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全面展现江苏大地75年来的沧桑巨变,反映全省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火热实践,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海共潮生》专栏近日遍访全省13个设区市,与当地干群一起感受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强劲脉搏。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接受江苏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将聚力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紧密结合常州实际,扎实谋划常州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举措,突出以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改革推动城市能级跃升,以改革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以改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率先探索一批常州试点先行、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牵引意义的改革事项,努力形成一批有成效、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样本”,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锻造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我们要把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打造新能源之都。今天的常州,工业规模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43%左右、位列江苏第一,我们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正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去年新能源产业产值7681亿元,今年预计将达8800亿元左右。“发电”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0%。“储能”领域,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第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在常州布局。“输送”领域,变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电力电缆产业位居行业领先地位,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应用”领域,北有“梦想”、南有“理想”,推动“车轮上的常州”滚滚向前。“网联”领域,万帮新能源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跻身亚洲新能源独角兽,车路云一体化网联平台蓄势待发。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引建高能级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持续释放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物理中心、天合光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创新航研究院等创新潜能,加快提升新能源领域创新策源力;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鼓励企业加码科技研发,近四年来全市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全国领先;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没有科技创新这个慢变量,就没有产业爆发的快增长。
三是坚持长期主义。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加快细分领域前瞻布局,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提速发展智能驾驶,着力壮大新型储能,精心打造“常州氢湾”,积极培育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把“同源技术、多元应用”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再培育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以静水流深的坚守、静待花开的耐心,不断增强发展韧性后劲,让新能源之都成色更足,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抓住“关键变量” 撬动“最大增量”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台创新政策2.0版,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3.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56.2%。我们将以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强“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全力建好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碳纤维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健全创新型企业梯次成长培育机制,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突出持续激励和市场化导向,推进“揭榜挂帅”机制创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大市场。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近年来,我们以人才公寓“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优化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三年建成投用人才公寓11.77万套,引进人才超33万人,“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特征更加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更大力度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全面释放人才公寓引才“第一站”磁吸效应,迭代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着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注入金融源头活水。抓上市就是抓发展、抓创新、抓未来。近年来,我们接续实施企业股改上市“双百行动”“龙腾计划”,近5年新增上市公司43家、累计101家,首发募集资金428亿元,目前4家企业过会待发、4家申报在审、40家辅导备案,培育后备企业从200家扩容至706家。今年以来,我们新增5家A股上市公司,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新增4家A股企业过会、1家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备案,新增A股过会并列全国第一,梯次推进企业上市呈现强劲势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龙城金谷升级版,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壮大资本市场“常州板块”。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托起“稳稳的幸福”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为了群众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群众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常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改革出招,一起为改革发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让共同富裕更具成色。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各类政策与就业政策统筹协调,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调高”“扩中”“提低”,健全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市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
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围绕优质教育、医疗、“一老一小”、住房等方面,持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公共资源对外开放等一批“小切口”改革举措,坚持和完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让文化底蕴更加彰显。发挥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全面加强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健全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加快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常州实践,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