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技术号称“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新材料产业又被国家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见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化前景都是非常的喜人。这么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为何集聚在西太湖畔?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功能新材料专题园为何花落武进经发区?五年7家上市企业、280亿元的产销规模如何实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武进经发区管委会主任、功能新材料产业园领导小组组长石旭涌,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记者:在常州,新材料产业和企业也并非武进经发区独有,据我所知新北、金坛、溧阳都在搞,而且如果从总量来讲武进经发区的盘子并不算大,为何市委、市政府会选择把功能新材料产业园放在武进经发区?
石旭涌: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武进经发区的关心。武进经发区作为常州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之一,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应该也必须发挥一定的作用,体现出价值;另一方面,武进经发区承载功能新材料产业园也有着先天的条件和较强的竞争优势。首先,武进经发区濒临拥有164平方公里广阔水域的西太湖,常泰高速、南北高架、腾龙路、延政路、长虹路等高等级公路开通以后,武进经发区跟常州市区、武进主城区的距离缩短至15分钟车程以内,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近城临湖,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其次,虽然常州很多地方都有零散的新材料企业分布,但是集聚度普遍不高,规模普遍较小。而经过前面3-4年的大力发展,武进经发区的新材料产业已经集聚了一些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备承载全市功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实力。最后,“一核八园”四个园在常州高新区,属于北部;三个园在武进高新区,属于南部;一个园在武进经发区,属于西南部;对于平衡常州大市整体产业布局,并通过武进经发区这一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常州西部片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记者:你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发展的一些情况吗?
石旭涌:没有问题。功能新材料产业园是我们经发区“十二五”重点规划打造的“八大特色功能园区”之一,也相继被武进“1148”工程和常州“一核八园”纳入重点扶持。目前,该园规划面积6.05平方公里,包括1个孵化加速科技园(西太湖国际智慧园)和4个生产基地(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基地、新型复合材料基地、新型金属材料基地、新型能源材料基地),配套有产业、研发孵化、物流、行政服务、生活5大功能区。
目前,该园已经集聚新材料企业40多家(其中上市后备企业5家),创成了“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级新型工程材料特色产业园”、“江苏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省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台,建设有各类研发、孵化、加速用房22.5万平方米。特别是集聚了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如安格特复合材料、天常玻纤、海鸥冷却塔等,行业涉及高分子改性材料、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冷链材料等众多新材料细分领域。201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销31.5亿元,占经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成为经发区第一大特色产业。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生产集约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功能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在西太湖畔建设一个瞩目常州,蜚声海内外的“新材料谷”。
记者:据我所知,新材料产业具有产业链短、产业门类丰富等特点,功能新材料产业园也不可能包罗万象,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普遍开花”和“重点突进”这个问题的。
石旭涌:你说的没错。新材料产业的产业链是很短。因为在整个制造产业链当中,真正的新材料只是处于中间的小环节,上游新材料的原材料的生产,如石油的提炼分解、树脂的生产等等基本上都是属于化工类;而下游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很多新材料制品的生产,又当归属于制造业。所以说新材料,尤其是我们所说的功能新材料,就其本身的产业链来说是非常短的,但是它的门类却是非常广泛。一级分类就有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汽车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稀土材料、新型钢铁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军工材料等13大类。二级细分领域就更多了。经发区目前拥有的新材料企业涉及上述8个大类,20多个细分小类。
我们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策略上,基本上是坚持“纵向做深,横向做广”的原则。所谓“纵向做深”,就是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纵向延伸。一是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尽可能地做长产业链。比如,依托阻燃材料主要生产改性高分子材料,向下游延伸至汽车、轨道交通用轻量化、热塑性聚合物基板材等领域;依托新众精密合金主要生产的钛、钛合金、高镍合金等合金锻材,产业链向下延伸至医疗器械、食品药品器械、航空航天用材、模具工业用钢等领域研发制造。二是引导企业向同类产品拓展,尽可能地扩大产品种类。比如,天常玻纤目前主要生产风力叶片基材,现在正在组建新公司研发生产应用于海底石油输送的管道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山由帝杉目前主要生产的工程用窗膜与车膜,现已开发生产出光电显示产业的扩散膜、反光膜等。三是加快配套企业引进,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所谓“横向做广”,就是针对新材料产业门类广、产业链短的特点,在做大做强现有主打细分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向新材料的新兴领域去拓展,网罗更多的新材料尖端领域爆发力强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加快培育。尽量把“网”撒得更宽一点。
记者:据说常州市委、市政府对于“一核八园”建设有12项的考核指标,经发区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目前指标完成情况怎么样?未来是否有信心、有措施能够保障完成?
石旭涌:是有12项建设指标。这也是我们感觉压力比较大的地方。因为,一方面,领导重视你,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专题园放在你们这里,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另一方面,对于经发区这样一个小区而言,完成12项指标也绝对是一个挑战。当然,尽管压力较大,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完成的。我们把12项指标结合经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功能新材料产业园五年“六项”具体目标任务:一是每年新增不少于5个大项目。二是每年新增不少于10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三是5年内培育7家上市企业。四是5年内培育1-2个产业集群。五是实现2年100亿,5年280亿的产销规模。六是每年新增专利6件。详细情况可以去看我们发的有关文件。从去年我们的完成情况来看,总体还不错。未来,随着我们“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建设的加快,我们将会把更大精力放在新材料产业的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企业培育和配套服务上。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们经发区全体干群的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和不懈努力下,功能新材料产业一定会成为一朵绚丽的“产业奇葩”立于西太湖畔,经久而不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