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辖区板块(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实录
发布日期:2022-10-10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0日14: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辖区板块(一)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赵 明 溧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小平 金坛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主 持 人: 薛 静 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薛 静 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薛静】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在我们举行“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辖区板块(一)专场新闻发布会。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溧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明先生,金坛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小平先生。

首先,请赵明先生介绍溧阳相关情况。

赵 明 溧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赵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感谢今天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溧阳市委、市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溧阳、支持溧阳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溧阳作为常州唯一的县级市,是服务和支撑常州“532”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也是省委、省政府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地区,还是省委、省政府期许示范带动全省县域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先行地区,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溧阳从容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十年来,我们聚力产业集群,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溧阳同时具备与沪宁杭等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等多项特征,长期以来致力探索一条发挥自然优势、能够挖掘特质、符合长三角产业协作趋势的发展路径。一是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联手推动“电动溧阳”建设,集聚知名绿色储能企业60余家,德龙镍业塑造全国最大的高端不锈钢基地,上上集团、华朋集团、安靠智电、科华控股等骨干企业引领优势产业向智能电网、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迈进。同时,凭借优质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溧阳服务长三角的重要途径。天目湖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区一体”,“溧阳1号公路”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溧阳茶舍”、乡村旅游等成为溧阳全域旅游品牌新名片。二是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溧阳高新区连续三年蝉联江苏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第一,溧阳经开区深化园区、景区、镇区“三区联动”,积极打造“接轨南京第一城”。首倡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携手“一地六县”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被纳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八项倡议”。锂享小镇、绿色铸造小镇、别桥无人机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三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愈发融合,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纷纷入驻溧阳,成功孵化了天目先导、紫宸新材料等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及时创新能源等国家级人才企业。近年来,溧阳高新技术企业从74家跃升到213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从103家增加到166家。在两轮“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的助推下,年均引进高层次人才超1000名、各类人才1万余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180人位居常州前列。2021年,创成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位列2021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

十年来,我们聚力城乡融合,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溧阳坚持以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抓手,努力在宅基地择地竞价、资格权有偿置换、利用宅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基层创新成果。去年,上兴镇花村敲响了宅基地“有偿选位、择位竞价”的第一槌,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完成商品房、现金置换1.4万余户。二是深入实施“美意田园”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成率全省领先,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达16个,总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浙江蓝城集团入驻杨家村,将原本的“空心村”打造成为特色田园乡村样板,200多名原住村民成为蓝城的农业工人。三是大力发掘乡村生态价值。通过“溧阳1号公路”的带动,为农民创造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条件和机会,每年吸引600余万游客在乡村旅游,全市超过10万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李家园村依托南山竹海景区辐射,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竹箦镇西汤“鹅村”,今年“十一”假期接待游客超5.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0余万元。溧阳“田园生金”被人民日报社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溧阳样本”。

十年来,我们聚力共同富裕,增进县城民生福祉。溧阳聚焦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形象、群众生活、市民素质同步提升,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一是聚焦美丽宜居创优人居环境。持续擦亮“天蓝、水清、土净”生态名片,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加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杂乱破”、农贸市场“脏乱差”、违法建设“乱搭建”、交通秩序“闯抢堵”等问题,累计整治更新老旧小区63个、散住楼400余幢;标准化改造、综合整治农贸市场29个;疏导治理城区交通堵点78个,新增停车泊位1.1万余个。二是探索院府合作创优公共服务。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相继成立溧阳分院,南航天目湖校区5200名学生入驻,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与我市开展合作办学,溧阳中专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单位。三是注重社会协力富裕群众生活。全力促进富民强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2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隐形财富”不断积蓄,机关事业单位“敞墙透绿”、城市星级公厕、“如意小食堂”等“微民生”品牌,让群众体验更多温暖与温情。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需要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在发展传承赓续的基础上,溧阳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奋力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的发展愿景。这是历史传承给我们这一代人前行的使命,同时也赋予我们这一代人奋斗的责任。我们将聚力更高质量的产业集群体系。坚定不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集中精力培育动力电池、高端不锈钢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电网、智能装备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个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力塑造“2+2+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切实以产业的力量推动溧阳综合实力加快跻身苏南第一方阵。我们将聚力更高标准的文明典范城市。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聚焦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着力推动社会文明测评指数全省领先,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我们将聚力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范式。坚持“三生共融”发展理念,全面涵养绿水青山,让溧阳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大幅提升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双碳”目标迈出关键步伐,构建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全面激活生态价值,创新更多“两山”转化路径;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加快全域旅游开发,努力在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上走在前列。我们将聚力更高水平的县域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为引领,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织密更加牢固的公共卫生防护网,积极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我们将聚力更高质感的民生幸福指数。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确保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幅提升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溧阳必将延续奋进姿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着苏南第一方阵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全面充分地把溧阳实力提升、质量提优、效益提进的成果显示出来、展现出来,为常州“532”发展战略实施和江苏“勇挑大梁”贡献溧阳力量,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业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薛静】

