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2月13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19年新年新思路新闻发布会(一)
发布人员:刘 斌 常州市科技局局长
朱志洪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陈志良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主 持 人: 孙洁茹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孙洁茹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新年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年新思路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寄语亿万人民踏上追梦新征程。人勤春早,新的征程已拉开帷幕,新的一年常州发展有哪些重点工作及落实举措,从今天开始,市政府新闻办将组织20多个部门,召开“发展高质量,常州再出发”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部门介绍这些部门的新年新思路。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本场发布会并在发布席就座的领导,常州市科技局局长刘斌同志、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朱志洪同志、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志良同志。下面,首先请科技局刘局长作新闻发布,大家欢迎。
刘 斌 常州市科技局局长
【刘 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对大家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主体培育量质并举。创新型领军培育企业51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38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0家、累计1444家,高企认定率全省第一。英中科技等三家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实现零突破。平台载体质效提升。59家单位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创新载体,5个载体平台列入省市共建重大项目;6家单位获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支持,单位数和支持经费数均列全省第一。园区建设质态优化。争取高新区奖补资金6390万元。武进国家高新区排名全国第45位,前进6位;常州国家高新区稳居前30位;江苏中关村科技园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在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位、前进6位。中以常州创新园作为唯一的地方重点合作项目列入新一轮《中以合作共建计划》。
2019年,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加快向中高端攀升。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做到“五个更加”:
一、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打好高企培育攻坚战。加强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狠抓政策辅导、企业挖掘、诊断服务、质量把控等环节,建立梯次并进的企业培育库。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加大各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落实好各项科技减免税政策。三是支持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启动企业研究与开发标准化工作,加强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支持企业建设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形成一批自主技术成果。四是鼓励企业引育高层次人才。完善科技计划,强化计划实施与人才引育相结合,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人才引育相结合。确保全年新增高企300家,新建企业研发机构10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600名,培训科技型企业家400名。
二、更加突出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加快产业技术聚焦“智、高、新、绿”,即:智能化技术、高技术、新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积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一是引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智能装备等产业创新需求,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人才团队高端化、原创技术核心化、管理模式企业化、运作机制市场化”的要求,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孵育一批高质量成长型企业。二是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提升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发展一批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创业企业孵育等六大行动,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引进,促进产业集群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确保全年新建新型研发机构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20家。
三、更加突出园区创新功能建设。贯彻落实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意见,持续优化“一核两区多园”区域创新布局,推进实施重大创新平台载体项目,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一是促进高水平创新之核建设。支持科教城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强化研发创新、企业孵育、科技服务、辐射带动等发展重点,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二是促进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坚持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引导国家高新区建设以科技为核心的功能区,为国家高新区加快建成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好基础。三是促进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完善园区与区域产业特色相配套的“空间、产业、功能”布局,强化“一园一战略产业”发展定位,推进江苏中关村、西太湖、华罗庚等园区建设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新型社区。
四、更加突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大会精神,秉持“走出去、引进来、聚资源、国际化”理念,加快集聚人才、技术、项目、资本、平台等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新格局。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科技长征”,办好第十四届“5.18”展洽会;实施在常高校院所与地方产业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十校十所进千企”行动,充分发挥在常高校院所在开放创新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二是扎实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落实好新一轮《中以合作共建计划》,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2019-2021年),建立顺畅高效的园区建设工作机制,制定支持引进高端人才、项目、平台的政策措施,高起点建设中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以色列趋势线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三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支持引进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型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开展柔性引才和“离岸创新”,引用海外创新人才、高层次外国专家。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科技成果资源开放共享。确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项,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
五、更加突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省“科技改革30条”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市区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创新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落实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科技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探索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择优奖励,引导科技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三是优化舆论环境。办好第四届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宣传创新创业优秀典型,让敢于创新的人得到认可,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创新成功的人得到实惠,创新失败的人得到宽容。
市科技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创新的高度、拓展协同创新的宽度、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增添鼓励创新的浓度,为建设高质量明星城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强劲动能。
我的发布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提问。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常州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大家为本次新闻发布会所做的辛勤工作!
