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走出“宅”生活 出现心理波动很正常
发布日期: 2020-03-16   字号:〖
  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工作、生活甚至自己的身体情况都会产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在新冠肺炎这场战疫中,心理波动是每个人都要过的一关。怎样建立好心态?怎样调节不良情绪?哪些人群有可能发生异常?本期邀请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和您聊聊如何调适上班后的心理情绪。
  ●李占江(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
  职场人群复岗的前两周是适应期
  经过一个多月的“宅”生活,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复岗复工,对于工作节奏的改变,很多人职场人士多多少少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这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分析这种情绪的来源,是由于工作压力变化?环境变化?还是由于担心感染新冠病毒?
  一般一种行为坚持两周就可以形成习惯,前段时间,人们在家里形成了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等复工后,这种模式又要向一种新的模式转变,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只要接纳这种感受,不要强行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两周,情况就会变,又会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如果是担心有感染风险,那我们要在实施科学防控措施后,去接受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坚持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要知道,除了新冠病毒,我们每天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对于还保持在家办公状态的人,建议大家要逐步培养和复工一样的工作节奏,沿袭以往去办公室的工作习惯。比如在家里整理出一个小区域专属办公空间,实现场景分工。另外,按时工作、按时休息,保持整体工作时长,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可以在复工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是舒缓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
  ●王春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焦虑也是有好处的,只要不过度
  疫情中,每个人都是战士。普通人虽然不在一线战“疫”,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恐慌、紧张。
  很多人会觉得焦虑是个不好的情绪,其实换个角度,焦虑也是有好处的,可以对我们产生保护作用。举个例子,生活中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可能会吐或者拉肚子,目的是把脏东西尽快排出去,出现焦虑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在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就会害怕、担心、紧张、恐惧。在这样的状态下,呼吸、心跳会加快,骨骼肌肉变得紧张,胃肠道受到抑制,听觉可能都会变得比以前增强。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系统在大脑的支配下重新分配资源,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你。有紧张、害怕的能力,才能够减少我们暴露的危险,所以,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而且是必须具备的。但是,要注意分辨自己是否过度焦虑,比如和自己以前或者和朋友对比一下情绪变化;再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失眠、泪点低等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变化。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可能是焦虑过度,如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需要看医生了。
  ●司天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院长)
  两类人群要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但有两类人群要特别警惕:
  第一类是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包括抑郁、焦虑病史的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病史。这类人群即使目前处在病情稳定期,疫情作为一个明显应激,可能会成为他们复发的因素。因此呼吁,患者在规律服药期间不要停药,停药不仅有可能会使得稳定的精神疾病出现波动和复发,还可能会有一定的停药反应。疫情期间,医院一次可开三个月的药量,减少去医院的暴露风险。如果不方便去医院开药,可以在可靠的网站上购药,或者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药店去购药。此外,患者也可以在线上与自己的医生进行沟通,对目前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建议要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要增加辅助用药。
  第二类人群是高暴露人群,比如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如果抑郁或者焦虑持续程度比较重,比如突然变得特别容易发脾气,情绪很不稳定,入睡也困难,或者是出现睡眠不解乏,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一定要警惕,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