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任洪兴 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长
主 持 人:王志新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志新
【王志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加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解读。有请市人社局副局长任洪兴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长 任洪兴
【任洪兴】: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出台的《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扬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提出了“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2016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就条线上来看,2015年省人社厅出台了《江苏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人社规〔2014〕2号),省人社厅、住建厅、信用办、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严重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苏人社发〔2015〕395号),2017年人社部印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人社部规〔2017〕16号)。在2017年度国家、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中,也将失信惩戒工作纳入考核。
就我市层面来看,2014年市政府就发布了《常州市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常政办发〔2015〕157号)等有关规定。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人社工作特点,我局研究起草了《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辖市区、相关企业、定点医疗机构等对《实施办法》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征求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形成目前的《实施办法》。这在全省率先,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二、《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共七章二十九条。
1.总则。明确了我市人社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工作职责。市人社局信用信息主管职能处室负责本局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审核批准拟向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报送的信用信息,负责信用信息的归集、交换、共享、异议处理和使用管理。其他业务处室、事业单位按照“谁管理、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本部门、本单位职责具体负责信用信息的记录、上报,对失信主体实施约谈提醒和惩戒,督促被征信对象进行信用修复。各辖市(区)人社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本辖区内被征信主体的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交换、异议处理和使用管理,对失信主体实施约谈提醒和惩戒,督促被征信对象进行信用修复。
2.类型和分类。《实施办法》规定守信行为主要包括:(一)遵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近2年内,未发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或依法不予立案,且未发生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保障信用分类被定为A类的;(二)参与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并被评定为四星级及以上的;(三)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规定认为应当列为守信行为的其他情形。
《实施办法》规定失信行为主要包括:(一)违法用工或者拖欠员工工资的;(二)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不依法申报或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三)骗取、套取财政补贴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五)不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执法检查、不配合社会保险监督检查、稽核或者审计,拒绝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以及转移、隐匿相关证据的;(六)拒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的;(七)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八)重点职业人群在取得各类执业资格、职务和荣誉过程中,公务员或行政职业岗位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过程中以及其他违法、违纪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造成不良影响的;(九)社会培训机构年度评估不合格的;(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规定认为应当列为严重失信信用信息的其他情形。
3.来源、记录、报送与共享。人社领域所有守信失信行为的信用信息收集、认定由市人社局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依照“谁管理,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认定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守信或失信行为,定期归集报局规划信息处,并根据失信行为标准提出失信等级建议,一般和较重失信行为经本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审核,严重失信行为应报本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批。局规划信息处负责守信、失信信息的归集和报送,相关信息经领导审核签批后报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各辖市(区)人社局归集的信用信息应向同级信用管理部门报送,同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4.守信激励措施。对守信的单位或个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不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一)在日常监管中,免除检查或者减少检查频次;(二)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评比表彰、奖励和认定类活动中,给予优先推荐;(三)在公共传播媒体上对守信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评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四)在政府性资金支持等选择性扶持政策的执行时,优先安排扶持措施或者加大扶持力度;(五)优先推荐承接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六)优先推荐获得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七)在特殊工时、劳务派遣等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事项给予优先准入,经审批实行特殊工时制的,给予最多三年的有效期;(八)在申请医保定点单位时给予优先准入;(九)参与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并被评定为四星级及以上的用人单位,连续两个自然年度工伤发生率为零且工伤保险支缴率为零,在现有下浮比例基础上再下浮10%。
5.失信惩戒措施。对失信行为,根据失信行为等级,一般失信行为可通过信用提醒、诚信约谈等方式惩戒。如收到信用提醒后无故不纠正失信行为或者无故不参加约谈、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改正后仍不改正的,上升为较重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对较重失信行为实行以下管理:(一)作为日常监督检查或者抽查的重点;(二)进行限定范围的公示或者书面告知;(三)减少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四)3年内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五)暂停或者减少相关社会福利、补贴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惩戒方式。
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以下管理:(一)列为日常监管的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二)对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向社会公开失信信息;(三)不给予或者撤销相关荣誉称号,撤销或者降低获得肯定评价的评估等级,禁止参与评优、评先;(四)对医保定点等单位不予签订社会保险服务协议,对已签订社会保险服务协议的予以解除;(五)个人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暂停或者取消与失信行为相关的职业资格、缓评职称,取消相关社会福利、补贴和政府资金扶持;(六)列入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按照《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第二十二条、《江苏省自然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13〕100号)第二十三条、《常州市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常政办发〔2015〕157号)第十九条予以惩戒。
同时,被认定为一般和较重失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在每季度结束后30日内,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以及其他相关平台和媒体向社会公布。被认定为严重失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列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6.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实施办法》,被征信对象对失信行为认定有异议的,可向作出认定的人社主管部门提交异议申请。同时,被征信对象在整改后,可向人社主管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对经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可减轻或免予相关惩戒,并移出相关名单。同时还明确了人社内部的内控机制、信息公开和管理责任,并规定了失信举报的制度和方式。
