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
发布人员:蒋 锋 常州市政府副市长、高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季晓东 新北区副区长、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孙秀峰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岳 军 常州市高铁新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季 松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副总规划师
主 持 人:孙洁茹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孙洁茹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建设高铁新城是常州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大保护战略区域的需要,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新闻媒体介绍常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相关情况。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常州市政府副市长、高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蒋锋先生,新北区副区长、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季晓东先生,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孙秀峰先生,常州市高铁新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岳军先生,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副总规划师季松先生,现在首先请蒋副市长做新闻发布,大家欢迎。
蒋 锋 常州市政府副市长、高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蒋 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很高兴和常州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的三位副总指挥以及高铁新城规划设计团队的同志一起,向大家介绍常州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有关情况。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下常州高铁新城建设的决策背景、重要意义和基本情况。
为了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全面小康后发展路子怎么走”的时代命题,全面推进“三个走在前列、一个积极探索”新实践,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科学谋划,决定以常州高铁新城建设为主要抓手,明确“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的总体定位,举全市之力,全面提升常州城市能级和区域竞争力,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竞合,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探索常州经验、作出更大贡献。建设常州高铁新城,主要有三重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高铁新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规划”、新基建建设等诸多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省委、省政府要求常州实现“跨江融合中轴崛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强力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常州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一批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对转型升级有着内在需求,对布局区域总部、集聚人才资源有着强烈愿望。在国家、省、市多重叠加战略机遇下,立足全市发展需要,2月7日,市委书记齐家滨专门对常州高铁新城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档次、能级十分重要。要认真研究功能定位、高水平规划,作为常州市重点城市建设工程集全市之力抓。”作为常州最为成熟的高铁板块,高铁新城依托常州国家高新区已经布局形成了“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格局,将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代表常州参与未来长三角城市竞争的“明星客厅”和彰显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成效的核心载体,推动常州从“运河时代”阔步迈向“长江时代”和“双铁时代”。
其次,建设高铁新城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引领江苏中轴崛起的关键之举。常州高铁新城位处国家主动脉京沪高铁和江苏南北中轴的交汇点,东接无锡、西连镇江、北望泰州、南依常州CBD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常州机场、常州港、常州高铁北站坐落其中,沪蓉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随着常泰过江通道的加快建设,江阴城际轻轨S2线和城市1号、3号、4号、6号线等4条规划地铁线汇集于此,常州辐射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支点作用日益突显。常州高铁新城围绕高铁北站打造区域交通枢纽,致力于开发第四代站城一体化新模式,将极大放大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枢纽地位,形成对周边县域城市的“强磁场”,成为锡常泰都市圈的引领型城市,并进一步撬动江苏南北中轴的加速崛起。
再有,建设高铁新城是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高铁新城紧靠常州25公里长江岸线。我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编制了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从国土空间、产业定位、综合交通、生态景观、城市设计、跨江融合等六个方面引导沿江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特别对沿江片区84家化工企业(1公里范围内34家),通过实施“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增添绿色底色。作为全市唯一的滨江板块,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周边万亩生态林、千亩湖面和十大公园的生态优势,通过水系增蓝、田林扩绿,沟通河道、湖泊与长江、运河的联系,打造“水系环绕、绿满新城”生态城市画卷。高铁新城还将致力于“万物互联、智慧升级”的管理方式,构建城市智慧综合体、打造智慧园区与社区,建设新时代智慧低碳样板区。
