加了这个战略,就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创业致富、勤劳致富,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关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省委建议中明确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是江苏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大市,理应在全省这一总布局中有更大作为。建议稿中提出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同时也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基于常州制造业的扎实基础和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二是基于顺应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提升;三是基于放大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提高常州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建议稿对相关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提出具体工作抓手。一是深化十大产业链建设,发挥产业政策导向,推动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通用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实现由转型升级生力军向主力军的快速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行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三是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服务”,让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第四,关于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省委建议中明确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常州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重要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建设区域性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全省这一定位。强调长三角,主要是体现常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应有的地位,突出对长三角乃至更广区域创新资源的吸引和辐射;强调特色鲜明,主要是聚焦特定方向,形成差异竞争,提升常州在重要领域技术创新的城市首位度;强调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是有别于前沿技术研究,紧贴企业技术需求,着眼加快技术供给的产业化进程,让更多更新的研发成果进入企业、提升产品、创造市场。
  第五,关于打造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把产城融合作为未来五年常州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把常州基本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时间节点与“十三五”吻合。建议稿提出打造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我市拥有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的新机遇,也承担着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推广示范的责任;二是产城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化与工业化进入高级阶段的瓶颈制约,通过推进产城融合为常州“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破解难题、释放活力、增创优势;三是作为牵引重点领域改革的总抓手,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可以做好“资源配置”的大文章,有效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整体进程。
  第六,关于扶贫帮困工作。
  建议稿明确,按照“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要求,以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集中连片地区为重点,合理确定相对贫困人口规模和脱贫标准,持续开展茅山老区帮扶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全国脱贫标准到2020年约为人均4000元,常州的扶贫标准高于全国,脱贫步伐快于全国,“十三五”时期重点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2014年,市有关部门对辖市低于6500元、辖区低于8500元的低收入人口,开展了新一轮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2014年底,全市低收入人口15425户、25691人,其中溧阳、金坛的低收入人口占65%。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人群全面脱贫。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强化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时有效解决返贫问题,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第七,关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落地落实。
  建议稿明确,“十三五”期间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严控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能源方面,节能降耗是一个长期过程,能源革命、技术进步正在创造新的机遇。只要把准重点方向,持续加大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就能够在结构优化、供需两利的基础上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水资源方面,“十二五”时期我们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资源总体形势仍然严峻。“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既要控总量,更要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建设用地方面,目前我市土地开发强度偏高、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现有建设用地达172.78万亩,已经突破国家下达的总量红线。“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理念,盘活存量土地,确保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实现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占用率显著下降、产出效益明显提升。
  同志们,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会的重要任务。
  制定好规划建议,对指导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项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要全面把握建议稿提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入思考,充分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