【孙洁茹】
感谢刘局长,接下来请工信局朱局长发布新闻,大家欢迎。
朱志洪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朱志洪】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先向大家拜个晚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工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大力推进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总目标,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引领,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先进制造业,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围绕即将出台的《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提升产业链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常州制造向常州创造、常州速度向常州质量、常州产品向常州品牌转变,力争产业创新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优势产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赋能、行业标准领航、工业互联网培育等一系列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产业标杆。
二、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抢占发展战略机遇。一是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明星企业,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三大体系,深入推进应用融合,筑牢产业基础,突破发展瓶颈。二是办好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争取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与我市开展合作,将工业互联网打造成常州工业经济的新名片。三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为突破,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营造全市上下齐推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高质量投入带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促进广大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以增量带动存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工业企业环保投入,主动提升能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工信部发布的重点行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改造项目,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稳增长与优环境关系,力促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坚决落实蓝天保卫战行动要求,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与生产运行,稳定企业发展预期。二是充分发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效益”、“环境”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三是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推进化工“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稳妥推进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
五、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一是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优先支持的方向,鼓励企业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应用。二是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牵头建设跨地区、跨领域、面向全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重点推进石墨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三是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发掘更多强基项目,坚持夯实工业基础与高端发展并行。
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高度重视企业减负工作,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构建一流的企业发展环境。二是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发挥三位一体专项资金导向作用,优化项目支持方向,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层次不断升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今天我就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新年思路简略讲上面六点,媒体朋友如果有感兴趣的内容,欢迎深入交流,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朱局长,接下来请人社局陈局长发布新闻,大家欢迎。
陈志良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陈志良】
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部涉及到人,大部分涉及民生,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首先,我代表市人社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社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人社部门今年主要工作安排作一通报。
2019年,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省人社厅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助力“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在深入调研、广听民意的基础上,围绕“就业创业先行区、两高人才集聚区、社保一体样板区、人事管理创新区、劳动关系和谐区”五区建设目标,准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从而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群众特别关注、呼声特别高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社事业发展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贡献人社力量。
今年的“十项重点工程”涉及就业创业、人才队伍、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人社的各个领域。
一是实施稳定就业提振工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今年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摆在突出位置,专门对做好今后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针对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的一个重要文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就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应对,及时完善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失业保险费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具体操作办法,推动“稳就业”政策全面落地。在做好面上就业工作的同时,将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和计划,加强实名制管理和服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组织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6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是实施创业带动提质工程。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是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路径,而青年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创业群体。今年初,我市出台了新一轮“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完善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办法、加快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宣传等措施,积极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激发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我们将精心组织第四届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在武汉设立大赛分会场,吸引全国高水平大学生来常创业。预计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2万人次,扶持创业8800人,带动就业3.6万人。