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启动以来的半年多时间内,建设团队秉承“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和“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工作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考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临港新片区、钱江新城等一流新城规划建设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东南大学段进院士团队、德国欧博迈亚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国际化设计师代表马岩松团队、全球顶级区域规划智库德勤咨询公司等,组成国内顶级的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产业设计联合体开展深度研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和“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的工作部署,目前已经完成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同时,我们还将出台若干支持高铁新城发展政策,完成一批专项规划设计方案,围绕产业定位全面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开工。
在此,也衷心希望全市人民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政府工作。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高铁新城建设宏伟蓝图必将实现。
我主要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蒋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请孙秀峰副总指挥介绍高铁新城的规划方案。
孙秀峰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孙秀峰】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常州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孙秀峰。首先感谢大家对常州高铁新城(以下简称高铁新城)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建设高铁新城是落实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提升常州城市地位和能级的重要举措,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目前该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和市委常委会审查,受指挥部委托,今天由我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各界发布。
自今年2月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规划建设高铁新城以来,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遵循“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指导原则,按照 “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工作要求,研究确定了“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的总体定位。规划设计工作于2020年3月启动,由中国科学院段进院士领衔的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创单位,联合德国欧博迈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际联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MAD建筑事务所、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等多家国内外顶尖的规划设计单位组建工作团队,协同联动、高效完成了高铁新城规划设计方案。2020年7月份通过市委常委会审查,8月底通过专家论证。整个规划设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段进院士及其规划设计团队的倾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把规划成果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东至江阴界、南至汉江路、西至玉龙路、北至S122省道,规划人口约42万人。规划践行 “区域竞合支点、生态创智社区、活力站城一体、现代时尚江南”四大理念,谋划构筑“绿智优先、核心驱动、特色引领”的未来之城,致力构建“一核四带”的前沿产业高地,奋力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新模式、新样板”的规划建设目标。
一、总体定位
高铁新城的四大总体定位。
一是突出核心驱动的“城市新中心”:重点是结合综合交通系统的优化,强化高铁枢纽,整合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创新研发、商业休闲、交通集散等多元功能, 打造以站城综合体及周边空间为核心的城市新中心。
二是注重区域竞合的“中轴新支点”:紧扣双循环发展叠加机遇,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从区域空间结构、交通网络、产业分工、城市功能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打造中轴新支点,支撑构建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
三是聚焦产城融合的“产业新高地”: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承接沪、宁等大城市的功能与产业外溢,重点发展智能智造、空间信息、机器视觉、智慧能源与环保、商业金融、枢纽总部经济等。同时以产城融合的理念,营造产业发展需求和宜居生活需要相协调的城市空间与环境。
四是彰显特色引领的“智慧生态城”:以“绿色低碳、智慧人文”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本底优势,彰显自然生态城市特色,积极推进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建设,打造智慧生态城市。
二、布局结构
高铁新城规划设计分为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及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
1. 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
规划形成“两轴三心、南厅北苑”的特色空间结构布局。两轴:即长江路与乐山路之间南北向的城市中轴,京沪高铁、沪蓉高速之间东西向的生态绿轴。三心:一是以常州北站综合枢纽为核心,构建站、城、湖共生体,以创新交流、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功能为主的创智商务中心;二是围绕江南环球港,以高品质商业购物、星级酒店、文旅休闲等功能为主的现代生活中心;三是以北部新龙生态林为依托,突出自然田园生态特色,以科技服务、文旅体育、国际会展、国际社区等功能为主的田园活力中心。南厅:围绕站城综合体及周边区域,采用高强度、高密度、街区式布局的方式,塑造体现现代化都市景观特色,充满活力的城市会客厅(CAZ);北苑:以新龙万亩生态林为依托,环绕田园活力中心布局的生态创智社区,采用低强度、低密度、组团式布局的方式,塑造疏密结合、三生融合的现代水乡田园都市。
2. 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
10平方公里核心区北起新龙生态林,南至黄河路,西至轩文路,东至长江路—通江路,呈“L”型结构,沿线集中布局“五大中心”项目设施。一是金融商务中心。重点围绕金融产业、商业酒店等业态,强化各类资源集聚、致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打造高端化、多功能、智慧型、生态化的区域金融商务高地。二是区域总部中心。着力引进高能级、功能型、复合化的企业总部,秉承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聚焦总部中心的成长性和体验性,强化楼宇运营、构建产业生态,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区域总部和创新中心集群。三是国际会展中心。集会议、展览、文化交流、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打造约50万平方米的新一代、全功能、超大型的会展综合体。四是文旅体育中心。按照“文旅+体育+产业”的组合模式,打造集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文化休旅、专业培训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全国首条智能化专业化的全程马拉松赛道,也是国内唯一基于城市设计的永久路线;打造省内首个符合国际足联比赛标准的专业足球场,配套专业训练场地和培训中心;建设高水平网球比赛专业网球场和水上运动中心。五是品质生活中心。依托江南环球港,融合购物中心、综合娱乐、运动休闲、德国小镇等主题元素于一体,打造长三角 “集大成”之超级商业航母。构建一站式智慧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开启品质都市的全新生活方式。
