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常州.南通.绍兴.嘉兴四市经济发展的比较和思考(下)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南通、绍兴、嘉兴四市经济发展的比较和思考(下)

张哲浩  恽东玉

三、对常州经济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的思考

除绍兴、嘉兴、南通外,长三角地区其它城市的发展思路同样非常明确,未来潜力十分惊人。如润扬大桥及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使扬州到南京、上海、北京的车程分别缩短为1小时、2小时和8小时,区位优势凸显;又如交通格局的变化,使宁波由原来的交通末端升格为交通枢纽,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宁波到上海的距离将从原来的394公里缩短至170公里,进入2小时经济圈,其优良的深水港资源条件,又使其成为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组合港发展战略中的枢纽。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可以预见,未来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大城市之间新一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白热化竞争也即将展开,而各市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纵连横中将占据怎样的地位,完全取决于今天的行动。虽然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常州某些方面在4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应当看到的是,这种优势仅仅体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等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而且,一些优势还在随着其它城市的加快发展呈现出减弱趋势,甚至有可能转化为劣势。相对于第一、第二层次而言,常州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外向程度及居民收入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使与绍兴、嘉兴、南通相比,我市在发展水平、增长后劲、未来潜力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十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城市之一,必须也应当在苏南经济板块中占据重要位置,在长三角地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赶超意识、率先意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常州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牢牢把握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争先抢位,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形成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快慢固然有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在于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的程度。浙江之所以由资源小省变为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发展是硬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地闯”的创新精神,他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当其它地区尚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已经用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选择。常州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还是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关键的和重要的任务来抓,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来说,一要加快以服务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要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办事一条龙、收费一窗口,建立一条联络热线,搭好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审批、核准、许可,根治一切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真正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二要积极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要把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把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把政府的主要工作转向研究发展战略、实施宏观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三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要使“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行动,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常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 进一步加快接轨上海经济的步伐,提升常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和地位。上海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功能最强、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各种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其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外商投资的辐射中心作用等日益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外商投资企业之所以纷纷落户苏南特别是昆山一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紧邻上海。上海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无疑为上海经济安装了“加速器”、增添了“辐射源”。“世博经济”所孕育的巨大商机,不仅上海可以从中受益,而且将惠及江浙地区,直接拉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商品销售等各类要素转移的“腹地”。对此,常州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与上海经济的全面接轨。一要不遗余力地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辐射。要自觉利用和依托上海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要素资源,为常州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服务,加快与上海的有序联动、优势互补,在与上海的经济合作中甘当“配角”,争当“名角”,使接轨上海成为常州经济加速发展并全面崛起的“推进器”;二要加强对上海产业特点、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势的研究。要善于捕捉商机,抢占先机,在政策上、行动上进一步加大接轨上海的力度,自觉融入上海的经济循环,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大力开拓上海市场,在工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及特色农业等各个方面全线出击、全面接轨,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发展常州,壮大常州。三要着力营造和提升常州及各辖市的交通区位优势。要抓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论证或立项的机遇,超前准备,积极工作,主动协调,多方争取,努力构筑常州与上海之间的高速通道,缩小和缩短时空距离,挤进以上海为核心的“1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为常州未来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平台。

—— 进一步加速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现有产业群,构筑区域核心竞争力,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这既是维持常州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常州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和上海工业的后方基地为目标,把常州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这是充分分析常州制造业的特点和优势后所做出的战略部署。常州工业经济起步较早,门类齐全,配套协作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曾经通过专业化协作配套“8条龙”,开辟了常州工业经济的辉煌。目前,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械、冶金、电子、纺织、服装等一批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输变电设备、重型装备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城市客车、视听设备等产品的制造能力在省内甚至国内较为领先,颇具影响;纺织面料、服装、冶金、精细化工等产品优势也比较明显;并崛起了新科电子、现代工程机械、长江客车集团、黑牡丹集团、晨风集团等一批品牌企业。可以说,常州已经初步具备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迈进的条件,完全有可能依托沿海通江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心。一要将现代制造业作为融入世界经济的链接点。要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实施信息技术与产品、产业、管理的结合,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和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二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以抓紧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力度,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合理化、利益格局分散化为要求,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三要千方百计构筑人才高地。要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为重点,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大学城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加速文化、教育和科技产业的集聚和整合,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人才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使常州成为创业机会多、成功机率大的人才资源高地,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四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小环境。对工业园区、产业群和加工制造基地,要更多地在制度创新、差别化竞争、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职业培训、融资条件、法律服务等方面创造条件,使区域特色产业群、专业化产业区以及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集聚区共同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着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内资的吸收和利用。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更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利用外资的质量高低和规模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常州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重大突破,但与苏州、无锡等地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分析国际上吸收外资的趋势和走向,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减税、免税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主要是根据产业化政策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伙伴,并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商业环境;第三阶段则主要依靠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强大的协作配套能力,以适应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转变。从常州的实际情况分析,常州经济的长处在于制造业,而制造业的特点就是配套能力及其相应的集聚效应。一要适当调整吸引外资的政策。在注重投资软硬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仔细分析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点,找准本地的优势定位和产业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配套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和强大的配套能力,以吸引跨国公司、龙头企业来常投资兴业;二要想方设法激活发展经济的民间活力。要遵循内外资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民间资本的吸收和利用,放开手脚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取消一切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在产权改革中鼓励“民有”,在经营机制上支持“民营”,在投入机制上实现“民资”,在竞争性领域和一些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大力发展民间投资,并向民间资本开放国家鼓励投资的所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并加大对私营个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主动帮助协调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民营经济成为常州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增长极;三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现资本运作。在经济的成长期,即快速增长阶段,资本稀缺始终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障碍。因此,要充分认识资本经营的重要性,加大对有实力、有前途企业的扶持和培植力度,争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功能和产业门类齐全的基础层次,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也是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浙江中心城市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的不断增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的县域经济,无论是与嘉兴、绍兴、南通比,还是与相邻的苏州、无锡比,都存在着县(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偏低的问题,这中间既有原有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欠缺方面的问题,也有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和抢抓机遇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三次大的发展机遇中,常州成功地抓住了第一次机遇,即70-80年代的“由农转工”,通过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实力,而当第二次机遇即90年代的“由内转外”到来时,常州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方面却明显落在了苏州、无锡的后面。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三次大的机遇期——“由一转多”,即以公有制为主的单一经济转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一轮腾飞,这是一次不容丧失的机遇,必须牢牢把握,紧紧抓住,解放思想,扬长避短,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要以富民强县、加速实现现代化总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要把提升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县域经济质量、环境质量、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目标,形成全市合力,市县联动,政企联动,工农联动(优化农业、振兴工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县域经济,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全面打造能够支撑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强县”;二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路子。要在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创造地、灵活地贯彻执行中央文件,在不违背中央政策和原则规定的前提下,实现中央政策的地方化实施,即从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定位,强化特色,努力挖掘优势、创造优势和嫁接优势,合理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化、差别化、集约化的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三要树立县域经济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放权,增强规划、服务和经营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提高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我市两市五区区域规模、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等相差悬殊,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要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积极奋进、力争上游的发展格局。

初稿于2003年3月
定稿于2003年4月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