三是实施“双创”人才提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才结构的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统筹各类资源广泛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社部门将切实履行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为建好“明星城”强化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全面对标省“双创计划”申报条件,组织实施“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一批优先支持项目。制定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全年引进资助紧缺人才3000名以上。通过召开博士后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博士后招录对接会、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和在常博士后服务行业等系列活动,扩大博士后工作的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精准开展各类人才引育活动,预计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4万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000名。
四是实施“龙城工匠”提亮工程。一流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的重要保证。今年,人社部门将深入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擦亮“龙城工匠”城市品牌。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制定实施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对工作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技能人才直接认定高级职业资格。精心打造全国首家工匠精神线上展示馆——龙城工匠线上展馆。举办第二届常州“技能人才周”,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高级技师研修开班、企业新型学徒制开班、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招聘、技工院校顶岗实习对接洽谈”等活动。在全市技工院校全面设立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促进产教融合。大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力集训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预计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3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170人,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五是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社会保障是“安全网”,也是“稳定器”,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人社部门将认真落实“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持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全年开展全民参保核查3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净增参保1万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人员按新制度计发待遇。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积极推广“体验式”工伤预防培训模式。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统筹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开展新一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推进社保业务四级经办模式及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阳光社保”零距离综合服务品牌。
六是实施人事管理提优工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以公开招聘、人员聘用、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管理行为日趋规范。但事业单位行政化现象依然明显,体制壁垒依然存在,流动机制依然不畅,内生活力依然不足,管理质量水平有待提升。今年,人社部门将重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高办事服务效率。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政策,化解改革中编制、职数、岗位、待遇等方面问题,为改革顺利推进创设条件。搭建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平台,拓宽人员流动渠道,积极开展选调工作,优先保障涉改单位人员分流消化,提升人员编制使用效能。配合教育、卫健部门深入推进“县(局)管校聘”“县管院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岗位统筹设置、统筹使用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岗位管理统筹力度和使用效益,均衡教育、卫生人才资源配置。
七是实施和谐劳动关系提档工程。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围绕“让员工心平气和、心满意足,企业心安理得、心无旁骛”的目标,加强劳动关系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推进劳资双方共守规则、共同成长、共享成果,确保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在已评估通过两家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五家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的基础上,2019年再选树3家工业园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不低于60%。深化全市劳动关系监测预警维权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所有辖市区与市本级中心全面对接,建立联动快速处置机制。落实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扩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成效。
八是实施金保一体化提速工程。加快推进全市金保系统一体化是人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去年底,我们已经成功实现常金一体化,但目前仍有市本级、溧阳市和武进区三套金保信息系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今年我们将着重推进常武、常溧一体化,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方面是抓紧梳理政策业务。深入需求调研,梳理政策差异点,需统一的政策尽快调整,需保留的本地政策进行论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另一方面是改造信息系统。加快武进区、溧阳市的金保专网融合、数据迁移、接口改造、特色业务开发等工作,同时对一体化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力争年内大市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同系统”。
九是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提效工程。去年,我局调整出台人社“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新清单共205项,其中,可以提供“不见面”服务的占58.05%,提供“见一次面”服务占41.95%。今年,我们将依托智慧人社建设,继续提高不见面事项比例,将36项有优化潜力的“见一次面”事项优化为“不见面”办理,力争审批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率提升至70%。同时,逐步推动人社审批(服务)事项在主城区标准化办理的基础上,实现在武进区、金坛区和溧阳市的标准化办理。进一步推进人社更多业务便捷就近办理,推动更多人社业务实现全城通办。充分运用常州人社局网上自助服务大厅、常州人社APP、常州人社微信公众号等“两厅一微”渠道,为市民朋友提供在线办理、互动咨询、信息资讯等服务。
十是实施“阳光人社、服务先锋”提级工程。人社业务面广量大,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但由于广大群众和企业对人社部门职能和政策不了解,也造成了一些误解、问题和矛盾。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宣传、服务力度,使广大群众和企业了解人社政策、知晓人社政策、享受人社政策,才能将各项政策用好用足、落地生根。今年,人社部门将结合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深化系统行风建设,深入实施“阳光人社、服务先锋”工程,系统梳理人社惠企惠民政策,全面开展窗口业务技能操作比武竞赛,组织开展人社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市场、进社区“五进”零距离服务活动,同时认真听取广大群众和企业对人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精力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的获得感。
我就发布这些。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陈局长。接下来欢迎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新社】