三、规划重点
一是打造创新智造的前沿产业高地。结合高铁站点建设站城湖一体的高铁新城核心区,打造创智中轴枢纽。以天合光伏产业园为主布局能源产业,打造智慧能源与环保产业带;结合智能传感小镇、森萨塔等优势项目,战略性预留机器视觉未来产业带;以在建的科创水镇为载体,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带;以现有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为载体,结合北部的水乡林田生态区,衍生发展康养产业,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带。
二是建设产城融合的生态创智新城。以“产城融合、功能混合”为原则,每1-2.5平方公里左右构建一个生态创智社区,统筹布局研发、服务、生活、生态等四大功能空间。生态创智社区以步行优先为原则,打造十分钟慢行圈。结合规划区产业需求与创智社区布局模式,规划若干产业邻里中心,以800米为服务半径,基本实现产业和生活服务全覆盖。
三是构筑蓝绿相融的生态活力空间。尊重现有蓝绿生态资源,结合现状河道,形成“五湖十荡”的水系格局,并将北部的生态林、西部的农田景观、东部的藻江河景观引入城区,营造万亩水乡林田入城的网络化生态空间布局,凸显自然与城镇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特色。
四是构建便捷安全的立体交通网络。规划通过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体系的建立,构建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通过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系统的支撑,提升高铁新城的快速集散能力。新城核心区将打造地下二层车行环线系统、地下一层步行环路系统、地面慢行绿道系统、地上二层高线游廊系统,结合云巴系统(空中巴士)、PRT系统(个性化快速公交系统)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提高出行效率。
五是布局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为原则布局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对标国际建设标准,集中配置国际院校、品牌名校等高水准的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批国际医院、国医馆、养老院等高品质的医疗康养设施;打造国际马拉松赛事中心、国际足球与网球赛事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高等级的体育休闲设施。不断满足研发人群、商务人士、本地市民、高校师生和外籍人士等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持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能级,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和美誉度。
六是塑造风貌独特的标志性建筑群。德国欧博迈亚公司设计的环湖制高点建筑,采用螺旋上升的双塔造型,寓意新城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代表“创新——未来”;国际青年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团队打造的地标建筑——创智门,寓意“高山流水”,取自春秋时期伯牙与子期在常州奔牛相遇的典故——“高山流水觅知音”,象征高铁新城广纳贤才!通过国际国内大师的设计,核心区形成形态优美的天际线和特色彰显的标志性建筑群。
围绕“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时序进度目标,我们将牢固树立“精致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城市经营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积极开展相关交通、景观等专项规划工作,并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紧密协调,为高铁新城向北拓展预留空间。持续深化城市中轴的详细设计方案,不断细化近期建设规划,着力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将高铁新城打造成为经典范例、传世之作。
最后,请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铁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孙副总指挥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提问
【新华日报】
请问常州高铁新城的建设时序是什么样的,在规划落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季晓东 新北区副区长、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季晓东】
你好,谢谢提问。
常州高铁新城总体的建设时序是:“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
一年打好基础:完成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和相关专项规划设计,完善扶持政策、项目清单,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项目招引。
三年基本成形:完成核心区域内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总部和金融总部建设,同步配套完善商贸、会展、文体、科创、国际社区等城市中心功能。
五年展现风貌:森林绿肺、滨水风光、慢行步道交错相依,科创研发、城市功能、科技展示交融汇聚,企业总部、金融商贸、文旅休闲功能布局基本建设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设计,编制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核心区建筑概念性总体规划等一揽子规划,探索研究智慧城市、海绵城市、5G应用、核心区夜景照明规划等专题内容,与城市规划设计形成一张蓝图。
二是科学推进计划实施。坚持“政府主导、平台建设、市场化推进”的思路,以平台公司为主体推进核心区建设。研究编制高铁新城项目建设、动迁、安置、土地整理、经营性用地出让、融资方案等6个三年计划(2021-2023),有序组织实施。
三是加强项目策划研究。围绕五大中心功能定位,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全面开展前期咨询和策划服务。重点就智慧马拉松赛道、足球中心、网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在规模测算、建设方案、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打造一流精品项目。
四是探索合作建设模式。通过平台公司,积极主动对接大型央企、社会资本、银行、保险等单位,围绕五大中心建设,就项目定位、规模、运营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对接,筛选出有实力、有高铁新城建设经验和有产业导入能力的合作单位参与开发建设。
五是严格项目过程管理。遵循规划指导重大项目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建管并重、绿色低碳的理念,坚持“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工作标准,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文明施工标准,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常州电视台记者提问
【常州电视台】
请问,高铁新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未来的建设重点有哪些?这么大的建设体量,资金平衡如何保证?
