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月18日下午2: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发布人员:王华刚 市教育局副局长
苏 叶 市人社局副局长
周忠华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裴红鑫 市水利局总工程师
魏继斌 市体育局副局长
主 持 人: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志新】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今天我们请来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市人社局副局长苏叶、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忠华、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裴红鑫、市体育局副局长魏继斌。首先,请市教育局王华刚副局长介绍2021年教育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王华刚 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华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
在2021年的市人代会上,“增加学位资源供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爱”“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被列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细化目标任务,优化步骤举措,强化督促检查,确保牵头项目件件落地见效。下面我就项目总体完成情况,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关于“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情况
可以概括为,“更快、更高、更强”。
为按期实现2021年学校建设进度目标,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迅速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劲,倒排“工期”,加快建设,确保实效。
2021年全年投入122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竣工61所,新增学位3.11万个,其中幼儿园33所,小学13所,初中11所,高中4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18万个,小学学位1.24万个,初中学位0.54万个,高中学位0.15万个,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效缓解了学位资源紧张问题。以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例,学校投入使用前,钟楼实验小学达95个教学班,造成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管理难等问题,2021年8月,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正式启用,同步对钟楼实验小学进行学生分流,优化了北港片施教区布局,增加学位2000个,有效地解决了北港片区学位紧张问题,为钟楼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服务,获得了群众认可。
总体来看,去年学位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建设进度更快。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机制,形成《常州市2020—2025年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分析及解决方案》,编制并分年度实施“532”发展战略常有优学工程2021—2025年学校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快了学校建设步伐。二是保障水平更高。强化落实“市级统筹、县区为主、协同推进”的责任机制,切实把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列入当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目标任务和各地高质量综合考核体系予以督查推进。三是育人功能更强。注重将校园文化、特色课程、生态理念等元素融入学校建设,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新投用学校完善了智慧照明、直饮水、绿色环保课桌等配套设施,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
第二方面: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关爱”情况
根据实事项目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行动”。
一是创环境护眼行动。加大学校照明环境改善力度,投入资金1839万元,完成60所学校、2995个教室的智慧照明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通教室智慧照明改造率达到84%,受到师生家长一致好评。二是创品牌护体行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对标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标准要求,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争优,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创建工作局面,全市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持续提高,共有76所学校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三是创平台护心行动。联合多部门出台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完成近35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对重点学生做好跟踪指导和心理服务,指导学校为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复测及建档工作,确保全市有心理问题的重点学生“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有序推进。同时面向全市家长群体开设家庭和心理教育讲座,共计160余场,受众30余万人次。
第三方面:关于“体育惠民工程”情况
这个项目涉及教育的主要是“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概括为“广泛、智慧、安全” 三个关键词。
一是广泛开放。联合市体育局、财政局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常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范围内220所学校的运动场地有序向市民开放,开放学校范围数量和场地优质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进一步缓解常州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与体育运动场地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就近就便进行健身活动的愿望。二是智慧开放。基于“我的常州”APP“常享动”应用,研发推出校园体育社会开放预约管理平台模块,市民进入预约页面,自行选择场地和时段,填写身份证明信息即可完成预约,通过便捷的预约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安全开放。校园体育社会开放预约管理平台通过与“苏康码”应用打通,获取、记录预约用户的健康码真实信息,市民凭预约成功信息和身份证入校,学校门卫门岗通过手持设备进行入场信息核验登记,加强巡视,确保安全。
第四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方面的举措成效