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中新社记者,我有2个问题请问科技局刘局长。第一个问题:刚才在您的发布稿中提到,今年关于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是超300家,我想请问一下,围绕这一目标,市科技局主要有哪些举措?第二个问题:去年10月份,王岐山副主席与内塔尼亚胡总理签署了新一轮《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常州中以创新园建设都非常关注,我想请问一下,今年我市在推进常州中以创新园建设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刘 斌】
针对第一个问题:2018年,我市新增高企目标是200家,实际完成280家。今年,围绕打好新增300家高企攻坚战,我们将抓好四点: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申报业务培训,为企业引入专门从事高企申报的中介机构,提供一条龙的申请指导服务,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规范化管理,使企业专利、研发费、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成果、项目、管理等方面达到申报条件。
二是精选培育对象。建立完善市高企培育库,选择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入库培育,并给予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专利技术引进与推广、研发平台搭建等工作。梳理企业成长性、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情况,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重视产品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的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重点培育对象,精确开展定点辅导,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60分以上入市库,70分以上入省库,形成市级培育、省级入库、国家认定梯级培育机制,确保高企后备力量源源不断。
三是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做准备;同时联合财税部门,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申报指导服务,降低企业申报难度和工作量,提高申报成功率。2018年以来,我们正在面向社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导师征集工作,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服务的高级智力资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企业提供战略咨询、申报与管理咨询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高层次服务。另外,结合年度“科技型企业大走访”活动,实地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服务。
四是落实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就是所得税减按15%计算。当前,国税、地税已经合并,我们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做好新政衔接工作,把高企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宣传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应享尽享”,切实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针对第二个问题:去年9月以来,王岐山副主席先后视察中以常州创新园、赴以色列参加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王岐山副主席充分肯定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发展成绩,要求常州市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重点搭建中以创新合作平台,加快引进以色列创新要素。科技部王志刚部长、张建国副部长高度关注园区的发展,多次组织工作组赴常州进行专题调研,并委派评估中心对园区进行专业评估。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娄勤俭书记提出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园区规划、建立中以创新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等五大工作任务;吴政隆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加快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科技部和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重点推进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积极对接以色列政府机构。加强与以色列经济部、创新署的协同联动,以推进实施“共建计划”为引领,促进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常州。截至目前,双方累计挖掘具备申报“共建计划”意向的以色列企业27家,已有10家以色列企业正式申报共建计划,其中迈拓(MediTouch)、清益水产(Biofishency)、科本(Corbone)等3家企业通过以色列创新署审核并落户园区,另有9家还在材料审核中。另一方面,强化省、市、区三级协同联动。在省政府支持下,省级层面正筹备成立中以常州创新园工作领导小组,并拟每年配套4000万专项资金;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区两级每年配套6000万专项资金,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
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遵照中央、部省领导的指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共建计划;进一步破解难题障碍,完善园区形态,提升承载能力,努力把中以常州创新园打造成为以色列技术、项目和资本在国内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现阶段,我们将围绕强化载体平台支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速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等三方面任务,重点推进好10项工作。
一是修编园区发展规划。二是推进中以创新村建设。三是推进中以产业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落地。四是推进中以国际技术转移投资中心建设。五是建立完善创新孵化平台。六是加速创新项目和人才招引。七是打造中以科技交流平台。八是推进中以创新投资发展联盟建设。九是探索设立以色列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十是加强对园区建设发展的统筹推进。
常州日报记者提问
【常州日报】
工信局朱局长您好,我是常州日报记者,我想问2个问题:一是您提到今年要出台落实《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请您介绍下我市出台这个文件的背景是什么?二是
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前面您提到今年我们将举办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从全国来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频词。在常州举办如此高级别的大会,我们也感到十分振奋。请问可否就这个大会给我们做一个详细介绍,这个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考量?大会将有哪些精彩的环节?目前我们是否已经开始进行有关工作筹备了?谢谢。
【朱志洪】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常州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总要求,积极推进常州制造向常州创造转变、常州速度向常州质量转变、常州产品向常州品牌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已成为我市标志性产业,天合光能、中车戚研所、上上电缆、中简科技等一批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但常州的产业“有高原、缺高峰”,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掌控力不强,品牌溢价能力较弱,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目标,这既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赢得产业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的基础支撑。2018年4月,娄书记在常调研时说,常州与德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工业基础扎实、实体经济较好、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催生了一批行业小巨人,要求我市对标德国,认真学习借鉴德国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塑造好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2018年8月,市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市”这个根本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常州发展之基,精心培育一批明星产业、明星企业、明星产品,着力塑造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奋力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由此,我们多方调研、多轮修改,牵头出台了《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主要明确了打造工业明星城市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后续我们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详细情况。