岳 军 常州市高铁新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岳 军】
好的。感谢您的提问,更是感谢大家对高铁新城和公司的关心关注,当然,我也感受到了,这里面有一丝的担心和特别的期待。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也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常州高铁新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市属一级国有公司,按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要求,定位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和产业发展运营商”,主要承担,高铁新城一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准公益性项目建设,并且提供产业、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综合解决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126亿元,2021-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约841亿元。公司根据“两轴三心”的规划布局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将有序推进创智商务中心、田园活力中心和现代生活中心的建设,通过国有企业率先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司计划总投资785亿元,未来三年,计划完成总投资约599亿元,其中包括一级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35亿元,33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64亿元。
目前,高铁新城公司正大力推进一批在建、续建项目,其中:绿创大厦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成装修,明年1月30日前正式交付使用;国际人才广场和新龙实验学校已完成前期工作和围挡、临设搭建,9月26日将全面开工。同时全面启动新龙湖国际金融广场和乐山路以西、秀水河路以南总部大楼建设;全面加快站城湖一体开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龙江路北延快速化改造、沪蓉高速改线、中低运量轨道等方案研究;全面加速新龙生态林周边体育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前期咨询、策划和设计等工作。
2021年起,公司将重点推进环新龙湖周边(除湖东地块)和北部田园活力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高线游廊、PRT等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地标建筑“创智门”、站北广场“东西水院”、文化展演中心“湖中花”等总部、商办、文旅项目;国际会展中心、网球中心、足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和马拉松赛道等会展、体育项目。
这么多的项目和投入,相信大家都会关心到资金的问题。那未来三年,公司建设项目,考虑到75%的支付比例,约需支付348亿元,加上一级开发135亿元,以及三年内财务成本及公司运营成本约15亿元,总计需现金流约498亿元。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筹措,包括:注册资本25亿元、专项债33亿元、项目融资140亿元,社会资本(第三方融资)180亿元以及各类综合运营收益122亿元,努力争取可用资金达500亿元,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常州发布记者提问
【常州发布】
在常州北站周边地区,为什么要提出站、城、湖共生体的规划设计理念?
季 松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副总规划师
【季 松】
感谢您的提问,很高兴解答你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解释一下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怎么看待常州北站。传统理解上认为高铁站是一个交通枢纽,发挥的是交通效益,即高铁乘客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出高铁站,解决的是交通出行的问题。但着眼当前,正如蒋副市长所言,如果说常州高铁新城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区域竞争力的一片战略空间,那么高铁北站就是这片战略空间的中心和门户。因此在这个语境下,高铁北站就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出行问题的交通枢纽,更是扮演了集聚发展资源、激发城市活力的极核与引擎的角色。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规划设计项目组才提出了依托常州北站综合枢纽,打造站、城、湖共生体的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一体化的交通组织、景观塑造和空间布局,将常州北站交通资源和新龙湖特色城市景观资源、新龙湖周边商务办公金融总部等高端公共服务资源高效整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整体规模效应,实现由单一交通效益向综合经济效益的转变,由单一高铁枢纽向复合城市中心的转变,由站前广场景观向现代城市景观的转变,真正打造成为常州高铁新城的创智商务中心。
【孙洁茹】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