感谢赵副市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刘副区长介绍金坛相关情况。

刘小平 金坛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刘小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金坛区委、区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金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坛,是常州最为年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肩负起“美丽常州金坛样板”的崇高使命,标注了“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发展定位,锚定了“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福地”的奋斗目标,树立了“创新之区、时尚之都、活力之源”的卓越追求,勾勒了“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科创田园”的美好愿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宏伟壮阔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

应该说,十年来,从常州城市西进、到金坛撤市设区,从常金一体化快速发展、到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从“五个同城”破题起势、到“两湖”创新区开局施工,随着多重战略的叠加效应提速释放,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聚于常州、落于“两湖”、汇于金坛,金坛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十年耕耘,十年蝶变。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从近郊县到新城区,从苏南发展的“锅底塘”到“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金坛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2021年,金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09亿元,是2011年365.1亿元的3倍,占常州全市的份额由十年前的9%跃升至12.5%。其中,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71.57亿元,是2011年的2.8倍;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950亿元,是2011年的2.6倍;进出口总额突破260亿元,工业百强区排名攀升至第42位。

十年来,金坛坚持交通先行,区位空间之势逐步彰显。一路通,百业兴。过去,金坛交通状况不理想,是苏南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县级市,接受沪宁辐射不足,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进入新时代,金坛“补课式”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推动金武快速路、长荡湖旅游大道、茅山旅游大道、233国道、265省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与常州主城区的通勤能力明显提升,构筑起“高普快”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以来,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1.25亿元,新建一级公路127公里、二级公路67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975公里,实现了“城到镇全部通一级公路”,基本形成了区域范围内的30分钟交通圈,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和城乡面貌。打造“乐道金坛”农路品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金坛港-太仓港内河集装箱支线航线正式开通,一张更通畅、更快捷、更高效的水陆空立体大交通网渐次成型。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金坛编制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17-2035》等一批重点交通规划,多条铁路、高速纳入上位规划。当前,定位为常州西站的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正加快建设,于2023年通车后,可实现上海1小时、南京半小时通勤。不久的将来,镇宣铁路将与南沿江城际铁路在金坛十字共站,将进一步体现金坛位于长三角都市圈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得益于交通区位的质变,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金坛,2023年秋学期将建成投用,规划入住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人。在发展空间方面,金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抓住有利时机实施土地动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累计新增规划空间规模4.7万亩、建设用地指标5.4万亩,动迁清障到位超38平方公里土地尚未开发建设,预留单个5000亩、2000亩、1000亩以上的大地块,为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等腾出了空间。目前,金坛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8.57%,低于常州主城区19个百分点、苏南8个百分点。

十年来,金坛坚持工业立区,产业集群之势全面爆发。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主体,也是一座城市的立足之本、富民之源。过去的金坛是农业大县,更多承担农业发展、生态涵养功能。进入新时代,金坛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不动摇,持续加快项目引进、加快项目建设,聚焦新兴赛道,提前布局落子、加速弯道超越,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新医药、新智能“五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最长最强地区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原材料、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完整产业链,集聚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当升科技、贝特瑞、厚生隔膜、易控电子、奥托立夫等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拥有规上企业超过70家。金坛光伏产业是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金坛也是省光伏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县域城市之一,已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集聚了一批年销售10亿元以上光伏领军企业。2021年全区新建重点光伏项目19个,总投资189.16亿元。新基建产业方面,金坛抢抓5G发展机遇,陆续引进布局信维通信、飞荣达、索尔思等优质企业,拥有规上企业16家,初步形成了上游引领、下游协调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重点突破应用创新,加快“五新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奋力攀升,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研究中心13家,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高企数近两年平均增幅34%,拥有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47家。2021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9.99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7.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5%;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431.15亿元,是2011年的2.3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加109.8%、30.8%、3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领跑全市。

