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挖掘钟楼区的民俗文化资源,认真落实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教育培训,对挖掘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钟楼区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钟楼非遗模式:
一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中保护传承,将非遗场馆和设施融入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作品变为旅游产品。促进非遗重回生活,把非遗元素和非遗学习融入安基美丽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建设。
二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激活自身内在生命力的实践中保护传承,通过举办非遗传习班、非遗新人作品展、非遗美食现场制作品鉴会等活动,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者,增强非遗传承人群的传承实践和再创造能力。近两年通过专家评审,以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新的区级传承人(共计26人),并且今年又新增了15位区级传承人。
截至目前,钟楼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28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传承人29人,区级传承人77人;6个省、市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