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把促公平作为教育基本政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推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达97%。残疾儿童少年接受15年免费教育的比例达100%。在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儿童达91%,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学生达90%。“常武一体”中考招生改革深入推进,常武地区普通高中双向招生数达400人;热点高中分配名额增加500个,分配比例达70%。天宁、钟楼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总数达4个,全省第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比例达85%,达标比例和增幅位于全省前列。一封来自香槟湖小学随班就读残障学生家长的感谢信,在年底刷爆常州人民的“朋友圈”,融合教育做法获市长批示,并被《新华社》刊载播发,阅读量破百万,成为2021年促进教育公平的暖心案例之一。
二是坚持把提品质作为教育发展方略。全市新增省级优质幼儿园6所、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4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5所,省星级高中占比达88%。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省“十三五”期间唯一新增的高等学校。6家公办高职院100%成为省双高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全省唯一。10家中职校100%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校或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全省第一。常州大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江苏理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常州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常州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新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5个。新增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全省第一,占比1/4。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强基计划录取数高位提升,全市考入清华、北大18人,五大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2人。
三是坚持把优服务作为教育重要任务。全市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49年。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90人,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中小学课后服务“5+2+1”模式全面推行,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各类助学资金总额达1.1亿余元,惠及学生10.3万余人次。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落实到边到位。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率先实现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覆盖。“双减”工作推进有力、成效呈现。全市选派211名优秀教师参加支教,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3所中职校与拉萨2所中职校对口支援。5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全省第一,社会教育绩效考核蝉联全省一等奖第一名。
四是坚持把争一流作为教育价值追求。常州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被教育部设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被教育部、省政府列入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城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全年教育教学发展改革成效3次登陆《央视新闻联播》,3次被《新华社》刊载播发,8次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2022年,常州教育将瞄准“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奋斗指向,在全市“532”发展战略指引下,围绕打造“常有优学”的教育名片,以勇毅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促进发展,全面推动常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王志新】
下面请市人社局苏叶副局长介绍2021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苏 叶 市人社局副局长
【苏叶】
2021年,市人社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促进就业稳定增长”这项民生实事为重要抓手,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鼓足干劲,埋头实干,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新增参保大学生7.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失业人员再就业7.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1%。支持大学生创业0.4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7%。全市采集、开发就业岗位45万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28%。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35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291.7%。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主要做法是:
一、着力在“稳”字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保企业稳就业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市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亿元,惠及企业近6万家,惠及人数84.2万人。加大保企业稳就业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约8.33亿元。全面落实综合柜员制改革,73项人社业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通办”。开展优化企业用工环境“百人百企”专项行动,组织“百名”用工服务专员走访106家重点用工企业,提供“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专项服务。充分依托全省智慧就业“云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并举,开启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体”服务新模式,聚焦智能制造,细分行业类别,提高了招聘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快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信息平台,不断缓解企业“招工难”矛盾。目前26家国家级、省级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106家重点企业已经入驻平台,供需信息对接机制不断完善。
二、着力在“扩”字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加岗位供给
