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质量强市 >> 标杆企业风采 >> 内容
质量管控工作感想
发布日期:2024-08-30  来源: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犹记初入质量管控之门的情景,那时曾暗暗下定决心,学会学好质量控制的各项技能,学以致用于质量管理。

时至今日,我仍然希望自己永葆工作热情,求实创新,求知学习劲头不减当年。

当下,正在做细致深入的质量管控工作,一步一步的走在质量管控之路上,相信能做更好的质量管控人并执著的追求这一境界的达成。

提到质量控制这一块,便少不了得说说质量控制的基础实验技能的熟练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试液对照品、仪器、方法、溶液的配制、数据的处理均是准确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早期,使用的仪器手动进样,自动进样装置远不是现在的普及状态,这对质量控制人员的操作要求提出极大的挑战,要让手动进样达到较高的精密度,得日复一日的练习,记得那时为了让自己的操作精密度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抓住每一次的进样机会,反复总结进样方式,进样量的把握,手感的控制,争取每一次同一样品的进样峰面积几乎相差无几,在北分GC少有的毛细管进样中硬是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练习,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即不论哪个样品,只要进相同体积的量能保证RSD的值在大致相同的范围。在这一阶的实验磨练阶段,不时的想起卖油翁那篇文章,能理解和感悟熟能生巧的真谛,也慢慢的理解不知哪看到的一句印入脑海的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绝活,那时我希望自己有这一技能绝活,牢牢的记住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质量控制人的信念,最终,我应该是做到了,我曾引以为自豪,能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十二分的自信。

有了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只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质量管控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随着仪器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不需要手动进样类似卖油翁的绝活,依然可以以极小的误差范围进样操作,质量控制的重点设防逐渐转变为对方法开发的细致严谨的要求,对法规指南的正确理解与运用,这对专业知识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才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实践用来丰富理论。沿着这一思路,要做好质量管控除了专业操作技能的要求,质量控制方法和法规指南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在方法开发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简单的分离度不小于1.5的要求,方法开发使用的样品、样品及研究杂质的溶解性稳定性、溶液的稳定性、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耐用性、空白及未知杂质的干扰、主成份的线性、RT重复性、杂质出峰于紧临主成份前还是后该如何注意避免会遇到哪些相关的障碍等等这些因素的思考即要有理论知识做支撑,同时又要用大量的试验验证得出吻合的结论。上面这些列举的因素在方法开发过程中几乎都有碰到。

如:有一项目方法开发时使用的样品为精制较纯样品,方法运行过程中未碰到有强保留的未流出组份,方法验证过程中也未曾观察到这一现象,因为使用的样品不含有这一杂质,结果方法转移后,接收方使用样品不是精制的样品与研发方法开发优化及方法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样品不一致,在重复性试验时符合不了可接受标准,最后反复查找,发现样品第一针无此未知杂质,第二针及进样后的进样均有此杂质,此时几乎可以判断,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组份于下一针流出,干扰后面的进样,最后延长方法高有机相的保留时间直至此组份流出,且长运行时间进行重复性试验,解决了此问题。

再如:样品溶解度研究不充分导致方法无法重现的问题,一品种的有关物质方法开发过程中仅关注了主成份的溶解度,研究的杂质没有做细致的溶解度试验,只是点样配制一个杂质贮备液后用此贮备液配制大约的系统适应性溶液,未按称量10 mg样品至10ml量瓶中配制成每ml含1mg的溶液,点样操作杂质溶清,认为杂质溶解度没问题,且只做了简单的方法验证,研究的不够细致,方法转移后麻烦就来了,接收方的验证过程中此杂质的回收率及线性很难符合接受标准,排除操作原因,系列试验后排查到杂质的溶解度问题,此杂质在方法中确定的稀释液确不能满足溶解度要求,最终的整改措施是详细描述此杂质的溶解度于转移的方法中,给更详细的注意事项,让方法接收方能更顺畅的进行方法重现,并于之后的方法开发中增加强调因素考察所研究杂质的溶解度和杂质溶液稳定性。

又如:关于线性和校正因子的问题,通常在做校正因子时会比较谨慎,对杂质线性也会比较关注,但主成份的线性会下意识的认为问题不大,其实不然,在有一次方法开发优化确认过程中主成份的低浓度的线性较好,高浓度的线性就差那么一点点,溶液稳定性因素排除,配制因素也排除,不同波长下线性试验也进行,最终发现,主成份的高浓度点有过载,虽不能明显看出平头峰和过载迹象,但在放大图谱时可以看到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峰形有明显不同之处,这一结论也与高浓度线性不理想吻合,除去高浓度点线性能达到理想的可接受标准,最终由于这点原因将待转移方法的计算方法由Fi*Ai/As*100%(此公式中Fi为校正因子,Ai为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As为供试品溶液中主峰峰面积)变更为Fi*Ai/As*%(对照溶液为供试品溶液稀释100倍的溶液,As为对照溶液中主峰峰面积),方法重现时在接收方所使用的仪器上能明显发现主成份峰过载的情况,几乎成平头峰。等等,诸如此类方法开发过程中碰到的质量控制细节不胜枚举,之所以列举这些实例,旨在说明检验方法开发优化及确认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医药质量管控人该如何前瞻性的对待把握解决有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尽可能的细致深入的研究。

要做好,做细这一份质量管控工作不再仅是实验技能的需要,更需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对化合物的更多的了解,对色谱理论、色谱柱、流动相、计算公式理解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加以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法规指南的理解运用也成为医药质量管理的至关重要的支撑点。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实践用来丰富理论,做不到这点或更多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工作会遇到瓶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我依然执著的追求成为优秀质量管控人的路上,唯愿医药质量管控的路愈走愈宽。

作者:常州制药厂    朱功凤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0519-12315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5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