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聚力科技创新,锻造更硬内核 提增常州创新力 ——“八个聚力看常州”系列报道②

发布日期:2024-02-22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创新永不止步、创新才有未来!
  新的一年,常州如何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更大突破?答案依然是:科技创新。唯有加大研发投入,做强高端平台,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才能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内核。
  创新赛道上,助力企业唱好“主角”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攀登创新高峰、拓展产业高原的主力军。
  在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合成研究院,院长李佳佳展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瓶,里面装着10毫升液体。“这是我们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的重组XVⅡ(十七)型胶原蛋白,如果按重量折算,比黄金还贵。”李佳佳笑着介绍。2023年,创健医疗成为全球首家实现XVⅡ型胶原蛋白自主研发和规模生产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了人体中的28种胶原蛋白,其中XVⅡ型胶原蛋白在损伤修复、组织再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极难提取获得。直到2023年之前,相关研究和规模化应用领域都是一片蓝海。
  面对挑战,30多位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迎难而上,自主开发设计人工智能生物计算联合实验室,打通从合成到应用的链路,在“无人区”里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合成生物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未来产业之一。常州聚力产业发展新赛道,2023年起就谋划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成立合成生物、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实施《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合成生物10条”。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2023年12月28日,创健医疗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公司计划在常州建设新型生物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对重组丝束蛋白、乳铁蛋白等生物材料开展进一步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常州,像创健医疗这样勇闯科技“无人区”的企业还有很多,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常州不断更新升级创新政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坚实内核。
  “今年,我们将实施创新主体‘聚集’行动,推进创新集群壮大‘融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磊表示,2024年,全市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工作计划、“独角兽10条”等,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累计超5700家。
  瞄准“国家队”,推动科创平台提供更强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
  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常州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底,实验室与常州大学签约,共建工业母机工程研究院。
  “我们将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需求,承担科研项目、共享科研资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永青介绍说。
  对于这次合作,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刘雪东充满期待:“我们将紧密结合常州地方经济建设,拓宽研究视野,共同打造一支服务常州和江苏的关于工业母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智能制造服务。”
  科创平台打通了产学研“任督二脉”,让一大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应用得以实现。
  半年多来,龙城实验室布局推进机床精度保持性研究与性能测试中心建设,启动超低温冷却高速五轴加工机床、超精密专用与特种加工装备等研发工作,发起成立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恒立液压、中创新航、微亿智造等21家单位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新的一年,常州将主动融入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加快提升中以常州创新园要素承载力,持续增强常州科教城辐射带动力,全面深化龙城实验室与工业母机“国家队”共建合作,服务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等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尽快实现“零的突破”。
  招才引智,增强创新发展软实力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人才。
  在常州英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产品线负责人侯绍冬正穿着整洁的超净服,佩戴着安全眼镜,专注地使用示波器观察激光器研发样机输出的稳定性。
  侯绍冬博士此前在深圳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工作,来到英诺激光后,带领团队开展了新一代光纤振荡器、高功率MOPA激光器的研发工作,将激光器锁模范围提升一倍,大大提高了激光器的工作稳定性。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高功率MOPO绿光激光器,简化了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步骤。
  人才,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在迈向万亿之城的征途中,常州用一系列暖心的举措,彰显了爱才、求才的决心,努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近三年,常州人才吸引力指数从全国第26位提升至第22位,“95后”人才吸引力跃升至第21位,2023年常州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2万人。
  今年,常州将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更大力度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常态化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全年计划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00个以上、顶尖人才项目10个以上、各类人才12万人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