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动能强劲, 交通促交融 ——实施“532”发展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彰显常州担当(1)

发布日期:2023-12-24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之际,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这项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奋力冲刺“GDP万亿之城”。

锚定“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常州,站在时代的风口,以不寻常的加速度,迈出有力的步伐。

继沪宁城际、京沪高铁之后,沪宁间的第三条高铁——沪宁沿江高铁,今年9月28日开通运营。这条沿长江南岸修筑的高铁线路,把包括武进、金坛在内的7个百强县(市、区)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和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圈”,为苏南“最富朋友圈”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和想象空间。

常州的区位优势,在沪宁沿江高铁得到充分体现。

在长三角地图上,沪宁沿江高铁和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呈“8”字型交叉互补结构。所交叉的点,就是常州。

在常州地图上,沪宁城际穿常州站而过,京沪高铁穿常州北站而过,沪宁沿江高铁穿武进站而过;三个站点,从北到南,由常州地铁1号线将它们串联。

常州主城区,已全面深度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

牢记嘱托,勇立潮头。以交通促交融,基础设施、货物流通、日常生活……生长中的长三角交通中轴枢纽,为常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注入着强劲动能。

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长江常州段江面,洒满阳光。奔涌的波涛间,高350米的“钻石型”桥梁主塔直指蓝天,距离江面60米之上的空中,“N”型钢桁梁搭建的公铁两用斜拉桥“骨架”横卧江面,宛若蛟龙,蔚为壮观。

滚滚长江东流,天堑即将变坦途。明年,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将实现合龙,这座世界在建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将全面贯通。

常泰长江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进一步凸显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还将进一步完善锡常泰都市圈交通路线,推动苏南和苏中、苏北地区的跨江融合,带动泰州等苏北地区的朋友们,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经过两年的建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常州,已发生不小的变化。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常州锚定“长三角交通中轴建设”目标,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上跑出“加速度”。

公路方面,作为S58沪常高速的组成部分,苏锡常南部高速正式通车,沟通苏州、无锡、常州的城市高速环线,与沪宁、沪武高速形成合势,让常州与上海拥抱得更紧。作为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溧宁高速建成通车,加强了苏南地区与皖南地区的联系。常泰长江大桥主塔墩顺利封顶,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工程全线贯通。青洋路快速化二期工程建成通车,花海大道、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工程,龙江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吴大道西延智慧快速路工程,G312快速化、232省道快速化工程等6个快速路项目正蹄疾步稳建设中。锡宜高速扩建工程、沪武高速扩建工程、丹金高速已进入项目建设准备阶段。

铁路方面,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从金坛站、武进站可直达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

水运方面,溧阳港在今年9月20日开港运营。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泵站和节制闸已投入使用,项目年内将正式交工通航。芜申线溧阳城区段改造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可完成主体工程。

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开工,未来的能级提升已然可见。

与此同时,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上级规划支持。

泰州经无锡至常州高速公路在2022年调增列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年)》,编号为S31,简称“泰常高速”。优化调整宁常高速金坛至武进段规划通道,使宁常高速与沪常高速实现互联互通。京杭运河、德胜河、芜申线、锡溧漕河纳入《江苏省二级航道网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批复,按照三级航道等级批复,二级通航标准实施,将于明年开工建设。

现代物流运输打开“新格局”

借力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常州不可错过的发展红利。

大交通,为“常州智造”在长三角范围内畅通流动布下“先手棋”。

冬季的江边,寒风凛冽。常州港录安洲码头,却繁忙依旧。一辆辆产自常州的新能源汽车,正等待被装入专用集装箱。它们将通过“水水中转”的方式、驳载至上海港,驶向荷兰鹿特丹。

另一边的常州站铁路货场,装载着100多辆新能源汽车整车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鸣笛驶出,驶向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这些新能源汽车将先到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随后搭乘集装箱船出口欧洲。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

常州东港在今年5月完成上港集团ICT场站注册,标志着常州东港全面融入上海港集装箱运营体系,实现“到达常州东港即视同进入上海港”:集装箱抵达常州东港后,业主无需再考虑中间的转运环节,常州东港、上海港会给予优先装卸,保证服务时效。

开辟常州至上海港的首条河海集装箱直达航线,实现“常州东港—上海洋山港”常态化运营,预计2023年完成吞吐量3.5万标箱,为企业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超870万元。

全新推出“常申快航”河海联运新产品,实现常州至外高桥港天天发班、28小时直达,常州至洋山港一周两班、36小时直达。

“常州—上海港”海铁联运实现每天双班列循环运营,预计2023年重箱发运量达5.9万标箱,为企业降本增效2950万元。

深度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常州运输供给能力持续加强。

距离江宜高速车程约8分钟,距离高铁常州北站、常州站和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车程均在25分钟以内,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新运冷链近期投入使用。近6万平方米的城市配送区,超5万平方米的冷链仓储配送区,作为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一部分,新运冷链将面向长三角地区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冷链物流运营服务。

常州市物流产业集团与上港集团长三角公司深度合作,推出网上下单、门到港“一单制”服务、统一标准透明收费、“保舱、保箱、保上船”等特色服务,并争取到上港集团长三角公司让利优惠政策,实现阶段性降低运费250—800元/箱。

在“常联系”平台基础上,市级物流信息平台开发工作已经启动,助力“常州智造”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抢先留下更加鲜明的烙印。

“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一方面,我们始终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越发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市交通运输局综运处史泽霖表示,两年来,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硬件”实力提升,和定制化、智慧化、多元化的物流产品带来的“软件”服务完善,让常州企业拥有成本更低、时效更快的物流优势,更好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链中。

一体化服务释放“新效能”

“嫂子,我坐上195路公交了,再过15分钟就到天目湖镇。中午等我一起吃饭啊。”娘家在溧阳,嫁去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的周阿姨,笑着说:“今天天气不错,回家看看母亲。”

2元的公交车费,让跨省探亲更方便。

常州溧阳天目湖镇和安徽省郎溪县凌笪,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连,村民往来频繁。今年5月,两地新开辟跨省毗邻公交195路,打通两地间的交通末梢。

以交通圈支撑都市圈,“小公交”发挥出大作用。

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代表,早早布局跨市毗邻公交,目前已开通12条;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省际毗邻地区推出跨省公交,目前已开通4条;长三角区域内,机场、高铁等交通枢纽,通过公共交通专线灵活联通,让百姓实实在在的体验着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今年11月,“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融合发展规划”在无锡启动,为三市轨交及关联合作的实质推进定下“施工图”,同时也为“轨道上的苏锡常”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

对2.37亿长三角居民而言,一体化发展最为直接的体验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

太湖灵秀,汇于一湾。2021年,江浙两省四市(苏州市、湖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启动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建设。三年来,两省四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绿色生态一体化构建,交通服务一体化提供,文旅产业一体化打造,党建引领一体化带动,合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的长三角样板。

漫娱奇幻、慢居太湖、慢享自然、慢悟人文、慢品田园,这里的车速控制在60公里/小时,确保了区域内部的慢游系统,构建出全长约60公里的“一线一环一带”路网体系。游客在常州,可边漫步骑行边感受美丽的风光,更可一路驰骋畅游湖湾,感受“诗和远方”。

今年8月,环太湖“全局一盘棋”再次扩面。“苏锡常湖”四地市交通运输部门在湖州正式启动环太湖交通综合执法一体化,率先开展长三角交通运输跨区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圈”。

潮涌长三角,风正一帆悬。长三角交通中轴的建设已进入“快车道”,这将进一步促进常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实现产业、创新、生态、民生等协同发展,让“近邻”变为“家里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