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部门动态 >> 正文

经开区: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发布日期:2024-07-11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今年以来,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招工引才黄金期,持续推动“春风行动”,优化服务供给,畅通对接渠道,赋能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

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定心”用工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半年来,组建用工服务队伍,启动“千企万岗百日服务”活动,为辖区100家各行业企业提供用工服务361次。开展就业摸底调查,强化“一企一策”个性化跟踪服务,做好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动态掌握经开区25家企业人员流动情况。开展“两进一送”活动,走访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用工服务手册200余份,解读惠企政策。举办企业HR沙龙活动2场,助力企业探索人力资源实践,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发放一次性吸纳补贴14.9万元,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5家;发放6家次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共3.07万元,51家次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共21.80万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用工积极性,发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

抢抓时机引留并举 打好春季招聘“组合拳”

重点群体就业稳,则就业大局稳。半年来,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校园招聘有利契机,上下联动、多点发力,围绕市外高校和本地高校两个维度,搭建校企招聘通道,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累计组织121家企业赴江苏大学、常州工学院等五所高校开展6场校园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091个,吸引1800人次进场招聘,收到简历1154份。

锚定目标量身打造 构筑青年研学“新体验”

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深化政校企对接合作,组织江苏理工学院开展学生研学活动,邀请高校学生访企业、进车间、看公寓、听讲座,引领学生全方位了解经开区的产业发展、生活环境及人才招引政策,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创业辅导、技能提升培训等多元服务。组织安徽高校40多位教师走进企业,打通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流动壁垒,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双向奔赴、共赢发展的合作平台,在政校企联动中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摇篮”

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半年来,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水平,联合区经济发展局开展2024年“数智”技能培训活动,为工业企业部门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破解“有活没人干”的问题。目前已开班8期,参培人数241人。通过“数智”培训,经开区已累计培养近900名数字类人才。

延展范围服务下沉 构筑就业服务“强载体”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发挥经开区人力资源市场辐射作用,将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与建设“零工市场”有机结合,一手“牵”企业,一心“系”群众,为就业人员和用工企业提供零工供需对接,助力市场发挥最大效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新春招聘月、“创响江苏”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等线下招聘46场,线上招聘4场,直播带岗6场,参与企业348家,发布岗位用工信息15486个。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在前期调研规划基础上,选址遥观镇剑苑社区创建经开区第二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融合就业、残联、社保、医保、劳动保障、退役军人等救助帮扶开展政策宣传,打造服务矩阵,满足困难群体兜底就业需求。

积极挖掘就业见习岗位,今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4家,全区累计42家,开发见习岗位573个,到岗344人。建立五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依托乡镇、街道做好区内五类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完成帮扶71人。1-6月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1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8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521.57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16人,发放公益性岗位和社保补贴42.20万元。

扩大劳务协作“朋友圈” 搭建招工引才“新桥梁”

拓宽劳务基地“朋友圈”,新增四川遂宁、宜宾等3家劳务基地,组织6家企业赴陕西平利、四川资阳劳务基地进行7场招聘活动,提供1806个就业岗位。不定期向青海共和县等劳务基地投送岗位591个,牵线搭桥常州经开区—共和县两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署劳务合作协议书,推动两地在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下一步,经开区将持续挖掘多方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强化观念宣传引导,助力实现经开区高质量充分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