十年来,金坛坚持内外兼修,生态人文之美引人入胜。金坛,素有“江东福地”之美誉,既是“创新创业创造高地”,也是“宜居宜业宜游福地”,既有“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进入新时代,金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外修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内养人文气质,策划建设三星村遗址公园,打造“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华罗庚艺术团挂牌省儿童艺术剧院,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成为金牌赛事。金坛南部的长荡湖曾列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的古“五湖”之一,是江苏省十大淡水湖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大面积围网养殖和散乱企业排污,水质退化严重。近年来,我区募集投入93亿元实施综合治理工程,长荡湖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物种从440种恢复到724种,努力再现“一斛水中半斛鱼”的湖中美景。西部的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全国最有诗意的路“绿野仙踪”蜿蜒其中。近年来,我区依托茅山的生态人文资源,培育茅山“八重道养”产品与业态体系,先后建成4A级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等旅游景区,以及生态有机一号农场、南湖养生度假庄园、颐园康养等重大项目,培育全国最美乡村仙姑村,村民总收入达3000万元,实现山水“风景美”向产业“钱景美”的蝶变。位于城区中心的钱资湖,生态宜居,产城融合,正瞄准金坛“金鸡湖”定位,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客厅”。2019年,金坛跻身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生态绿城建设,开展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拥有好景色、好故事、好生活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正在徐徐呈现。

各位媒体朋友,回顾金坛十年蝶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感受到常州市委市政府对金坛发展的关心支持,感受到金坛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闯劲拼劲。鉴往事,知来路,我们将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坚决扛起“两湖”创新区主战场重任,以重大项目突破行动抢抓风口、做强产业,以微笑经济创新行动挖潜培新、提质增效,以全域旅游创建行动优化环境、涵养底蕴,以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完善功能、集聚人气,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行动振兴乡村、富民增收,抓住“大有可为”的“时与势”,拼出“大有作为”的“绩与效”,全力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奋力开创“美丽常州金坛样板”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薛静】

感谢刘副区长的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新社】

十年来,溧阳旅游从一域到全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三生共融”的发展之路,体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鲜明特征,真正使旅游成为溧阳的标识产业和富民产业。请问赵副市长,溧阳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百姓增收方面有什么有效经验吗?

【赵明】

回答:感谢您的提问。让老百姓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持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是敞开大门,让老百姓以各种方式融入旅游业,分享“美丽经济”的红利。近年来,溧阳市依托山水田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促进全域旅游,助力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一是打造“网红乡村”,注入旅游富民“源头活水”。深入推进“美意田园”建设,深挖乡土文化遗存,打造网红乡村矩阵,推出了稻花庆丰村、荷韵礼诗圩、薯院牛马塘、姜下鹅村等一大批网红乡村,其中有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今年暑假期间我市乡村共接待游客140.66万人次,在吸引人流的同时,“溧阳白茶”、“富硒软米”、“竹箦风鹅”等优质农副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产品”,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二是深化土地改革,汇成旅游富民“创新动能”。通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旅游附加值不断提升。举几个例子说明:塘马村合作社通过流转50亩村民闲置土地开辟“我家自留地”,每年创收300多万元。庆丰村以入股、置换、租赁、集体盘活等方式,把村民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老房子改造利用对外招商,发展成为村级总收入突破260万元、经营性收入132万元的网红村,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李家园村富民资产专业合作社以村民闲置农房入股经营乡村旅游,每户社员年均分红超4.5万元。戴埠镇杨家村与浙江蓝城集团合作,采取“政府平台+企业+村集体”的模式,通过资源入股、农民参与、专业化经营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200多名原住村民既可以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又通过培训成为蓝城的“产业工人”,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靶向“资源变现”,拓展旅游富民“辐射区域”。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商机,他们将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旅游吸引物,因地制宜开发水果采摘、旅游民宿、精致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杨梅、蓝莓、樱桃、桑葚等20余种5万多亩水果采摘基地,充分带动老百姓就业增收。南山花园长期吸纳12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工资收入每年达5-6万元,日日春农业科技园,每逢采摘季需要临时用工约6000余人次,临时用工工资达130万元。戴埠镇李家园村、天目湖桂林村村民利用自家房屋或租赁经营旅游民宿获取收益。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民宿376家,其中精品民宿百余家,星级溧阳茶舍43家,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在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

请问刘副区长,“两湖”创新区承载着常州的未来和希望,请问金坛在加快“两湖”创新区建设上有什么具体做法和进展?

