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下午,在市行政中心惠风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王美蓉就今年以来常州财政运行情况向媒体作了简要介绍。
一、坚持质效导向,财政收支运行良好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稳字当头,加强收支管理,与税务、人行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保持了财政运行的稳健态势。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9.90亿元,位列全省第5,同比增收46.21亿元,增长10.18%,位列全省第5。其中:税收收入450.25亿元,同比增收62.54亿元,增长16.13%,税占比90.07%,位列全省第2。
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市区完成440.70亿元,同比增收40.63亿元,增长10.15%,其中:金坛区完成52.14亿元,同比增收6.31亿元,增长13.78%;武进区完成160.2亿元,同比增收21.28亿元,增长15.32%;新北区完成107.07亿元,同比增收9.57亿元,增长9.82%;天宁区完成48.91亿元,同比增收3.22亿元,增长7.06%;钟楼完成40.28亿元,同比增收3.5亿元,增长9.51%。溧阳市完成59.2亿元,同比增收5.58亿元,增长10.41%。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9亿元,同比增长6.96%,完成年度预算数的86.68%,全市各地区支出均衡性加强,支出增幅持续回升,民生支出项目增长显著。从科目来看,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4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全力支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从我们的政府“账本”来看,近年来,常州市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做到有保有压,加强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压减非必需项目,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一般性支出管理。
二、坚持优化结构,着力保重点促发展
(一)狠抓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近年来,常州市财政部门牢牢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涵要求,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全市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减税方面,今年常州市落实各类税费优惠超300亿元。降费方面,自2008年以来常州市已二十四次取消、停征、调整和转出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项目235项,全市一年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7.40亿元。
近期,常州市发布了《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对企业的降负需求,财政部门将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好各类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改进融资支持机制,完善应急转贷机制,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应用,探索政府采购首购首用制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为实体经济 “疏脉活血”
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撬动作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财政部门创新扶持方式,推动财政资金为实体经济“疏脉活血”。今年,常州市相继出台《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管理的通知》等系列举措,打出“组合拳”,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有力支持着全市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及高质量明星城市建设等。一是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近10亿元,支持全市工业经济朝着信息化、集约化、电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截至11月底,规模7.26亿元的财政各类创投引导基金已撬动各类社会资本20.27亿元,资本放大3.8倍,累计扶持项目208个。规模7.53亿元的中小微企业信保基金,1-11月为2365户企业贷款3195笔,贷款金额160亿元,较好的缓解了常州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首期规模50亿元的常州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业已设立,基金将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促进企业规范运营,为股改上市打下坚实的业绩基础。三是优化涉企服务环境。完善全市双创平台服务功能,围绕政策、人才、金融、科技等八大板块,针对中小企业需求进行精准服务。推进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资金审核”,所有市级财政涉企资金实行统一申报平台、统一申报窗口、统一审批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三) 推进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征程。常州财政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创新财政撬动金融支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不断的培育乡村振兴经济持久的生命力,推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苏南首家省农担分支机构“引进来”。江苏农担常州分公司于2018年1月30日正式挂牌运营。截至目前,江苏农担常州分公司在保余额已突破2亿元,合作金融机构13家,提前完成了设定的首期农担风险金1000万元放大20倍的年度目标任务。二是为龙头企业贷款“上保险”。通过“政、银、保、担”合作,财政补贴合作保险机构保费和合作担保机构担保费的方式,撬动合作银行对符合授信客户条件的农业企业发放保证保险贷款,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6家农业企业发放贷款31笔,贷款额6800万元。三是助推常州市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基金落地运行。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金,以金融和社会资本出资为主、财政资金出资为辅,扶持市内有发展潜力、有带动能力、有上市意愿的优质农业企业。
(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造常州“绿水青山”
扎实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绿道、郊野公园、健康绿城、花园城市建设等六大工程,打造生态绿城建设升级版。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落实支持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坚决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期,常州市以示范城市验收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的验收,全面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政府重点项目加快落实。突出预算管理绩效导向,努力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二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投资评审对项目论证、项目概算和项目决算的全程介入。三是全面完成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造,做好财政资金调度和间隙资金管理。四是加强财政各项管理。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创新,强化预算绩效深度融合,推进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和文化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相关改革中涉及资产的处置工作,深入推进财政部门“放管服”改革,提升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