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部门动态 >> 正文

文广新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寻访之旅”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2017-10-16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10月15日上午,秋雨潇潇,一场名为“书香盈巷才人出,枕河人家数百年——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寻访之旅”的活动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悄然拉开帷幕,50余位市民走进青果古巷,寻访街区内新近完成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活动系我市第四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之“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承办,市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协办。启动仪式由市文保中心主任袁予主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周晓东出席仪式并致辞。

寻访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青果巷,通过文物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先后实地查看了街区内史良故居、阳湖县城隍庙戏楼以及唐荆川宅(松健堂、贞和堂、筠星堂、礼和堂)等6处已完成修缮的各级文保单位。

在寻访活动第一站史良故居,通过讲解,寻访者感受到了清末民初常州传统建筑的魅力,尤其对保留下来的长窗、木地板、花台遗迹、备弄、琉璃花窗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互动频繁,气氛活跃,并浏览了正处于布展阶段的史良故居陈列展览,加深了对“七君子”之一史良的认识。

活动第二站为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寻访者初步了解了清雍正年间阳湖县由武进县析出、乾隆年间创建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同治始建光绪重修的历史;随后,通过戏楼修缮过程中重新发现的清《重修阳邑庙记》碑、民国《壮儒珍先生纪念碑》碑以及1969年“反修地道”等遗物介绍,了解了城隍庙清末重修经过以及清末民初被改建为新式学堂(百年老校新坊桥小学)的变迁,并从修缮过程中一边小心拆除后期搭建改建、一边仔细研究建筑原始形制并予以恢复,遗物的发现、研究与保护、展示等方面,对文物建筑修缮的相关原则进行了知识普及。

活动的最后四站为唐荆川宅中的松健堂、贞和堂、筠星堂及礼和堂。在松健堂,寻访者感受到了明、清传统建筑与解放初期二层红砖建筑同处一个大院内的融洽氛围,参观了街区规划保护利用展览,并观看了街区宣传短片,对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保护规划工作有了初步的总体了解;在保留有较多明代原构的贞和堂和筠星堂,通过工作人员对各进建筑的详细介绍,寻访者体会到了所谓“大户人家”、“深宅大院”的真正含义,尤其惊叹于贞和堂大厅梁柱用料的粗硕与木雕的精美,感叹于书法及刻工均属上乘的孙慎行撰并书《保合堂记》书条石刻,并对筠星堂回字形转盘楼、走向特别的备弄以及中西合璧式楼梯等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一站礼和堂位于巷南,南临南市河,是本次活动唯一的一处临河寻访点,其东侧另一处文保单位周有光宅也已基本完成修缮。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州城区现存最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名人聚居,名家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建筑密集,且整体保存状况较好。2013年2月,“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利用项目”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常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9个重点项目之一,并于当年正式启动,迄今已先后实施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唐荆川宅中的松健堂、礼和堂、贞和堂、筠星堂,以及周有光宅、史良故居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并均已基本完成;此外,省级文保单位赵元任故居修缮工程目前也已接近尾声。以上文物保护工程均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及“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修缮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建筑的原有形制和原有风貌。

本次“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寻访之旅”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民,既有此前参加过多次文物保护宣传活动的文保志愿者,也有许多新鲜面孔,其中包括早年曾居住在青果巷的老巷民,以及原新坊桥小学老校长等。活动结束后,寻访者普遍反响较好。他们纷纷表示,活动促进了他们对以往不太关注的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文保意识,并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