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19-05-15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上午10点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严永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谭志文  市财政局副局长

                   葛志兵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严国光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主持人员: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新闻发布处处长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新闻发布处处长

【主持人】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严永志副主任为大家介绍《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有关内容。出席本场发布会的还有市财政局谭志文副局长、市自然资源局葛志兵副局长、市农业农村局严国光副局长。下面请严永志副主任介绍情况。

严永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严永志】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19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全市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下面我把《规划》的主要内容向各位做个简要介绍。

一、编制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科学有序推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安排,由我委牵头组织编制了《规划》,并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

二、总体思路

《规划》严格遵循国家和省规划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问题导向、切入精准、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原则,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工作重点和政策保障措施进行整体谋划,有序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打下坚实基础。规划年限为2018-2022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和2050年。

《规划》提出了“12375”振兴思路。“1”即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2”即坚持城乡一体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两大理念;“3”即强化资金、土地、项目三大支撑;“7”即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七条道路;“5”即实现我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将常州乡村打造成为“山水田园、幸福乡村”。

三、规划目标

《规划》分别提出了到2020年、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展望至2035年和2050年远景目标。《规划》根据国家和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指标,共设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大类27个指标,其中5个为约束性指标,其余为预期性指标。

四、规划重点

《规划》明确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

1、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重点突出“一个新格局、一张新蓝图、两个分类推进”,即: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构建市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健全乡村规划体系,绘制乡村振兴一张新蓝图。分类推进城镇建设,健全城镇现代产业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城镇的承上启下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高质量发展现代乡村经济。围绕“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构建我市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做什么”,突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乡村新业态;“怎么做”,突出质量兴农、科技强农,平台化推进,加快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谁来做”,围绕适度规模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产业联盟、产业协会,提高整体经营效率。

3、建设生态宜居的全域美丽乡村。突出“一个生态格局、四个美丽建设”。“一个生态格局”即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四个美丽建设”分别是建设美丽山水、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不断提升全域生态宜居环境。

4、焕发新时代乡风新气象。突出“传承、创建、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乡村文脉;以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N”常州模式,以文明实践带动乡村文化产品创新供给,丰富乡村文化活动。

5、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突出“党建引领、网格提升、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实施“龙城先锋”工程为抓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快“全要素网格”再提升,总结推广“道德讲堂”“百姓议事堂”等经验,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齐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6、高水平创造乡村幸福生活。以“均等服务、共同富裕”为导向,突出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推动致富增收、打赢脱贫攻坚四大任务。

7、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突出“引育结合、城乡互动”,重点推进“3+4”人才振兴: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职业农民为培育重点,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乡土实用人才、专业服务人才4支农村人才队伍,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队伍。

8、健全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围绕人、财、地、集体产权等,加快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制约,重点推动农民市民化、土地市场化、集体产权股份化等,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乡村活力。

同时,为做好与国家和省规划的衔接,《规划》以专栏形式设置十四项重大工程,每项工程都细化了工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以上是《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严永志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进行问答环节,请媒体记者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

【新华日报】

请问市自然资源局葛志兵副局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如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葛志兵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葛志兵】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是常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以全域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为统领、以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工作要求,我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分类指导、落实示范要求,积极开展示范项目选点、规划指导意见拟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目前,第一批“两区十点”中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完成核心区建设,其他示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第二批“三区十点”中8个示范点已完成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其他示范项目的规划编制、审查工作也在顺利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为全市乡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心编制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统筹全市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需要,2018年,我们编制完成《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将常州乡村地区打造成“江南水乡地区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集聚区、江苏省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乡村标杆区”的总体目标,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资源特色、文化底蕴,着力构建“一带一廊八片区”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三山三湖四田园、三环六线百美村”的美丽乡村特色空间体系。通过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庄和一批重点特色区域,综合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最终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乡村骨干体系。规划至2020年,培育50个精品村(含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打造500个美丽宜居乡村;至2022年,培育80个精品村(同上),打造800个美丽宜居乡村,全域范围内50%左右的规划发展村庄达到美丽宜居乡村及以上标准。

三、有序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依据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常州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力争通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整体谋划乡村发展空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并提出村庄分类建设整治意见,为辖市、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域性、系统性的规划引领。目前,溧阳市、天宁区正在试点开展规划编制,计划2020年底前,全市各辖市、区全面完成该项工作。

