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紧抓“第一资源” 做强“关键变量” 谋求“最大增量”

发布日期:2023-03-1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聚焦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只有紧紧抓牢人才“第一资源”,做大做强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才能谋求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常州将积极融入举国创新体系,涵养一流创新生态。”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表示,常州市将加快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抓创新,突出“双招双引”、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政策兑现流程,实现创新政策与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直达快享”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创新主体的获得感,同时大力实施科创服务“优+”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新锐创客在常创业的最强朋友圈、生态圈。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杨琪表示,常州市将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始终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着力深化产才融合,千方百计把人才汇聚之“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之“能”。聚焦“高精尖缺”,常州市今年将强化摸排走访,切实找准技术的卡口在哪里、人才的缺口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开展“揭榜挂帅”、实施人才专项政策,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 实现“质”“量”双突破,探索组建“龙城英才计划”创投基金联合体,强化财政扶持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对攻关“卡脖子”技术领军人才项目的协同支持作用。特别是,常州市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目标,将人才政策向新能源产业倾斜,在中创新航、天合光能、蜂巢能源、溧阳天目湖先导、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新能源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培育一批“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和创新联合体,着力推进“双招双引”,实施面向新能源“发储送用”各环节的产业链引才,构建新能源之都人才矩阵,同时采用更加灵活的机制扶持新能源创新联合体人才团队,计划五年全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以上。
  广大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落户常州市以来,依托常州市扎实的工业底蕴以及数字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在常州市一系列政策的牵引和市场效应下,探索出了一条从智能设备供应商到智能制造服务商、从智能工厂到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变的创新路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江苏省“双创人才”潘正颐表示,将继续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深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助力工业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尽快在视觉检测、全场立体扫频技术等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按下“快进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表示,将深耕新型电池技术,重点打造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创新链,将原创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电池产业链更好更快发展;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激发新型研发机构活力,进一步打造电池创新常州品牌,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