三、《实施办法》的特色亮点
《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主要是正确引用上级部门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规定进行了汇总、分类、明确和细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适用范围全覆盖。《实施办法》的守信和失信行为类型内容全面,共计守信、失信类型13个大项,失信行为认定23条70个小项。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法人单位、社会组织还包括个人、重点职业人群,为全省首个人社领域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办法,在全国也是首个内容覆盖社会法人、个人的《实施办法》。内容涵盖了所有人社领域劳动用工、工资支付、培训就业、人事人才、社保参保、待遇享受等方面的信用信息。特别是侧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社会发展负面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例如严重欠薪行为、冒领死亡人员养老金、违规使用医保卡、套取就业社保专项资金等失信行为。
二是有奖有惩全公开。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健全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主体,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优化行政监管安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并积极向市场和社会推介,引导各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进一步提高守信收益。在对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认定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对一般失信行为通过信用提醒、诚信约谈等方式惩戒;对较重和严重失信行为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黄名单”和“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三是分层界定全透明。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科学界定守信和失信行为,不断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专门的分类,科学、公正、合理地确定了一般、较重、严重的行为划分标准,对应不同的惩戒方式,张弛有度,便于实际操作。
四是失信惩戒全联通。《实施办法》将社会法人、自然人和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人社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加大联合惩戒的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失信行为举报制度,公开举报方式,畅通举报渠道,方便人民群众举报,并为举报人保密。
四、下一步打算
《实施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为推动新政落地,下一步将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充分利用现有信用信息报送工作基础,积极对接市信用平台,提供相关数据,定期报送。建立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定期更新维护、定期公开。。
二是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加强跨部门联合惩戒,以条线为单位,积极与业务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与业务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惩戒的力度,提高惩戒措施的针对性。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积极构建多层面、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督体系,针对失信易发多发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纳入检查或抽查的重点对象,定期进行约谈、警告,督促整改。加强内部的风险排查,防范和管控信用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陷,定期组织开展人社系统诚信建设风险排查活动,强化管理责任的落实,提升诚信监管效能。
四是强化社会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网上专栏,开展全方位宣传,深入解读政策,扩大政策影响力,促进政策落实到位。
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出台联合惩戒备忘录,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失信信息的运用,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
【王志新】:
谢谢任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记者朋友现场提问。
江苏工人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
针对守信“红名单”企业,有九类激励措施,请问,哪些企业可以被列入“红名单”?
【任洪兴】:
近年来,我局积极开展人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发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信用监管系统,积极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星级企业评定。通过评选和评定,截至目前,我市劳动保障信用A类企业有1.3万家,和谐劳动关系四星级及以上企业目前有200多家。
对于“红名单”企业主要是这样认定的:一是遵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近2年内,未发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或依法不予立案,且未发生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保障信用分类被定为A类的;二是参与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并被评定为四星级及以上的;三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规定认为应当列为守信行为的其他情形。这三类企业类型可以认定为“红名单”企业,享受我们《实施办法》规定的九类激励政策。
常州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
失信行为的“黑名单”是怎么认定的,如何惩戒?
【任洪兴】:
首先,我们的《实施办法》对失信行为的来源做了具体规定,主要有:(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书面审查、双随机检查、举报投诉调查、专项检查的方式归集的用人单位(个人)信用信息;(二)劳动关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其他工作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三)人社行政部门所有出具的限期改正、行政处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四)审计机关或受委托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等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正式出具的审计报告;(五)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司法建议书;(六)其他合法手段和途径取得的被征信对象失信信息。
其次,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信用信息,我局职能处室或事业单位按照“谁管理,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认定本处室或单位职能范围内的失信行为,定期归集信用信息报我局规划信息处,并根据失信行为标准提出失信等级建议。一般和较重失信行为经分管领导审核,严重失信行为报主要领导审核签批。局规划信息处负责归集各部门信用信息,并扎口报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协同实施联合惩戒的部门和单位共享。各辖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归集的信用信息应向同级信用管理部门报送,同时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黑名单”产生后,按照《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予以惩戒:(一)列为日常监管的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二)对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向社会公开失信信息;(三)不给予或者撤销相关荣誉称号,撤销或者降低获得肯定评价的评估等级,禁止参与评先评优;(四)对医保定点等单位不予签订社会保险服务协议,对已签订社会保险服务协议的予以解除;(五)个人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暂停或者取消与失信行为相关的职业资格、缓评职称,取消相关社会福利、补贴和政府资金扶持。除上述五类惩戒措施外,还要与市信用办联合,纳入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主要还有以下惩戒措施:(一)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二)限制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三)不给予优惠政策或者财政资金补贴;(四)严格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以及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等;(五)不予批准设立具有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机构;(六)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七)限制或者取消参与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设备、公共工程项目、公共资源分配项目等招标投标活动,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拍挂出让活动的资格。对失信自然人还要限制参加政府主导的各项招标,限制贷款等。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或自然人,不仅仅在人社领域受限,还将在各类行政行为、市场行为、银行征信中受限,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王志新】: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