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市人社局在市行政中心惠风厅召开了常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副局长李亮就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作了介绍并现场答记者问。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高技能人才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高技能人才年均增长8%,到2011年底,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2万多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户籍人口比例为1.58%,位居全省第一;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24%,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初步形成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涌现了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院校和企业,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格局。三是基本建立了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成为技能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技能评价服务。四是逐步完善了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激励制度。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成为加快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涌现一批以邓建军、范志刚、张忠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受到各级政府表彰奖励,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十二五”将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期。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和省、市颁布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中组部、人社部2011年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成为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府和市政府都把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600人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之一。
当前,我市正处于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体制,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2011年,我市从业人员总数27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12万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市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万人,要确保完成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人才指标任务(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600人),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必须超过18万人, 2012年到2015年我市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员至少要新增6万人以上,年均培养不少于1.5万名高技能人才,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院校的基础作用,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来优化成长环境,提高社会地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实施常州市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进一步梳理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选拔、表彰奖补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制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带动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完善高技能人才选评表彰办法,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个人荣誉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坚持市场配置技能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着力宣传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的成长基础和社会氛围。
二是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创建项目。企业是培养、使用技能劳动者的主体;技工院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是技能劳动者先期培养和持续提高的基础。要围绕我市五大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510”行动计划,贴近经济发展的需求,贴近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需求,贴近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大型骨干企业,创建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合理规划布局并建设好类型多样、运行高效的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课程研发、成果交流等活动。启动创建2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引导和扶持各技工院校、行业、企业,选拔在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技工院校 “十校百企” 校企合作工程,鼓励企业与院校互为基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企业和学员之间持续培训密切合作机制,走出一条有别于学历教育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子。
三是继续推进以企业职工为重点的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做到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做到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做到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充分发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政策效应,细化企业职工获证奖补政策,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在岗职工培训制度。使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工作能跟得上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需要,更加贴近生产岗位要求、贴近职工素质的提高,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技能人才供求、工资指导信息,引导技能人才按市场规律合理流动。
四是大力推动各类技能竞赛。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在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各行业、各企业、各学校、各社团积极参与,引导和带动广大职工和学生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今年省政府将牵头举办全省性、大规模、高水平、有影响的第一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我市也将相应举办“常州技能状元大赛暨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选拔赛”,并同步做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第4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第5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选拔工作。在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工作品牌的同时,进一步营造 “行行出状元”这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