四、着手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近期,省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的相关通知和技术指南,并组织召开了培训会。下一步,我们将依据相关要求,有序组织辖市区启动镇村布局规划的优化完善工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的村庄分类,对现有自然村庄进行分类优化,明确各类村庄布局,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乡村地区建设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五、研究探索村庄规划编制。为提升全市乡村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土地资源的配置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我们制定印发了《常州市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示范点培育行动方案》(简称“660”),在全市范围内聚焦村庄规划、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整治、点状供地、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等6个类型,部署开展了60个示范点培育行动。下一步,将加快推进“660”工作,尤其是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保护传统村落和生态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凸显村庄秩序和山水格局、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引导我市村庄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上述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自然资源部门应有的努力。

常州晚报记者

【常州晚报】

请问市农业农村局严国光副局长,有些农村地区存在产业规模偏小、链条比较短、品牌比较杂等问题,对此,我市乡村振兴规划做了哪些部署?农业农村部门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

严国光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严国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能否科学合理顺利振兴,决定了乡村全面振兴能否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做大做强农业,取得了很大成绩。这里,我用几个数字来说明一下:2018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超过293亿元,增长0.1%。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9.5公顷,粮食总产量78.2万吨,农产品能够基本满足消费者需要。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现在不仅是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也较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为农村新的兴奋点,2018年全年全市农业休闲观光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增长14.9%,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增长13.5%。所以,实现产业兴旺要求,是在这样基础上的再出发、再前行。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全市乡村产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靓等问题,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须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不足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因此,围绕《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现代乡村经济”的任务要求,把乡村产业发展好,设想重点在以下方面推动落实:

一是坚定不移地夯实农业基础。牢固树立农业基础意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化品种、农艺、农机融合,引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十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农业企业股改上市步伐,2019年农企股改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累计4家,农企股改6家以上,江苏股交中心“农业板”挂牌数累计20家以上。持续推进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五大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着力打响一批品质优良、产品竞争力强、市场美誉度高的“常”字号农产品知名品牌。

三是推进质量兴农。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生命线,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效,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完善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今年,全市要着力建设100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100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追溯,全市规模农业生产主体追溯率达80%以上,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0%。

四是抓好产业融合。全面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十大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推动农业农村专业市场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重点建设“吃在常州”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培育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山水度假、乡村民宿、共享经济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万亩美丽休闲农田,今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927万人次以上,总收入突破29.5亿元。

常州网记者

【常州网】

请问市财政局谭志文副局长,我市财政部门如何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落地与实施?

谭志文  市财政局副局长

【谭志文】

《常州市乡村振兴实施规划》的出台,为我市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画了清晰蓝图。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实施规划的有效保障。我市财政自去年以来,就以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领、撬动作用,积极向市政府建言献策。市政府于去年底出台了《关于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意见(2018-2022)》,拟到2022年构建具有常州特色的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的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通过五个方面18项具体政策,全面支持我市乡村振兴实施规划落地开花。

财政金融系列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聚”、“引”、“优”。

“聚”,就是要发挥财政资金统筹聚力作用。主要包括三项举措。一是整合设立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对市级相关农口部门的现有扶持政策及专项资金安排进行梳理分析,在确保原有资金存量、稳定既有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向的基础上,紧扣全市乡村振兴投入重点,适当增加财政投入,2019年整合设立市级乡村振兴战略资金2.26亿元。二是集聚资金支持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从今年起,每年从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中集聚5000万元,其中,整合原有存量资金3000万元,市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增加安排预算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重点村、特色村等示范项目建设,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辖市区政府进行以奖代补。三是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行业内和行业间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落实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引”,就是要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乡村发展。主要包括三项政策。一是建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市级财政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资金规模1亿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利用投贷联动和股权直接投资两种方式,扶持我市有发展潜力、有带动能力、已成功股改、有上市计划的优质农业企业加快走进资本市场。该基金于去年11月份成立,运行至今,入库企业已达26家;投贷联动方式已为3家企业发放贷款2000万元;股权直接投资方式已完成对2家农业企业的尽职调查,拟于近期完成股权直接投资。二是设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基金。拟由市财政牵头设立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基金,首期规模4亿元,市财政出资,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通过直接投资或参设子基金的方式,重点投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乡村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装配式建筑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健全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服务能力。2017年底,我市率先吸引江苏农担分支机构在我市落户,按照“政府推荐、农保增信、银行放贷、风险共担”模式,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了规模2600万元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将撬动省农担5.2亿元授信额度,为我市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家门口的信贷担保服务。下一步,我市还将全面梳理全市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运行情况,对涉农担保机构奖励补助政策进行调整优化,着力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主力军作用,有效缓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优”,就是要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主要包括3项政策。一是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二是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多层侧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事前、事中监管。三是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尤其要充分发挥“阳光扶贫+”涉农资金综合监管平台的监督管理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重大业务开展监控。

财政金融18条系列政策意见,部分已经落地,部分正在推进,还有部分有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以贯彻实施。市级财政部门必将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力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在落实乡村振兴实施规划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