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五年巨变
发布日期:2011-08-24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协调。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制定全市新农村建设纲要,天宁、钟楼、戚墅堰要以城市现代化为核心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武进、新北要一手抓城市现代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金坛、溧阳要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三化一转移”步伐。 ——题记
  “今年虽然茶叶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价格却比去年高了,估计至少收益12万元;另外,农庄收益也将有至少12万元。这在前几年做梦也想不到啊!”41岁的刘同军是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人,家里种了15亩茶叶,还开了一家农庄专做游客餐饮生意。近年来,随着来天目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与刘同军的感慨相对应的,还有桂林村近年来的变化。自2006年以来,桂林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桂林村街直路净排水畅,屋齐墙洁路灯明,2010年还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现代农业建设、城市化大步推进、整治村庄环境、农村三大改革……5年来,我市不断在政策、改革和实践层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城乡统筹、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结构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万农民从中受益良多。
  杨胜成的日子和我市新农村建设
  “儿子住在市区永宁雅苑,今年上半年我就去过3次,每次都是吃了午饭就回来。相比起来,我们薛家这里环境好、空气好、生活也方便,还有文艺活动,日子一点不比城里差。”朝阳下,63岁的杨胜成一边在顺园五村的树荫下散步,一边约着老友,下午再去八村那边拉二胡、唱戏剧。
  杨胜成是新北区薛家镇中巷村村民,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农村。2005年,作为薛家镇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杨胜成家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迁,换来了顺园五村2套120平方米的住宅。
  说起这5年多来的变化,老杨笑了:“现在环境,好。别的不说,就说绿化吧,小区里现在到处都是树木,一年四季抬头见绿,花花草草到处都是。生活也方便,出门200米就是超市,300米就到菜场,43、45、47路公交车直通市区。每个月可以领到失地农民保障,每年年终还有分红,去年平均每个月不下1200元。”
  自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优化镇村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结构布局,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发展集约的新市镇、新社区、新园区现代化城镇体系。今年,我市还正式启动中心镇建设工作,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8个特色鲜明、产业发达、人口集聚、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中心镇。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三清一绿”“五化三有”为主要内容的小康家园建设和农村环境提升工程,累计已有966个村完成“三清一绿”整治任务,50%以上村完成“五化三有”,村庄环境整治3年任务2年完成;7个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8个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5年来,我市还大规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市基本实现城乡保障并轨,新农保参保人数达41.4万,覆盖率77.8%,全面实施农村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天宁、钟楼、戚区和武进区实现了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超过190万人,覆盖面达99.3%,人均筹资达240元;43万被征地农民做到了即征即保,覆盖率达99%以上。 
  姚海燕的收入增幅与我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以前在家种地,每年收入最多五六千块。前年到富利达公司打工,一年下来挣了2万,这几年还每年增长20%左右。”说起这几年收入的变化,39岁的姚海燕感受颇深。
  姚海燕是武进区郑陆镇三河口村人,早些年一直在家种地,近几年来,随着三河口村大力推进工业化,多家企业发展壮大,她也进入了企业。在流水线上做操作工一段时间后,姚海燕被提拔为车间主管。
  说起三河口村近年的发展,党委书记姚涵荣表示:“我们村坚持以发展经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民收入。”
  从东姚村、西姚村合并为延陵村,再到与河口村合并为三河口村,当了10多年村书记的姚涵荣团结村委一班人坚持走工业化路线,大力引进和发展企业,富民强村。目前,全村有各类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上亿企业8家,仅今年1-6月份就完成工业总产值7.6亿元,工业销售7.4亿元。
  据统计,近5年来,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平均以20%左右的幅度递增,今年预计将突破1.5万元。
  我市各地大力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工业集中园37个,其中市级重点园15个,2010年园区完成营业收入4022亿元、利税333.28亿元。
  与此同时,为持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市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到2010年底,全市有189个村、893个组组建股份合作社,量化集体资产55.65亿元;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95家,入社会员7.4万人;土地股份合作社总数达94家,入股土地面积8.2万亩;处于流转状态的土地72.2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1.3%;2010年,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共向社员、股民分红5.5亿元。
  在此基础上,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079: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周克平的美国芦笋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推进
  “今年4月开始收割春笋,6月初夏笋开始上市,一直卖到8月初,下个月中旬秋笋就可以上市,产量应该会比前两季更好,也更有盼头了!”
  今年55岁的周克平是新北区西夏墅镇农民。去年,他在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承包了160多亩地,大手笔投入400多万元建起钢架大棚,并以6800元/磅的价格从美国引进格兰德绿芦笋。从去年4月份播种、7月份移栽,经过半年多努力,今年4月开始收割春笋,平均每天收割近200公斤。6月初夏笋开始上市,一直卖到8月初,每天平均收割600多公斤,按8元/公斤销售价计算,夏笋就可销售30万元,全年预计可实现60万元销售。
  “今年亩产预计可达600公斤,明年我们力争实现亩产1000公斤,第3年争取突破1500公斤。”周克平对未来充满憧憬。
  作为依托万顷良田工程而建设的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蔬菜瓜果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园区,总投资将达14亿元,总面积4.25万亩。目前,已有大娘水饺、菜根香、绿农等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日前,该园区已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近年来,我市不断彰显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洮滆平原花木、洮滆两湖特种水产、武进东部应时鲜果、金坛食用菌、丘陵山区特色茶果及优势畜牧业6大产业带区。
  全市以“双百万亩工程”为载体,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99万亩、高标准农田93万亩;4个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审认定10家市级农业园区;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多年的积累,成就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著名的“花木之乡”,我市花木种植面积约占全省花木产业面积的五分之一,花卉种植品种达1200余个,花卉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4月,在经过与河北唐山、河南许昌、云南昆明之间的投票角逐后,我市以绝对优势胜出,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博会最终“花”开常州。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访问量: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