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质量强市 >> 标杆企业风采 >> 内容
“工匠精神”在我身边
发布日期:2022-11-08  来源: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对于不同的人, “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定义, 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理念,是精益求精、是一丝不苟,更是耐心、专注、敬业的合集。

在濮荷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精神。

1984年,大学毕业的她踏进了常药的大门,常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30多年来,伴随着常药的发展壮大,她从一名技术研究人员,一步步走上了车间主任的岗位。无论酷暑严寒,她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经常长时间加班加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她的颈椎、关节常年疼痛日益严重,扁桃体反复发炎最终手术切除。手术出院不久,其仍心系车间管理工作,在还没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返回工作岗位,不能言语,就用肢体或书写来表达。她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顾全企业的发展大局,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倾心奉献。

药品是一个特殊行业,产品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要确保产品不出现质量问题,管理必须细致。身为百余名职工的管理者,她深知自己的重任,时刻严把质量关。每天进入洁净车间,她会巡视检查每一道关键工序的生产情况,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半成品坚决否决;仔细询问职工工作状态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迅速予以解决、纠正。

除了完成日常的生产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她还积极自主学习国内外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并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类法规培训、交流会议,将法规灵活运用于车间的质量管理,并形成各类规范化文件,实时完善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车间经常需要与技术中心共同完成新产品的中试研究工作,在新产品投入生产前,她总是一跟到底仔细观察和记录,把情况反映给技术部门,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时在新产品的中试放大中,要随时做好持续改进工作,为提高技术指标,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她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改进工艺。

为了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开展的QC小组活动,成立了“固体制剂车间金盾QC小组”,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节能降耗,开展质量、工艺攻关活动,鼓励员工勇于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岗位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革,发挥员工的热情和创造性,共同提高产品质量。2012以来,共有10多项QC成果获全国成果发表一等奖、先进和优等奖。

作为公司质量管理内训师,她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方案制定和培训实施中。她制定了质量学习制度,分批分期开展质量培训,将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名员工心中。首先从工段长抓起,两天一小会,七天一大会。她深知工段长是最基层的质量管理者,能够透彻地把握产品本质,只有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不断向她们灌输质量意识,提高她们的质量责任感、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在管理上创新,才能更好得提高产品质量。她还及时把质监员和工段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问题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开会讨论,集思广益,拿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重视对车间员工的质量培训,根据工艺特点、每阶段的任务要求,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并且在车间改造停产期间,请公司质量部和化验室等部门讲授质量管理知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水平。同时她特别重视新进人员的GMP理论知识的培训考核和实操考核,规定考核不通过严禁上岗。

为了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集体观念,杜绝违章违纪现象,保证正常生产,她制定完善了车间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奖惩条例,强化执行力度,严格按照GMP生产标准去做,无论是谁,做好了就奖,错了就罚,严格岗位标准操作与制度规范下,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保证了药品生产的优质优量。

三十六载风雨历程,她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以“工匠精神”自勉,不忘本来,坚守“初心”,十几年扎根一线,无怨无悔。

作者: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梅丽芬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0519-12315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5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