牵头推进人口集聚专班工作,出台“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新政,对企业新引进的人才给予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通过“非申即享”资助模式,累计发放生活资助218万元,涉及6795人次。从去年10月15日起,我市启动“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由市领导带队,用11天时间在9个城市举办了9场“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16场“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等,加速集聚人才、科技、项目等创新要素,增强了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出台“人力资源集聚实施意见”,通过促进人力资源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促进来常就业创业、提升公共服务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各类劳动力资源来常就业。深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1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480余场,组织1.58万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5万个(次),进场求职人数33.8万人(次),市场求人倍率1.33(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3亿元,惠及4129人次,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支持大学生创业0.41万人,落实各项创业补贴1700余万元。在第四届“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荣获省“十大大学生创业标兵”、“十佳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各一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三、着力在“促”字上下功夫,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趋势,切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扩大享受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丰富了就业援助政策的“含金量”。2021年,全市有6.78万人次享受社保补贴,涉及金额1.16亿元。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10名,完成年度目标102.5%。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扎实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确保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不低于95%。全市开发见习岗位6422个,组织青年大学生就业见习3406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53%和152.9%。累计建立各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6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示范基地4家。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活动,帮助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群体解决就业难题。
四、着力在“保”字上下功夫,稳妥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严格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八个更”的要求,落实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276.41万元、失业保险金3.87亿元、失业补助金3919.3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16亿元,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07.15万元。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及零就业家庭4958户,帮助129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工作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接下来,市人社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稳就业、扩就业举措,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贡献人社力量。
【王志新】
下面有请市生态环境局周忠华副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周忠华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忠华】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生态绿城建设工作已连续5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生态绿城建设以“厚植生态底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建设准则,持续突出“原真性大生态、惠民性小节点”建设,继续围绕“增核、扩绿、联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生态廊道、城乡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特色主题和生态细胞创建”六大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各项年度项目任务,成效明显。下面我就具体情况作以下发布: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生态绿城民生实事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2021年生态绿城建设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建设,系统谋划、久久为功、逐年推进,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生态廊道等22项纳入民生实事的工程均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现增核2274亩,扩绿1013亩,联网36公里。促进了“一江一河四湖五山”暨长江、运河、滆湖、长荡湖、太湖、天目湖、茅山、南山、竺山、横山、小黄山等生态资源保护建设质效的提升,进一步均衡了城乡生态产品的供给、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常州市民正享受着“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福利。
一是推动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列入2021年年度任务的包括,新孟河延伸拓浚-滆湖生态缓冲区建设、洙漕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一期)等2个新建项目,沿长江生态复绿工程、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三期工程等2个续建项目,分别在北干河、湟里河入湖口新建湿地及滆湖湖滨带绿化、天目湖洙漕河汇水流域新建水产养殖湿地,在长江沿岸、宋剑湖湿地持续推进生态复绿与河道清淤,涉及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红线)区2274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天目湖、滆湖、长江、宋剑湖等湿地的主导生态功能,持续构建完整的水生态保护系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持续均衡城乡公园绿地覆盖建设,2021年完成了美音公园、金沙科技金融中心沿街绿地、智汇社区公园、龙江路勤业路交叉口东北角地块配套绿化、车厂路西侧-清潭西路南侧配套绿化工程、星港大道(樱花路—奔牛界)两侧林带建设、三药厂地块覆绿项目、凤凰路绿化景观工程等8个新建工程,奔牛产业区核心景观、新龙生态湿地公园科普休闲长廊、延陵东路两侧绿化、东方大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轨道交通2号线天宁段和钟楼段沿线景观改造等6个提升工程,实现扩绿近1013亩,不断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老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现实。
三是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金坛区“两湖”地区生态廊道建设1项,重点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开展水生态治理和整体性生态修举,不断提升长荡湖及周边湖、河沿线的生态空间连通度指数;武进区新孟河(武进段)生态廊道建设1项,重点开展新孟河沿线生态护绿,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皮护坡等,实现联网24.8公里,全市生态系统性、稳定性格局进一步得到完善。