【刘小平】

答:感谢您的关心。美丽“两湖”令人向往,美好蓝图催人奋进。今年5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吹响了“两湖”创新区建设的冲锋号,金坛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闻令而动,紧扣“生态创新区、未来科创城”的定位,共排定重点推进项目100个、总投资1469.18亿元,全面挺进主战场、打好主动仗。

一是抓项目,激荡两湖浪潮。结合全区“五大行动”工作重点,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提速实施一批有支撑度的功能项目、有显示度的科创项目、有集中度的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二是重科创,塑造两湖特质。全面打响华罗庚创新品牌,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华罗庚高新区创智十二坊、华罗庚科学城。放大河海大学创新引领效应,实施一批校地合作项目,高水平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三是优生态,打造两湖风景。深入开展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都市田园活力带、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建设,让“都市里的村庄”和“拥有田野的城市”在长荡湖畔交相辉映。

四是强规划,勾勒两湖版图。围绕“1358”总体空间结构,谋细落实金坛重点组团布局,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规划设计,促进“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五是提能级,建设两湖新城。以常州西站的定位谋划建设金坛站,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苏锡常城际西延等重大交通项目。持续放大阳光教育集团常州博雅实验学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府合作等国际教育、合作办医的社会效应,以高品质的服务带动全区教育、医疗水平均衡提升。

我们将始终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积极争做勇立“两湖”潮头的搏击者、排头兵,加快把“两湖”创新区谋篇布局的“大写意”绘制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

江苏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商报】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形势的不稳定性和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溧阳工业经济尽管受到不利因素的多重冲击,但依然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规上产值、应税销售增幅均在20%以上,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其中,动力电池产业支撑尤为明显,真正发挥了稳大盘“压舱石”作用。请问赵副市长,相较于国内其他动力电池集聚地,溧阳在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方面有哪些特色经验做法?

【赵明】

回答:感谢您对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简要回答一下。自2016年溧阳牵手宁德时代布局落子首个动力电池项目以来,我市坚持把动力电池产业作为驱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以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科创中心”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带动、高端创新平台引领为抓手,形成了特色鲜明、国内最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已集聚60余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投资超900亿元。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锚定头部企业,持续招大引强。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积极把握产业风口,果断将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竞合的主要赛道,坚持高点定位、靶向突破,主动与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行业龙头深度合作,连续实施6个百亿级项目,倾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截至目前,我市动力电池已建产能和在建产能均位居全省县(市)首位。1-8月,全市动力电池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7.3GWh和35.8GWh,全省占比分别为31.7%和32.2%,稳居全省县(市)首位;全国占比分别为12.9%和13.7%,稳居全国县(市)第二位(首位为宁德市蕉城区)。全市动力电池平均产能利用率约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县(市)首位。

二是注重强链补链,凸显集聚效应。坚持以建设全产业链为目标,深度编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激发“链式反应”,全面稳链固链强链补链,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全市以溧阳高新区为核心,以江苏时代、时代上汽等龙头为牵引,已集聚动力电池相关重点企业60余家,产业配套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电池模组(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辅件、制造装备等关键环节,并以形成紧密高效的产业协同体系,产业链条完整度超94%,位居全国县(市)首位。

三是汇聚高端资源,迸发创新活力。引进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13家高端科创平台,吸引陈立泉等13名院士,近100家省级部门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相继落地生根。依托特色鲜明的动力电池产业和高端创新平台,开展50多场高端产学研交流活动,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的磁场效应凸显。助力企业加强与中科院物理所、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南航等高校院所的紧密联系,共达成产学研协议30余项。成功孵化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研发测试)、江苏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溧阳天目先导(纳米硅负极材料)、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等优势研发型企业,在下一代电池及材料领域具备国内领先的先发优势和强劲的战略性发展储备潜力。

常州日报社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社】

请问刘副区长,您刚才介绍,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是全省第一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请问园区在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打响常州对德合作新名片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刘小平】

答:感谢您对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的关注。在省委省政府、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于2020年9月开园。园区突出“科技+制造”,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德资企业集聚新高地、中德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示范区。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德语区企业52家,总投资超20亿欧元,2021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42.6亿元。

一是聚焦强链补链,做强常州智造。园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光伏新能源、信息通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五大核心产业,招引符合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配套的项目。

二是注重转型升级,加快赋能增效。园区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目前,已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4个,市级智能车间(工厂)33个,园区企业生产效能整体提高近20%。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拓展合作外延。目前,园区企业蜂巢能源的两家海外工厂分别落户德国萨尔州、勃兰登堡州,其中在萨尔州建造的超级工厂,年产能将达24GWh,工厂将设置研发中心和测试验证中心,借助德国人才技术,提高产品能效。

四是推动理念融合,加速人才培养。园区与德国手工业行会共建江苏中德高技能人才培训认证中心,设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喷漆、钣金、游艇制造、帆船制造等300余种专业,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技工。中心预计将于今年10月正式运营,年培训认证技能人才可达2000人。

【薛静】

感谢赵副市长、刘副区长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请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同时,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继续关心和支持,并通过大家的笔墨和镜头全面呈现常州十年来的生动实践。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