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是太湖流域水产养殖的重点区域,渔业在常州市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其产值已连续10多年位居大农业之首,是常州市可以大量输出的大宗农产品之一,也是2万余户渔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池塘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作为渔业大市,常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何破解?值得认真思考。4月26日,本刊记者就常州现代渔业的发展与思考这一主题采访了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季健处长。
记者:您好,季处长,首先烦请您说说常州渔业的发展现状?
季处长: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七个“一号文件”精神,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两大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为载体,以渔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方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不断加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实现渔业高产、优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8.88万亩,养殖产量16.4万吨,水产品产值达55.2亿元。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38.4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5.21%;养殖产量达6.9万吨,实现产值达44.2亿元,占养殖总产值的80%。
记者:那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季处长:第一方面是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体现在:1、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发展常规养殖品种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混、套养生态养殖技术,现已逐渐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主流。特种水产品养殖以河蟹养殖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翘嘴红鲌等名优水产品养殖的“631”模式养殖面积达20余万亩,各地正在积极引进和开发胭脂鱼、泥鳅、黄鳝、乌龟、鳄鱼、斑鳜、细鳞斜额鲴等品种,不断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2、优势渔业产业群日趋明显。我市通过示范引导和结构调整,促进我市主导品种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聚集。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河蟹、青虾为主的长荡湖渔业区;以团头鲂、银鲫为主的滆湖渔业经济区;以长吻鮠、河魨、鳜鱼为主的沿江渔业经济区和以鲢鱼、鳙鱼、草鱼等为主的天目湖渔业经济区等四大优势特色渔业区。3、渔业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在注重稳定发展渔业第一产业的同时,突破二产,提升三产。据统计,我市现有淡水鱼加企业6家,年消耗鲜活水产品1500吨左右,产值5000万元;共有观赏鱼繁育基地3000亩,观赏鱼市场4家,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大型垂钓中心8个,年营业额8000万元以上;常州环球长青珠宝有限公司,它集珍珠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以加工珍珠系列饰品为主,产品绝大部分外销欧美市场。
第二方面是科技对渔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2008年以来,我市坚持走产学研之路,与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淡水所、上海海洋大学、苏州大学等科教单位密切合作,进行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知识更新,对渔农民进行技术培训,5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500余期,受训人员5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余份。将“631”蟹池多品种生态养殖、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常规鱼80:20模式化生态养殖技术等10多项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运用到生产中去,逐步增加了渔业产业的科技贡献份额。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第三方面是市财政专项扶持科技示范基地。我市加大了各级各类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扶持建设2-3个示范基地,提高示范基地建设档次,加快科技转化质量与速度。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级各类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100余个,面积5万余亩,涵盖了我市绝大部分养殖品种。这些示范区已成为渔民引品种、学技术、长见识的场所,在渔业增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四方面是:渔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渔业处于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制订养殖技术标准;编制水域养殖规划,组织实施了养殖证制度,至2008年,全市累计发放养殖证2336本,面积43.87万亩;结合换发新兽药经营许可证,从源头抓起,对鱼药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岗位培训,在出口加工企业、养殖场开展了质量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与检查监督工作,着力提高经营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启动实施了渔业经济动态监测工作。凭借常州市渔业手机信息网发送各类涉淦信息8万条次,依靠病防网络,开展病害调查和测报工作,定期交流,进一步提高渔民生态防病、使用绿色鱼药的意识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
第五方面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凌家塘、滆湖、上黄等水产品批发市场通过迁扩建,功能更加完善,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交易量稳定上升,2007年,交易额达到9.13亿元,水产品市场在我市渔业产业化中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至2009年,常州市已有5家休闲渔业基地被列为“江苏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各种类型、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行业或专业协会相继建立,发挥了外联市场内联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使我市渔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经济运行质量逐年提高。
记者:渔业产业化作为渔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常州市的产业化渔业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开头您提到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那都是哪些呢?
季处长:1、生态环境破坏、渔业资源衰退。一方面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导致传统养殖水域丧失养殖功能,渔业污染事故时常发生;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养殖水面资源日趋减少;加上太湖水环境整治,滆湖、长荡湖围网养殖面积缩减7万亩,使得养殖水域越加变少,渔业资源快速衰退。
2、渔业经营体制不尽完善。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是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实施现代渔业,带动更多渔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渔业生产仍然以农民家庭或个人合伙承包经营方式占绝大多数,养殖面积分散、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现有的多数“龙头企业”仅限于解决渔民生产、销售中的一些困难,带动作用有限,制约着渔业向深层次发展。新技术、优良品种得不到及时的推广,也给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困难。
3、渔业基础设施老化。多年养殖的池埂坍塌、鱼池淤泥沉积严重,电力设施配备不足,池塘改造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了现代渔业的实施。
4、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制约了产业辐射带动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小、数量少,国家与地方财政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充分、不配套,且渔业补贴管理过程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补贴结构中的“不可申诉补贴”(绿色补贴)的比重低等现象[2]。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
5、专业协会、专业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信息反馈滞后,龙头企业与渔户缺乏有效的连接载体,不能实现生产者同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生产中存在较大的盲从性和从众倾向。渔业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行业自律须进一步加强。
6、养殖行业管理相对滞后,渔业行政监管尚未完善。苗种、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质量良莠不齐,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渔业标准与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和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有待加强。
记者:那对于常州渔业产业化发展的作为当局我们有什么思考吗?
