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是提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过去一年,广大政协委员聚焦党政中心工作,积极运用提案履行职责,发挥提案对于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共收到提案397件,经审查立案381件。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政协积极推动下,所有提案均已按时办复。
建言“两湖”创新区 助力蓝图快落地
“两湖”创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宏伟蓝图正在加速从“纸上”落到“地上”。如何进一步推进“两湖”创新区全面起势?委员们从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立体交通、集聚要素资源、夯实生态本底等方面提出提案建议。相关提案作为重点提案,由市委书记陈金虎领办。
委员韩筱筠等建议,通过优化枢纽、延伸快线等,不断贯通“两湖”创新区的“交通脉络”;九三学社常州市委认为,要坚持高站位统筹、高水平设计、高品质开发、高平台创新、高效能治理,实现常州城市能级的战略性提升;民革常州市委立足夯实生态本底,建议就人才工作生活环境需求,打造生态美景,促进以景吸人、以景留人;通过强龙头企业、重产学研合作、扩绿色发展影响等,推进形成“双碳”发展好样板。
陈金虎就提案办理召开专题座谈会,和委员们一起现场察看,面对面交流、听取建议。提案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2022年,腾龙大道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溧宁高速江苏段通车、武进区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礼河卫生院)异地新建建成投用、全市首个近零能耗建筑——长三角低碳循环创研谷主体结构完工……提案办理成效在一系列具体工作落实中体现。
建言献策聚人才 创新驱动加速度
激发创新活力离不开人才支撑。委员苏叶、宋子平、胡静、万文娟等就加快建设人才公寓提出,要多渠道增加人才公寓供给、加快建设人才公寓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等建议。2022年我市人才公寓新开工3.5万套(间)、完工2万套(间),累计开工6.5万套(间),完工4.1万套(间);租赁补贴申请等程序减省了环节和材料,打通了政策落实的堵点,方便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享受到政策。
民盟常州市委等就扩大职教生源和毕业生留常率等提出的提案建议,也受到市有关部门重视,推动制定了多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助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作为重点提案专题推进办理。致公党常州市委、市政协无党派界别、委员李凯虎等,分别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公共研发机构活力;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他们认为,要在公共研发机构推进管理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要围绕常州产业发展特点,增强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加大引进、培育人才和团队力度;要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重点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我市正在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专业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服务业推进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建议在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政策的落实落地中得到体现。
此外,委员陈满林等建议,要用好常州籍院士资源,协力建好“创新中轴”;农工党常州市委、委员白冰天等围绕“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提出提案建议。
婴幼成长常呵护 健康养老多关切
随着“全面三孩”和优化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对科学育儿、托育服务认同度不断上升,婴幼儿入托需求日益增长。委员陈秋霞、冯雅静、倪云泽、马倩、滕维、蒋丽等就发展3岁以下托育服务、推广园区和大型企业托育服务、推广社区早教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力量为二孩、三孩家庭提供相关支持等提出提案。
委员们认为,要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明确和细化托育行业标准,扶持和服务社会力量办园,建立和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完善和监管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这些建议促进了全市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围绕“三孩”政策贯彻落实,委员王慧艳、许春凤等还从扶持产科专科建设、做强产科救治团队,完善补贴扶持、减轻生育压力等角度建言献策。
委员顾慧丽、罗立波等就配置急救医疗资源、促进孟河医派传承创新等提出提案,促进了“常有健康”系统化建设。顾慧丽认为,要完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扩大急救站点覆盖范围,尤其是增加农村地区布点,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车辆配置和队伍建设。罗立波等建议,要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全力推动孟河医派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完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引进及评价机制等,开发具有孟河医派特色的中医、中药、文化产业等。
委员王茜、恽虹、刘虎、董梅等分别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体系、养老服务心理健康体系提出建议,认为要继续完善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了解附近的助餐、卫生服务等信息,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关注数字化转型 释放发展新动能
围绕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民建常州市委,委员陆卫军、张翀昊、周国平等积极建言并分别提出提案。市长盛蕾领办该重点提案专题。
委员们提出,要加快配套政策出台,激励更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解决人才需求瓶颈,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等,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赋能“常州智造”。
这些建议在市政府《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关于在全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推进“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政策中得到了充分吸纳。
