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常州市坚持“三心”农业发展导向,把让居民拎上放心的“米袋子”“菜篮子”、让市民走进赏心的“绿园子”和让农民鼓起开心的“钱袋子”作为全市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常州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常州顺利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全国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字号招牌,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国际家庭花卉园艺展览会、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中国(夏溪)花木节等国家级盛会,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第三。
2017年2月9日上午,在市行下中心惠风厅召开了常州市农业委员会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安排,市农委主任陈志良向媒体介绍了近年来常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
一、主要农产品供应更趋丰富。我们将稳粮保供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任务,同时科学推进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既实现“粮满仓”,又做到“菜满筐”,保障了主要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十二五”期间,通过稳定面积、普及良种良法和积极抗灾应变,实现稻麦亩产“吨粮市”目标,水稻单产获全省“十三连冠”,全市粮食单产较“十一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五年稳定在300公斤左右。“十二五”以来,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了农产品市场供应。201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万亩,产量88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达237.3公斤。现有生猪、羊、奶牛等存栏43.3万头(只)、去年出栏70.8万头(只),家禽存栏1426.4万羽、去年出栏4800万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6%,畜禽全年总产能达到14.4万吨。全市淡水养殖面积55.8万亩,其中特种养殖37.9万亩,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7.8万吨,产量较“十一五”末增长20.2%。现有果品面积18.3万亩,产量12.9万吨,产量较“十一五”末增长29.5%。
二、产业富民成效更为明显。我们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有效保护农业发展空间,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精品茶果、规模畜禽和休闲农业为主的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使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水平更高,产业化融合发展基础更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更强。“十二五”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六连增”,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3.9亿元、增加值达152.7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3%和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实现“六连增”,达到23780元,较上年收入同比增幅为8.52%,也是连续六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2.08∶1缩小至1.94∶1。常州农民从事农业的经营性收入占总经营性收入比重达到60.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了12.6%。
三、“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我们把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作为农业工作的底线,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和品牌化发展的“三化”战略,坚持产管并重,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多年“零发生”。全市累计发布实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9项,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2016年5月,我市高分通过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成为江苏省承担国家标准委项目以来的最高分。武进区通过了国家畜禽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全市认定的无公害以上农产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90%,“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203只,拥有5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5只“农字头”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溧阳市社渚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青虾第一镇”。
四、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加彰显。我们坚持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挖掘农业的生活和生态功能,把有钱有闲的市民引进广阔农田,让农业的形态、业态走进城市的万千家庭,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和生态好产品,又致富了一方百姓。去年,我们精心打造了“早春到乡村去踏青”“端午到农家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等15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绘制了由25个旅游点组成的全市森林旅游地图并免费发放给市民,认定了13家市级首批“农耕文化营地教育基地”,创成了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星级以上企业和6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全市各农游景点接待游客71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2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5.3%。去年,我们还精心组织了13场休闲农业节庆活动,特别是每年一届、今年已是第五届的乡村年货大街已经成为农企的节日、市民的盛会,我们还重磅推出了休闲农业惠民卡摇奖活动,共开展惠民卡大放送49期,发放惠民卡总价值335万元,使每周三晚八点打开微信摇一摇成为新时尚。去年,淘宝、京东、苏宁“常州馆”和苏宁“溧阳馆”先后开馆运营,农业网络营销额突破22亿元,同比增长45%左右。
五、“创森”让美丽常州更显绿色。我们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坚持规划引领、理念先行、统筹建设、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水墨江南、鱼米之乡、平原绿化”特色的造林之路,实现了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和谐交融。创建三年来,全市累计造林15.3万亩,平均每年占市域面积的0.78%。创成了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新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1个省级湿地公园,授牌建设10处市级森林公园、9处市级湿地公园和1处郊野公园。溧阳市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分别比创建前提高1个和0.2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5平方米,比创建前增加1平方米。2016年,常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8天,比创建前增加44天。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00亿元,分别比创建前增加29%和37%。
六、农业科普惠民更加广泛。我们瞄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加快推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2家,市级示范基地10家。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累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2万户,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40多项,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明白纸500多万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建设20个农民培训实训基地,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8家,年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余人。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组建“兴农惠民服务队”,连续多年参加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开展“法律护农进万家—法治惠民、服务三农”宣传活动。用好新型科普载体,“农务通”短信平台年均发送农业科技短信4万余条,“常州农业12316”官微公众号每年发布农业信息380余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提升年”动员大会部署要求,围绕“迈上新台阶、率先现代化”总体目标,坚持“三心”农业发展导向,紧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主线,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集聚资源、集成创新”战略,全面开展“精准突破行动年”活动,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九大行动”,着力打造“精到创意、精深加工、精准管理、精美呈现”和“品质、品味、品牌”兼具的“精品农业”,确保常州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