季处长:针对常州市渔业发展现状,面对新世纪渔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要带动全市池塘养殖产业提档升级,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渔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目标。常州渔业要实施现代渔业,须紧密围绕全市渔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增收增效为核心,以品牌、流通为抓手,优化配套渔业资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做强做大常州渔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的格局,构筑渔业发展框架,全面提高渔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由渔业资源大市向渔业经济强市的跨越,实现常州渔业由传统渔业向产业化渔业、现代化渔业跨跃。
记者:要实现常州渔业产业化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怎么做?
季处长:要紧紧抓住几个关键环节:1、创新渔业经营体制。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渔业生产资料承包给家庭或者个人,将原来归集体的鱼池、渔船和网具,通过承包或者有偿出让的方式分配给个人经营。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种渔业经营体制,使我市渔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渔产品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转变,从追求数量到讲究质量的转变。但在现行社会中实施现代渔业,原有的渔业经营体制已不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应由当地行政部门与渔业行业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因地制宜地组织、引导农民尝试渔业股份合作社、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渔业模式,为现代渔业的大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2、加大财政支持渔业发展的力度,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以工补农的发展阶段,同时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我国与日本、美国、欧盟、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相比,对渔业的补贴仍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作为大农业中的渔业,可以参照世界其他主要渔业国家的单位产值补贴数额,结合我国的财政实力,充分利用规则条款,逐步提高补贴力度,切实满足当前渔业发展的需要,逐步解决制约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各种瓶颈,增强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我国渔业和渔民的相关利益[2]。就常州而言,应向国家财政积极争取渔业补助资金,并配以地方资金,加大池塘改造工程的投资力度,抓住承包满的老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进行规模化、现代化渔业经营。同时,政府还要为渔民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渔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鼓励渔民和社会力量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充分发挥渔民在建设新渔村和发展现代渔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渔民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养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加速全市的渔业发展。
3、加紧渔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以养殖的品种、渔用饲料、水产加工品、渔业机械为重点,并将种苗、养殖规程、养殖环境、鱼病防治以及渔业产品的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全过程纳入质量管理范畴,制定和推行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条件等综合性标准,同时在全行业推行渔业产品标准化和注册商标制度,严禁“三无”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应通过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全面开展HACCP、欧盟、ISO9000族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争创省部级名牌产品,把龙头企业建成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并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以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渔业产业链,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质高效”的原则,巩固并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或高新技术为主导的6大渔业产业区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体系,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5、大力发展循环渔业。发展循环渔业是渔业生产、资源、环境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结构优化、规范经营、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逐步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加强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内在联系,培养渔业自我增长机制,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的理念上,要改变过去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增长方式。在发展功能上,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资源环保型渔业技术。以江苏省太湖流域循环水养殖工程为契机,以循环水工程资金和地方政府的池塘改造资金为后盾,进行池塘进排水改造,到2020年百亩以上的连片池塘循环水养殖面积达13.4万亩,大大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升水产品的质量。
6、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常州市应在支持和关心“江苏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金坛奥金鳄鱼开发有限公司的同时,依托长江及长江野生鱼类,在沿江及城郊渔业经济区大力发展以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要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合理规划布局、修建好渔业水利工程、建设好渔业景区景点、开发好渔业基地,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7、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在继承和发扬已有的养殖技术经验基础上,利用“渔业科技入户”这一平台,全面提高渔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渔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一代新渔民;全面地把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机械产品和信息产品运用于渔业生产,进一步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全面实施"良种方法工程",重点引进、开发、推广优新水产良种。进一步加强与周边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综合科学地利用水体,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开展集约化养殖和设施渔业。加快生物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在渔业产业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渔业产品加工、冷藏、保鲜等方面要有新突破,使渔业产品能进超市、入大市、出国门,并在水产食品的方便化、包装、安全等方面有新发展。鼓励渔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服务和兴办渔业示范等形式,积极投身于渔业产业化建设。
8、加快养殖证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养殖证制度。养殖证是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水域滩涂从事生产活动的法律凭证,是判断水域滩涂养殖功能的基础依据,是单位或者个人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行为准则。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是规范全市水产养殖管理工作,加快渔业发展,维护养殖户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规划制订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各种工程建设占用渔业水域滩涂,为渔业留下发展的空间。要完善养殖证的登记、公示制度,规范发证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当地渔业生产者优先的原则,把养殖证优先发给当地渔业生产者,赋予他们长期而稳定的水域滩涂使用权,依法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向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使人民群众通过水域滩涂养殖获得更大的效益。
9、加强渔业管理执法力度,促进和谐持续发展。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规范政府、生产者、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等主体的行为,形成“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法律体系,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在抓水面开发的同时,须切实加强渔政管理,一是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大力宣传《渔业法》,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等各种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作业,对电捕、灯光密网诱捕等作业,应给予严厉打击,从而保护水面中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二是加强管理,在特定水面制定禁渔期、禁捕期,实行阶段性全封闭管理,确保水生生物得以恢复发展。充分发挥渔民的“群管”力量,实行水面承包,有效地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强化渔业环境监测管理,加强对有害环境的预测、防范、治理。并协同环保部门治理厂矿排污符合规定标准,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保护和和谐发展。
10、积极拓展渔业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在渔业落实渔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渔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渔民生活后顾之忧。推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制度,探索切实可行的投保办法,如个人、集体、政府共同负担的办法,建立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开拓多项渔业险种,积极为渔船、渔民提供保障。积极探索渔业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补偿机制。对于因城市开发、工程建设、渔业环境污染致使渔民失水造成的损失,借鉴失地农民的做法,要提供合理补偿,并积极借鉴各地经验,对失水渔民设立养老金政策。
记者: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为基础,及以“高效化、清洁化、优质化”为特色的渔业经济模式,持续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不断扩大渔业产业功能,不断深化生态渔业内涵,不断提升高效渔业水平,才能较好地实现我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