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常州
智能问答
移动服务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繁 |
English |
English
日本語
无障碍浏览
登录
首页
vi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517888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东方新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高质量发展中的“经开辩证法”(下)
发布日期:2023-06-06
来源:
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默认
大
超大
〗
沿着宽阔的大明路驱车向东,城市日渐舒朗。
远望芳茂山,白龙飞瀑,山林俊秀;漫步宋剑湖,水光潋滟,鹭鸟翔集;城市生态绿道,笑语欢歌,生机盎然;临东方云湖而建的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楼宇错落有致,一批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拔节生长。
水清、岸绿、业兴、人和。这里是日新月异的常州东部副中心,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桥头堡”。
八年的拼与闯,常州经开区探索出一条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发展之路。
“内”“外”兼修 新城蝶变
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对外,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展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七纵、七横、四铁、两高、两航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立体网通达各地,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对内,精耕细作,全面起势,推进东方新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内”“外”兼修,天地宽广。
截至2022年末,常州经开区完成新建、改扩建道路110.7公里,道路提档升级34.7公里。辖区内道路网里程约668公里,“七纵七横”的骨干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各乡镇街道间至少有一条4车道道路连接,与武进、天宁的联系更加便捷。
去年6月,常州经开区与天宁区、江阴市共同签订《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今年再度携手,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协议》,推进医保、行政审批、社保等20多项高频事项“跨域通办”。
在东方新城核心区,总投资180亿元的东方广场、中天酒店等32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年内,科技金融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17个项目将竣工投运。
“文化活动中心筹建时,光图纸就画了4万多张,不断抠细节。”东方新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董源说,无论是“显雏形”还是“出形象”,都要用好绣花功夫,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美好”。如常青·里巷,以拱为型、以拱作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街区风格与城市底蕴吻合;东方云湖旁,灯光的摆布、树种的选择都有“门道”。
“近”悦“远”来 提升品质
对于从小生活在戚墅堰东街的张斌来说,家乡的变化,是出门有路、抬脚上车,道路越修越宽,去哪儿都很近;是家庭医生工作室、口袋公园就建在家门口;是不远处的老街巷环境更美了、烟火气更浓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来自连云港的“90后”小伙何洪浩在轨道交通产业园开了家小公司。白天,他潜心创业;晚上,距离园区3.5公里的东方·青年人才社区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他说,在这里,露天广场上可以听音乐会,影音室里能看电影,是圆梦之处,也是安家之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这座新城。8年间,常州经开区培养和引进约12万名专业人才,主要分布于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电商物流等领域。在上海从事科研工作的曹文宇,看中常州经开区的发展潜质,来到江苏现代轨道交通产业孵化基地,创办了明宇数智信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孵化基地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办公环境,并牵线博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推动初创企业迅速走上正轨。
无论是创业创新,还是就业生活,“经开实践”鲜活生动。“一枚公章管审批”“办事最多跑一次”,给投资者带来便利;超过7000套人才公寓,教育强区、卫生强基三年行动等,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汲“古”润“今” 与时偕行
百年运河,工业文旅生生不息,成就闪亮地标;牌楼巷里,河街相邻、江南古巷的风貌如画;圩墩遗韵,风雅六千年,弦歌不辍……
通古今之变,立时代潮头。东方新城的建设突出“文化为底”,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有辨识度、美誉度的文化标识,推动“经开好声音”传得更远。
大运河工业游项目,串联了天虹大明创意园、戚机厂老三楼、戚电厂红色教育基地、常宝厂史馆等文旅景点,展现“运河+工业”魅力;“运河边的党课”,建立运河红色文旅志愿解说队,激活沉浸式教育模式;芳茂山生态整治以山水为笔,打造“芳茂十景”,重建古代儒家书院代表“应芳书院”。
文化如水,滋养城市精神,涵养文明新风。丁堰街道蓝山湖社区将社区能人、志愿者们请出来,组成“红管家”队伍。居住多年的孙兰芹说,以前楼道里邻居们见面很生分,现在都很热情,像是一家人。这样的“红管家”队伍,常州经开区目前共有1700多人,社工、物业、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资源联动,办成了好事实事、拉近了党群关系、温暖了邻里情谊,基层微治理呈现新气象。
不负韶华接续奋斗,活力之地更胜往昔。
新起点上,常州经开区着鞭跨马,奔向更广阔天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