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态保护为常州赢得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发布日期:2023-08-0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绿水青山间,龙城绘新景。
  有山有水、好山好水的常州,正在“两山”理念的照耀和指引下,演绎着生态巨变、发展蝶变、文明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全民发展共识。如何立足常州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色、可观可感的“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常州市以强烈的生态警醒、生态敬畏、生态自觉,矢志不渝“向美而行”,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一路行来,“两山”理念已为常州浇灌出生态文明的满城春,激荡出长三角生态中轴的新品牌,铺展出“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美丽图景。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绿水青山”融汇“鱼米之乡”
  “我是农村长大的,但现在每次‘下乡’还是会被震撼到。”近日在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从溧阳市区驱车而来的彭晶,正和孩子享受着悠闲的亲子时光。母子俩坐上小火车,缓缓穿行在如画田园,蓝天碧湖、绿树浓荫、似锦繁花、茶园农田以及造型各异的卡通白鹅……在眼前一一铺展。母子俩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行程:是去村里的大众书局坐一坐,还是去水上运动中心嗨一嗨?
  “以鹅为媒,与花相伴,蔬菜配送,乡村文创”,这些年,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的姜下村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村”。守着一方好山水,姜下村坚持尊重自然、守护绿色、做优生态,不仅“飞”出了一只只质优味美的竹箦风鹅,更凭借大美田园和独特“鹅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9年的137万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047万元。在这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
  和姜下村一样,在溧阳,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正加速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这些年,溧阳市用足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通过彰显农村“土气”、巧用乡村“老气”、焕发农民“生气”、融入时代“朝气”,全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荷塘”礼诗圩、“悠然”杨家村、“长寿”南山后、“诗境”陆笪、“金色”庆丰、“山水”桂林、“醉美”洑家、“鹅歌”西汤等18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建成,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各具韵味、各美其美的村庄犹如一颗颗明珠嵌进溧阳山水间,令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溧阳市为代表,近年来,常州市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将特色田园乡村、全域美丽乡村、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交相辉映,让“新时代鱼米之乡”在各地不断从蓝图走向现实。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
  7月底,常州乡村旅游再添殊荣: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凭借优良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在首批6家“省级乡村自驾旅游生态圈”试点单位中占得一席;茅山脚下的仙姑村和城西回民村等携手入选首批长三角“臻选”美丽乡村。
  茅山旅游的强势崛起,见证了金坛区从“吃山耗水”向“治山理水”、从“守绿待金”向“添绿增金”的转型发展。
  都说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但曾几何时,金坛也面临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山山塌、吃水水臭”的生态困局:茅山的茅东矿区作为石灰岩矿,曾开采近22年之久,植被和土壤均遭严重破坏;“母亲湖”长荡湖网围养殖面积高峰时近7万亩,超过湖面一半,水质一度由Ⅱ类水变成Ⅴ类水。
  痛定思痛,金坛区果断抉择,不惜血本“治山理水”,在此基础上坚持做好“生态+”大文章,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居民收入变“高”,进而实现“绿色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出价值。
  在持续努力之下,这一方“绿水青山”重新焕彩。金坛区又用山水造景,推动农文康体旅深度融合,实现“风景美”向“钱景美”蝶变。
  当地深入挖掘茅山千年底蕴、道教养生、盐矿储藏等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长荡湖秀水美景、湖鲜美食、历史美名等独特优势,依托“美丽风景”发展“美丽经济”,大力推动文旅、体旅、农旅、产旅、城旅、科旅融合发展,先后创成4A级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和3A级茅山金牛洞等旅游景区,并打造了一批高端度假酒店。
  全区147个规划发展村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庄。“福地仙居”仙姑、梦想家园·自然上阮、洮湖鲜乡·诗意柚山等全国最美乡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各具神韵;全国“最有诗意的路”——“绿野仙踪”最美骑行道大放异彩。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民宿一房难求,好山好水成为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饭碗”。2022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万元、同比增长5.9%,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增速位居常州第一。
  金坛区是常州市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同样将“全域旅游”做得风生水起的还有溧阳市,一条365公里的“1号公路”串珠成链,年均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带动沿线10万名农民增收。彩虹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之路、全域旅游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全境生态、全域旅游、全景融合”理念,以山水资源的充分挖掘带动全域环境的深刻转变,使山水资源成为最有价值的金字招牌、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绘就创新智造蓝图,“绿水青山”反哺“科创田园”
  眼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在接受预约参观。当地的热心市民发现,预约情况十分火爆,预约小程序上显示连续数日均已“约满”。作为金坛本地首座211大学,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受到如此“热捧”并不令人意外。除了临湖而建的优美环境、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以水为魂的设计理念,广大市民高涨的热情背后,更蕴含着对该校为当地发展招才引智的厚望和期许。
  不难发现,有好风景的地方就会有新经济。曾经被称为科创“洼地”的溧阳市、金坛区,正持续释放优越生态的磁吸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梧桐树”枝繁叶茂,五湖四海的“金凤凰”也纷至沓来。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航天目湖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等高能级载体平台先后落户;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重量级企业不断集聚,催生了完整度达97%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智造之美与山水之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如何用好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常州的答案是产业发展向绿而进、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让各类人才在“青山远黛、近水含烟”中临湖捧读、凭栏赏景,激活创新创意的头脑风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