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2017年卫生计生惠民实事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7-03-10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17年3月10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17年卫生计生惠民实事

发布人员:

          王  莉: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

          何小茜: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

          汪晓东: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主 持 人:王志新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王志新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志新】: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2017年卫生计生惠民实事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王莉女士,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何小茜女士,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汪晓东先生,下面先请王主任介绍相关情况。


王 莉 常州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莉】: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2017年我们将致力于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共建共享健康常州,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做好以下十件实事:

1.完善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将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70元,免费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享有一次免费体检。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免费为0-6岁儿童提供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继续实施一批干预效果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妇女“两癌”筛查14.5万人次,儿童口腔筛查4万人次、窝沟封闭2.85万人次,脑卒中筛查0.6万人次。

2.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行动。利用《健康周刊》栏目、“健康常州”微信,“郝大夫在线”网络论坛等服务平台,深化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向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健康咨询等500场次以上。年内创建省健康镇(街道)8个、健康村(社区)60个、省健康单位60个,创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环境。

3.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保护。加强产科、儿科规划建设,年内新增产儿科床位100张以上。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女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和计划生育门诊规范化建设,规范化门诊建成率达55%。对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心监测、实验室检查等孕期保健科室进行功能流程再造,推广“一次性预缴、事后结算”的产前检查诊疗服务模式。为8000名农村孕产妇给予每人不低于5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为7500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试点出生缺陷救助项目。

4.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建、改扩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80个,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环境设施。建设省示范卫生院、村卫生室20个以上,创建基层特色科室10个。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农村定向订单免费培养医学生60名以上,组织150名基层医务人员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务实进修。

5.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深化医联体建设,下沉医疗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等各类人才500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成信息化支撑的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集约化中心建设。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基础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等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吸引力。

6.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加快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建设。扩大日间手术范围,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建立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大疾病协同救治中心,全方位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推广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心)建设,扩大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

7.实施计划生育关爱帮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奖励扶助金。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发放每人每月400元、500元的特别扶助金,年满60周岁的提标到600、700元。推进中国计生协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建设7家“春晖家园”、10家生育关怀帮扶基地。实施流动人口国际合作“康健计划”项目,新建4家企业外来工健康促进平台“康健驿站”,新编发《康健手册》8000份,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康和维权服务。

8.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向社会免费发放自救互救宣传知识读本,开展群众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培训,推动自救互救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推广“智慧急救”的一键呼救、急救微课、急救培训、车辆甄别、志愿者参与急救等多项服务,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城乡居民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

9.推进智慧健康便民服务。加快“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实施“互联网+” 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网上预约、诊间支付、在线咨询等服务。建设信息化支撑的区域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集约化诊断中心,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0.开展“天使”志愿服务。联动线上线下,立体化开展医院导医导诊、社区健康共筑、医德之星垄上行、健康大讲堂、春晖行动、医讯网络平台等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志愿24小时无间断。推出“天使志愿服务月”活动,增加订单式服务,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0场次,延伸医疗服务手臂,落实惠民利民实效。

我们围绕健康促小康,惠民促富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干为民,在 “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中,为种好常州“幸福树”注入健康养分!

现代快报记者

【现代快报】:为什么要组织全市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智慧急救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汪晓东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汪晓东】: 

(1)全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有近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加上时有发生的突发事件,对公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面对这些疾病和事故灾难时发现,国内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严重缺失,面临需要救急救难时举手无措,很多人因为没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而使本人或者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发达国家急救培训平均普及率已达50%以上,而我国急救培训普及率仅为1%左右。开展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是实现“健康常州”和关注民生的迫切需要与现实选择。为此,我们在全市推出“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推动自救互救理念及技能“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工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高危行业人群应急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接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5%的目标,其中,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加强公众的自救互救教育和训练,强化公共安全意识,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灾害和危急重疾病面前的责任,为自己和他人可以有所作为,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和机会;使每个人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及规律,掌握必要应急救助技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能够临危应变、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

(2)市医疗急救中心推出的智慧医疗急救微信公众号(简称“智慧急救”),是市医疗急救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一实干”活动的具体举措,是充分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积极探索和业务创新。 “智慧急救”,是一款120急救中心主导开发,专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的新型服务平台。其借助微信提供平台,以“一键报警”为亮点,将GPS定位系统引入急救救援,为急救车准确及时的找到病人提供便利。另外,此平台还兼顾急救微课、车辆甄别、价目清单、急救网点、培训预约等多项服务,用户可通过平台报名急救培训、参与志愿救援,民众将真正感受到新型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其还将成为急救中心的科普平台,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国民急救常识和急救能力。

“智慧急救”彰显了互联网将成为健康医疗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其有效的利用微信与社会联结、与广大人民群众点对点互动。同时,也给市民提供了一条比传统报警方式以外的更便捷的新报警渠道,充分体现智慧城市的急救能力和医疗水平。


常州日报记者 

【常州日报】:刚才市卫计委领导介绍了促进全民健康的一些做法。我们也关注到,在我国,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想了解一下,我市卫生计生委在慢性病管理上有什么新举措?

何小茜 常州市卫计委党委副书记

 

【何小茜】: 

是的,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多年来,我市卫生计生委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防控方面持续投入、不断探索、综合发力,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

2016年,我市承担“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天宁区青龙街道、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新北区罗溪镇开展了人群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在三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完成12386名居民的初筛,检出高危对象3089名,完成2724名高危对象的干预及短期随访。2017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惠及人群在原来12000多人的基础上至少增加2000人。纳入高危人群随访管理的人群将达到3200多人。为心血管病早期发现、提前干预、防范风险开辟一条可持续性的心血管防治之路。

我市各辖市、区已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天宁区建成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7年,我市武进区、钟楼区将启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我们还将在全市开展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干预项目,项目引入“互联网+健康”理念,以健走积分竞赛为手段,发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组队参与,通过“团队”的监督激励作用,探索适合中国职业人群的健走干预模式。通过慢病防控与大众健身、慢病防控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实现慢病综合防控战略,推动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也必将对“健康常州”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新华日报记者

【新华日报】:

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深化医联体建设,下沉医疗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等各类人才500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举措有哪些?

【王莉】:

医疗联合体上级机构人员下沉、下级机构人员上带,为基层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实施名医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三类优质资源下沉。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院名医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青年骨干下派基层挂职,提升基层管理能力;主治(管)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1年,实施对口支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