针对第二个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转型发展工作,不遗余力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去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以发展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新名片。
今年,我市举办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从发展机遇看,国家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发展指出了现实路径;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达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未来四年将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投入2000亿元,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从产业基础看,我市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基础比较扎实,工业开票销售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7%,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产值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4%,初步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较为完备的配套产业链。同时,全市共获得国家强基工程项目15个,列全国设区市第一位;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59家;新增省工业互联网五星级上云企业4家、四星级9家,总数列全省第一;累计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2个,认定市级智能车间182个。从企业主体看,航天云网、北自所长江研究院、数码大方、天正工业、中机云创等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汇聚常州,天合光能、苏文电能、万帮新能源等一批本土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应用初步覆盖各类制造行业,在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个性化定制及服务型制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上云“常州模式”得到工信部充分肯定。从平台支撑看,我市拥有创意产业基地、常州科教城两个国家级软件园,航天数据在我市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区域中心,数码大方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云平台,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落户我市,省内本科高校第一家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落户常州大学,天合光能联手华为、阿里、IBM等国内外16家单位建设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因此,常州主办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有利于我们在全国乃至全球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对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定于今年6月18日-20日举行,期间将举办1场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主论坛、1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应用与产品展览展示、5场分论坛和1场工业APP大赛等活动。本届博览会以“工业互联云制造,数据驱动新能源”为主题,旨在打造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行业趋势发布平台、技术成果展示平台、产业发展投资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和节能减排水平,力争把博览会办成国内一流的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盛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览会筹备工作,已成立了由汪泉书记和丁纯市长共同担任总指挥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中,后期我们会请大家实地探访筹备组,进一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
常州电视台记者提问
【常州电视台】
新年好,陈局长,我是常州电视台记者,2019年人社部门在支持企业发展稳就业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第二个问题是2019年人社部门在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志良】
众所周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企业有了活力,工作岗位才能稳定,就业才会有更好保障。2019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坚持服务企业发展这个导向,全面落实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一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落实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延长实施失业保险降费政策,明确阶段性将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至1%的政策在2019年4月30日到期后继续延长实施,全年预计减负5.7亿元;继续实施养老、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到2019年4月30日期满,预计减负2.43亿元。贯彻落实国家改革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统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部署安排,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困难企业经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6个月。
二是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困难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职业技能补贴政策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放宽企业职工申领技能补贴的条件,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预计全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6万人,发放培训补贴约2000万元。
我想第一问题就是这些,针对第二个问题,常州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一线广大企业技能人才的努力。今年,人社部门将切实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目标,深入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叫响“龙城工匠”城市品牌,助推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
一是加强领军型技能人才培养。一方面,省内率先组织实施高级技师研修,年内将选择模具、电工等3个以上职业工种、资助100名高级技师研修,有效推动后备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今年将设首批7-10家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实现技工院校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全覆盖,更好地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
二是深化技能惠企项目建设。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进一步整合企校资源,把课堂设在工厂车间,企业导师在现场传授操作技能,年内新培养学徒700名以上。加快推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提升技能实训公共服务。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年内将制定实施市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突出能力、业绩导向,对工作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技能人才直接认定高级职业资格。
三是大力弘扬龙城工匠精神。精心打造全国首家工匠精神线上展示馆——龙城工匠线上展馆,完善构架,充实内容,使之成为了解和宣传常州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窗口。举办第二届常州“技能人才周”,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招聘、技工院校顶岗实习对接洽谈等活动,开展技能领军人才走进“道德讲堂”“技校课堂”等巡回宣讲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全力集训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孙洁茹】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与我们新闻发布处联系,希望大家深入宣传,系统解读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更好地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常州发展鸣锣开道、保驾护航。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