近年来,我市也致力于提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优化营商环境。委员钱旭健等就打通数据壁垒、完善公共数据共享提出提案建议,认为要从打通政府信息共享通道、提升数据管理规范化水平、关注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着力。相关建议进一步推动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发展。
委员桑遥等关于设立企业家日的建议,推动我市通过法定程序确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常州企业家日”,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争先创优。
绿色低碳开新局 生态保护新作为
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委员们从科技赋能污染源排查、加强耕地污染源头管控、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等不同角度提出提案建议。
委员黄胤认为,利用高科技及科技创新设备精准排查、精准治疗环境,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保执法监管手段立体化、多样化。农工党常州市委认为,要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重点调查、采取有效举措,加强我市耕地污染管控。九三学社常州市委认为,要抢抓我省率先探路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的战略机遇,高标准高站位做好这一开全国先河的政策创新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推动机制;加强技术指导,保障项目质量;融合“长江大保护”“生态绿城”“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缓冲区建设板块示范。
这些建议为加大生态环保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新动能。
聚焦交通大格局 塑造优势提能级
如何把常州“交通中轴”的区位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委员冯利华等建议,要围绕“532”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补齐南北向干线铁路短板、共建同城化都市圈轨道交通、优化便捷通达的高速公路网,强化常州与周边毗邻区域的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城乡交通融合发展,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委员管敏叶、朱惠等从优化乡村公共交通系统、铁路线路建设等角度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一系列建议已经被市交通部门吸收到《2022—2024年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等规划中。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是我市未来五年的重要规划之一。市工商联提出的《关于“双碳”目标下我市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推进。提案建议经市发改委等部门转化为《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常州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委员刘志锋等建议,扩大我市无感停车系统应用领域、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缓解停车难。过去一年,“无感停车”场景应用进一步扩大,累计建成无感停车泊位8268个,市民通过手机客户端“我的常州”可以实时看到附近“无感停车”泊位情况。
围绕市民出行问题,委员王军文、黄国栋等就缓解高峰交通拥堵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缓解我市高架快速路交通拥堵提出建议,加快智慧平台建设优化交通管理、在规划中加强用地和交通统筹协调等建议已经采纳落实。
倾心关注民生事 跟踪问效有温度
委员们紧扣群众所需建言献策,落实成效是关键。市政协探索开展跨届跟踪督办“回头看”,选择“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缓解沿街学校交通拥堵”等重点提案,助力承办单位持续改进工作。
委员吕旭辉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适应我市既有住宅加梯“加速度”的建议》,作为重点提案推进办理;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潘伯鸣、许小平、杨建林等结合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对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进一步建言。相关建议得到积极采纳,2022年我市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房屋2089栋,惠及居民6.8万户;开工加装电梯198部、完工120部。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来的民生热点话题。委员何学东等关于防范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六大问题、五点建议”,经市公安部门进一步细化成“三张清单”,相关经验和做法得到全省推广。
针对“双减”热点,委员陈建生、赵浴宇、张晓俊、周平凡、黄勇、常丽杰等围绕健全“双减”长效机制、优化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等提出提案,相关建议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提供了参考。
越来越多市民关注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希望他们能共享发展成果。关于推广建立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的建议得到积极采纳,我市制订了规范化管理办法和驿站经费补贴实施办法,年内已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206家,示范站点25家。
描绘文旅新画卷 “美丽常州”添成色
当前,常州正在加快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民进常州市委、委员毛钧等就此提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建议,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了参考。
委员们认为,要完善文旅规划,立足常州文脉资源和文化底蕴,设计定位城市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吸引力;打造“运河名士之城”,加快推动分属天宁、钟楼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连片融合发展;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将非遗体验项目作为基点,充分发挥常州历史文化优势,弘扬独特的人文积累;信息化推广提升活力,结合新兴技术,还原街区的历史风貌,通过游客传播达到宣传及引流作用。
2022年,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街、盛宣怀故居对外开放、庄蕴宽故居修缮完成……这些工作的具体落实,都凝聚着委员们的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