四是持续建设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绿道项目。随着年内龙游河生态绿道建设、大明路(龙锦路—北塘河路)生态绿道等一批项目建设的完成,实现联网11.4公里,随着全市的绿道建设密集成网,并串联起各处生态资源,百姓绿色幸福感进一步得到加深。
【王志新】
下面有请市水利局裴红鑫总工程师介绍2021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裴红鑫 市水利局总工程师
【裴红鑫】
2021年,市水利局围绕建设幸福河湖的目标,以实施“五好河道建设、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建设及农村河疏浚”等民生实事为主抓手,从“畅通水系、恢复引排、改善环境、修复生态”各方面,加快推进各类水体整治,确保水利民生指标高质量超额完成,同时在构建支流连通辐散的“大中小微”水系架构上取得新的突破。全年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78万方,17条市级“五好河道”如期公布。14413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城乡长效管护体系。3742个问题小微水体,2021年完成1254个,22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全部建成,通过对百姓家门口的河塘、沟浜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全市河湖水质稳定向好的同时,打造了一批“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美丽乡村典型。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全域谋划和示范推动。围绕构建“一江四湖、五纵四横、江河贯通、湖库相连”的现代水网布局,统筹谋划大中小河流“集中连片、岸上岸下系统治理”的综合治理格局,在抓好新孟河、滆湖等骨干河湖建设同时,印发《关于推行小微水体河长制的指导意见》、完善《常州市“五好河道”评定管理办法》《常州市“五好河道”评价指南》及《常州市小微水体治理和示范村(社区)评定细则》,落实面上中小河流的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湖管护、景观人文、控污截污等措施。小微水体治理工作被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落实经费保障。农村河道疏浚2021年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36万元。落实市级专项补助资金950万元,支持“五好河道”建设与小微水体治理管护。
二是抓统筹规划和系统实施。五好河道建设,要求各地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并重,对标“谋划好、治理好、管理好、维护好、美化好”,推动景观提升,打造滨水空间。原本水系不畅,河道内阻水障碍物多的金坛柚山新河,经过清理河面住家船,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形成“阡陌蟹塘”渔业景观;古典优美的清朝的石拱桥老万福桥,原本湮没在通济河两岸的散乱窝棚和白色垃圾、违建菜地之间,荷花池街道累计投入1000多万进行集中整治,拂去老桥周边疮痍,还河道碧水盈盈。小微水体,坚持“一河一策”“一塘一策”,在考虑河道本底、明确功能定位基础上,在项目实施上做减法,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花少钱、办大事。太湖之滨的新康村,全部28个小微水体得到整体生态治理提升,水乡小村颜值高了,还获得了“生态乡村”的美誉;湟里镇村前村的村后自然村,6个小微水体连点成线,串起村落的美丽“风景线”,为村民提供饭后休闲好去处。2021年,17条“五好河道”沿线共建设截污泵站9座、管网37.38公里,清杂12.79万平方米,整治驳岸42.0公里,清淤55.83万立方米,共计消除Ⅴ类水质河道4条、劣Ⅴ类水质河道5条;22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内共有285个小微水体,实施清淤清障清杂、水系沟通、岸坡整治、控源截污、景观绿化等治理,清淤35.97万立方米,清杂6.42万平方米,清除水面漂浮物209.85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1套,水质均达Ⅳ类以上。河湖“清晏行动”成效显著,累计排查排污口4862个,清除“四乱”443处,清理水面垃圾杂物2.34万吨,清理岸坡堆积物0.23万吨、乱垦乱种60.72万平方米、复绿14.83万平方米,整治“三无”船舶74只、沉船73只。涌现出如永安河水利党建生态园、上马漕村级河长制主题公园等一批水体净化、岸坡绿化、景观美化的典型,其中武进葛庄村小微水体治理作为江苏河长制治国理政之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场向国际社会发布,并以《小微水体·大家共治》为题在《人民日报》刊发。
三是抓监督检查和长效监管。五好河道、小微水体是最贴近老百姓身边的“微景观”。各级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及建设后续管理。启动前,主动会同辖市区,现场调查、走访咨询,确定河道和示范村(社区)名录库。建设中,完善村级自查、镇级检查、区级督查、市级抽查四级结合的机制。各级河长、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对生态河道、小微水体治理和管护情况开展巡查。组织辖市区高标准、严要求实施提升建设。完工后,围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通过建立河道运维管理系统、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河长制APP等智慧应用,优化长效管护工作制度体系,明晰辖市区、镇河长办综合协调监督、各部门联合治水及镇街属地管理职责。聘请专业管护队伍,“五好河道”、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分别落实管护人员75名、66名,开展常态保洁,同时组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定期督查考核,形成考核结果。持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将工作向镇村河塘拓展延伸,为河道管护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我市“五好河道”“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典型示范作用已初见成效,各地“爱河、护河”意识显著提高,“治水、护水、惜水”责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河长制工作也形成“村村有亮点、亮点连成片”的良好态势。江南水乡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构,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
【王志新】
下面有请市体育局魏继斌副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魏继斌 市体育局副局长
【魏继斌】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始终坚持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全面推进体育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主动融入“532”发展战略,协同锻造“常有健康”民生名片。2021年市体育局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新建改建8个体育公园,新建25公里健身步道;投用钟楼区北港、邹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10个二代智慧健身器材示范点;新建和更新27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二是开展2万人次的慢性病运动干预。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40场;免费国民体质测定2万人;培训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为4万名青少年开展脊柱健康筛查,提供纠正指导服务。发放500万元“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一年来,市体育局努力加强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就2021年体育惠民工程的完成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体育健身设施扩容升级
