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头条新闻 >> 正文

常州国家高新区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

发布日期:2022-08-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而立之年再出发,激情奋进新时代。8月28日上午,常州国家高新区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热烈庆祝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共同总结过去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谋划未来的长远发展思路。市委书记陈金虎在会上强调,常州国家高新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始终高举高新大旗,勇挑发展重任,奋力跑出“加速度”,打造更多试点示范,全速迈向全国一流高新园区,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坚决扛起“勇挑大梁”重大政治责任。市长盛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市政协主席戴源出席大会。

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以及曾经在常州高新区工作过的党政主要领导:盐城市市长周斌,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蒋锋,市政协原主席邹宏国,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晓东,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市政协原副主席朱剑伟,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平平应邀出席大会。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通过视频致辞,对常州国家高新区3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希望常州国家高新区继续高举“火炬”旗帜,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勇担重任,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陈金虎指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常州高新区三十年争先进位,在综合实力上体现了“高新担当”;三十年坚守实业,在产业创新上彰显了“高新定位”;三十年锐意攻坚,在改革开放上展示了“高新作为”。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1位,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常州高新区的今天无愧于全市上下的期望,已然成为敢为人先的发展标兵、筑巢引凤的投资胜地、创新创业的奋斗沃土。

陈金虎强调,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抢抓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板块、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跨江融合的主要阵地,常州高新区要锚定“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总体定位,聚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在担当作为中创造更大荣光。

要抢抓重大机遇,勇当能级跃升的“先行军”。加快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建设,实施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构建贯通南北、串联东西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做强现代物流,建好高铁新城,推进“产城人”有机融合,打造跨江融合桥头堡、中轴枢纽强支点。

要壮大实体经济,勇当产业创新的“主阵地”。深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内涵,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加速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做强创新主体,建强高端研发平台、汇聚更多创新英才,持续壮大资本市场“高新板块”,打造更多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创新“生力军”,搭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用才舞台。

要提升城乡品质,勇当美丽常州的“新典范”。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档升级环球恐龙城、江南环球港、汉江路国际街等重要文旅商融合带。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挖掘传承好丰富的长江文化、红色文化、齐梁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建设长江生态文化公园,匠心打造彰显高新地域特色、对外展示常州形象的“北外滩”。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做足“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

要增进民生福祉,勇当共同富裕的“领头雁”。始终从百姓需求出发,做到财力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写好新征程上的民生答卷。做好“均衡”“优质”“治理”三篇文章,补齐短板,解决好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承载力,深度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

要优化营商环境,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大力度“引进来”,推动一批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和创新项目落户;更高水平“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擦亮“高新事·高兴办”品牌,让大家创新无扰、创业无忧、创造无憾。

新北区委书记、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庆作主旨演讲。他要求全区上下以建设“全国一流、苏南引领、全市示范”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始终坚持三大发展定位,聚力推进 “三大工程”,匠心打造“现代高新、活力高新、开放高新、秀美高新、幸福高新、和谐高新”六张名片,勇攀更高的发展目标,抢抓更大的发展机遇,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分享更多的发展果实,更加有为地承担起自主创新“国家队”、区域发展“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在转型速度、创新浓度、管理高度、民生厚度等多个维度,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率先。

会上,高纪凡等30位常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受到表彰。常州高新区形象标识发布。

3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世界500强中国区总部项目、QFLP基金项目和韩国工业机器人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