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河海大学109岁生日之际,河海大学—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举行,展现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用一年来的建设成果,促进校地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发展平台与载体,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常州市市长盛蕾出席活动。
陈星莺说,当前,我国正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新能源发展、能源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科技创新及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河海大学与常州市的校地融合,既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她希望校地双方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校地融合发展的方向与国家战略导向高度契合,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河海大学与常州市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优势,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校地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盛蕾对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办学一年来取得的一系列办学成果和校地融合成果表示肯定。她说,今年是河海大学与常州“校地融合发展再出发”的第一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期望河海大学发挥学科与常州产业契合度高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科研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创新转化、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全方位优化教育链、筑强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常州市委、市政府将全方位强化服务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金坛区要主动靠前服务,完善要素保障,全力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河海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特色鲜明,工科实力强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校地双方全力推动产教融合,紧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新能源学院等十大学院,形成了一批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集群;全力推动科创融合,河海大学—华能江苏新能源中心、江苏省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固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签约挂牌、加快建设;全力推动人才融合,高标准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常州校区的一批人才入选互聘计划,顺利进入常宝钢管、中天钢铁等本土企业,同时,常州校区也选聘了来自蜂巢能源、博瑞电力等一批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人才。
杨桂山介绍了新校区启用一年来的办学成果。
会上,“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6家校友企业和2个双创团队孵化入驻;河海大学常州高等研究院重大平台入驻;一批产学研项目现场签约。相关企业就综合能源管理、新基建等内容作主题报告。
市领导蒋鹏举、张加林参加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