2021年,市体育局完成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经开区270个村(社区)一代全民健身路径点的新建和更新工作,其中重点对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器材实施更新全覆盖。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建成溧阳市埭头镇埭头村、金坛区东城街道中塘村、新北区魏村街道临江社区等10个二代智慧健身器材示范点。二代智慧健身器材配备智能语音系统和显示屏,市民在器材上运动5-10秒后就能启动智能系统,语音播放使用相应器材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指标;器材屏幕显示日期、运动时间、运动次数、运动卡路里及使用方法动画演示等,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显示和统计运动数据,引导科学健身。建成溧阳市凤凰洲森林公园、新北区智汇社区公园等8个体育公园和金坛区薛埠镇薛埠河健身步道、天宁区龙游河生态绿道等总长度25公里的健身步道。深入推进“31166”工程,建成投运钟楼区北港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邹区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内建有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设施,为周边市民提供了室内健身的新选择。
二、公共体育服务优化提升
组织实施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通过“我的常州”APP和常州市体育局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平台扩大宣传,全年招募志愿者441人,完成运动干预超2万人次。全年为4万多名青少年开展脊柱健康公益筛查,举办青少年脊柱健康夏令营11期和周末班2期,运动干预341人。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品牌,建立由省(市)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在常高校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处方师和职业健身教练组成的运动健康知识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基层村(社区)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座48场,内容包括科学健身、运动处方、体能训练及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和健身路径科学使用方法等,直接服务群众超过5000人。开展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和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完成溧阳市、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范围内3200名居民的抽样监测。依托省级以上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免费为3万多人进行国民体质测定并给予科学健身指导建议。全年培训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1100人,推荐申报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试点发放市级体育消费券,全年共发放各类消费券总金额超830万元,总张数超18万张,领取率达97%以上。
媒体朋友们,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体育事业发展格局。“十四五”开局之年,体育事业迈出稳健发展第一步,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打下坚实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体育局真心感谢你们对讲好龙城健身故事、营造龙城健身氛围所作出的贡献,真诚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热爱常州体育事业,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凝聚力量!谢谢大家!
【王志新】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
请问教育局王华刚副局长,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2021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有什么具体措施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王华刚】
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市教育局着力“三个聚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心理护航行动。
一、聚焦行政推动,实现资源支持“一体化”。
年内完成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改扩建工程,充分发挥7个辖市(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联动功效。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创成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等3所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汇同20个部委办局联合出台《常州市心理健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心理健康“强基”“涵育”“改善”“提升”“支持”五大计划,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工作格局。
二、聚焦有效服务,织就平台互补“一张网”。
全市中小学100%接入“青果 常开心”心理健康云平台,对391所中小学近35万名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普测,指导学校为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复测及建档工作。率先启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建设,以手机“在线提问”等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融合智能化语音反馈等手段即时反馈学生个体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三、聚焦全员协同,布好力量统整“一盘棋”。
深化家校协同机制,各级各类学校100%组建家长学校。成立10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形成近300人的家庭教育公益名师库。开展“真爱护航”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父母学堂”,共计200余场,受众2万余人次。组建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16个,构建“1+15”人才培养模式,全年共结对166所学校、医院、社区,开展线上线下活动460场,受众11万人次。
新华日报记者提问
【新华日报】
去年11月我市受到疫情冲击后,市人社部门加快落实稳岗减负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请问苏叶副局长,我市在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苏叶】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市人社局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一是享受范围扩大。将符合发放稳岗返还的企业裁员率放宽至6%,并明确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稳岗返还,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参照大型企业实施稳岗返还。此外,还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去年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调高至60%返还。
二是政策直达企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简易程序,经市人社、财政、发改等六部门联审会议审核通过后,无需企业申请,直接予以返还。
三是跑出了“加速度”。我市加强部门联动,与疫情赛跑,让政策早落地、让企业早受益,增强了企业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亿元,惠及企业近6万家,惠及人数84.2万人。全市享受稳岗返还企业数同比增长7.6%。
扬子晚报记者提问
【扬子晚报】
请问生态环境局周忠华副局长,您能介绍一下,我市将如何围绕党代会确定的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目标,做好生态绿城深化建设?
【周忠华】
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532发展战略实施意见,生态绿城深化建设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通江达湖、山水环绕的绿色空间,持续放大“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深入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动重点污水处理厂尾水、重要入湖河道敏感水体、种植业养殖业尾水湿地净化型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二是更加突出区域品牌建设。加大生态廊道、沿江生态绿色发展样板区、大运河高品质生态提升区、两湖生态修举区、太湖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试点区的生态本底建设力度,加强与市民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态产品供给,助力长三角生态中轴品牌美誉度建设。
三是大力建设便民型公园,支持各地组团打造美丽风景线,让更多市民出门见园、开窗见绿,畅享“绿色福利”。大力推进城乡公园绿地建设,提升道路绿化、公园绿地景观品质及林荫覆盖率。“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龙游河生态绿道等100条绿化景观路,新改扩建徐湖渰公园等5000亩绿地、100个便民型公园、35处立体绿化,实施延陵东路两侧绿化提升等20余项生态绿道工程,联网80公里,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常州发布记者提问
【常州发布】
请问市水利局裴红鑫总工程师,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为什么会瞄准小微水体整治。接下来我们如何持续推进?
【裴红鑫】
据排查我市有1万多个小微水体,问题小微水体也有3千余个,可以说是面广量大、任务繁重。但是这些水域又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就是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推动困难问题的解决。通过系统摸排,在全市小微水体底数清楚、任务明晰的基础上,对百姓家门口的沟塘洼淀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为持续做好小微水体整治有关工作,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纳入幸福河湖建设体系。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我市自加压力,将小微水体纳入幸福河湖建设体系,持续高位推进,重点做好示范引领。
二是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持续深入实施小微水体河长制,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资源,强化部门责任和协同联动。同时,加快推进整村成片治理,持续改善治理效果。
三是加强管护巩固成效。将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工作纳入河长制考核体系,各级河长、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对小微水体治理和管护情况开展巡查。加强正面引导,宣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充分发挥民间河长作用,营造社会共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常州网记者提问
【常州网】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请问魏继斌副局长,市体育局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扩大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工作的影响力?
【魏继斌】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不竭力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体育部门积极探索体医融合,通过运动方式,有效控制脊柱侧弯这个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1年的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工作,我们重点从2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一方面是多渠道宣传发动。深化与教育部门合作,扩大筛查范围,在全市范围内的70所中小学开展公益筛查,较去年增加20余所。开展13场脊柱健康科普讲座,利用化龙巷平台开展3场科普答疑,制作完成3部科普视频,提高社会认知度。另一方面是用效果强化认知。2021年5月,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先进设施设备、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开展暑期青少年脊柱健康夏令营,经对照分析,93.5%以上的患者身体对称性、ATR、肺活量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改善。项目先后受到了新华社、中国体育报、江苏电视台等媒体关注报道,同时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现在平均每周市体育医院的接诊量达到25次,项目影响力持续扩大。
【王志新】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