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2003年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资料为依据,对苏、锡、常、镇、宁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促进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纵深快速健康发展。
    一、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结构比较
    ——企业数量分布  根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制订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标准,2003年,苏南五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1791家,比上年增加138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3.8%。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为581家,占苏南五市的32.4%;无锡、常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分接近,分别为402家和401家,南京、镇江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81家、126家。与2002年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最快的仍是苏州,增加了62家;常州次之,增加了54家;无锡、南京分别增加46和8家;镇江减少了32家。
    ——经济类型分布  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苏州以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落户,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已占据主体地位,达到337家,占其高新技术企业的58.0%,占苏南五市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3.0%,在苏南五市中遥遥领先;无锡、南京、常州分别拥有外资高新技术企业92家、90家、90家、27家,分别占各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2.9%、32.0%、22.4%、21.4%。随着企业改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私营企业开始积极介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并逐步占据重要的位置,苏南五市中,无锡私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达173家,常州、苏州紧随其后,分别为132家和112家,南京、镇江分别为61、47家,五市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分别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3.0%、32.9%、19.3%、21.7%、37.3%。
    ——产业结构分布  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其发展领域受到明显限制,是各类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数最少的,苏南五市中,南京有3家,常州与苏州各有2家,无锡与镇江在此领域中属于空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新兴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苏南各市起步不一、发展悬殊,苏州市在此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企业数达64家,南京、常州、无锡分别为17家、13家和8家,镇江则为空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升级和传统产业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各市企业数量依此为苏州245家、常州159家、无锡130家、南京105家、镇江34家;医药制造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各市企业数量差距相对较小,依此为苏州46家、常州36家、南京34家、无锡30家、镇江13家;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对于提升制造业质量技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市企业数量分别为苏州69家、南京55家、无锡40家、常州36家、镇江19家;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是苏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无锡、苏州、常州、南京、镇江的企业数分别为194家、155家、155家、67家和60家。从苏南各市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分析,苏州、常州、南京三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42.4%、39.7%和37.4%,无锡、镇江二市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48.3%和47.6%。各市企业数量在六大产业中列前两位的均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两类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占比重依此为无锡(80.6%)、常州(78.3%)、镇江(74.6%)、苏州(68.8%)、南京(61.2%)。
    ——规模企业分布  2003年,苏南五市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79家,占全省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81.9%。其中,苏州的数量最多,达176家,占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0.3%,占全省亿元以上企业的38.0%;其余依次为无锡81家、南京57家、常州47家、镇江18家,分别占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0.1%、20.3%、11.7%和14.3%。五市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55家,占全省的91.7%,其中苏州有33家,分别占全省和苏南五市总数的55%和60%,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分别有11家、7家、2家、2家。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家,均分布在苏南地区,其中苏州占了2家,充分显示出苏州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的强劲实力。
    二、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产业规模  2003年,苏南五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31.9亿元,占全省的87.0%。从各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看,五个城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苏州市为第一层次,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份额达到48.6%;南京、无锡为第二层次,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5.1%和13.6%,常州、镇江为第三层次,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8%和3.0%。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独领风骚,正加快拉开与其它各市的距离,其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的份额不仅明显高于其它城市,而且处于逐年上升之中,2003年比上年提高了9.0个百分点,其余各市占全省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无锡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南京、常州、镇江分别下降1.6个、1.3个和0.9个百分点。
    ——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熟练程度的综合反映。苏南各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劳动效率差异十分明显,2003年,按人均产值计算,苏州、南京、无锡、镇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62.1万元、60.5万元、47.9万元和31.2万元,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为30.8万元,虽然比上年提高了3.2万元,但在苏南五市中仍处于末位,不足苏州市的一半。六大产业中,我市仅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五市中列第一位,达25.0万元,但优势并不明显,比最低的镇江只高出4.2万元,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在苏南五市中居末位,分别为22.2和33.0万元,比列第一位的南京市分别低了149.1万元、33.4万元。我市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7和34.1万元,在苏南五市中列第四位,略高于镇江,分别比苏州、南京低22.8万元和31.7万元。
    ——盈利能力  2003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实现销售收入6531万元,比上年增加667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1334万元;平均实现利税509.1万元,比上年增加65.3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117.9万元,但两项指标仍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75万元和515.7万元,在苏南五市中均处于末位。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居首位,其平均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3.2亿元和1561.8万元,比我市高出2.6亿元和1046.1万元;其次为南京,分别为2.2亿元和1326.9万元;无锡列第三,分别为1.3亿元和1014.5万元;镇江列第四,分别为0.8亿元和546.5万元。另外,从销售利税率来看,全省平均水平为6.6%,无锡市达8.0%,在苏南五市中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常州(7.8%)、镇江(6.6%)、南京(6.2%)、苏州(4.9%)。除无锡市销售利税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外,其余四市均出现下滑,镇江、南京、苏州、常州分别下降1.1个、1.0个、0.9个和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苏南各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大多数城市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未能获得同步的增长,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量外资企业的介入,使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组装加工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掌握在外方手中,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并不高,再加上一些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快速而大规模地占领国内市场,经济效益并不是其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因此,一些外资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利税率相对较低。
    ——增长速度  从产值增速看,2003年,常州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6.6%,在五市中列第三,比全省的51.4%增速低2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增长最快的是苏州市,增幅达到85.9%;其次为南京,增长37.0%;无锡、镇江分别增长25.7%和14.0%。从利税增速看,增速最快的仍是苏州,达到56.9%;常州增长32.6%,在五市中列第二,但低于全省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无锡、南京和镇江分别增长31.5%、29.0%、4.5%。从出口增速看,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5.2%,列第三,低于全省47.9个百分点。六大行业中,各市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普遍快于其它行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的是南京和苏州,增幅分别为1.7倍和1.3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的是苏州和无锡,增幅分别为77.0%和52.4%;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的是苏州和常州,增幅分别为45.7%和37.8%。
    ——结构优化  国际上经常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作为衡量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看,由于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大、比重高,在较大程度上抬高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2003年,全省平均水平为21.2%,苏南五市中仅苏州、南京两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重分别为37.4%和23.0%;常州的比重达16.9%,在五市中列第三位,无锡、镇江分别为15.9%和13.3%。与上年相比,结构比重提高最快的仍是苏州和南京,分别上升了8.5个和1.6个百分点,其余三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镇江下降了0.4个百分点,常州下降了0.6个百分点,无锡下降1.0个百分点。
    三、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市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基地、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使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苏南五市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与苏州、无锡、南京等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企业规模小、运行质量低、经济效益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1、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赢利水平。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谁掌握核心技术,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能获得高额利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单纯满足于模仿能力的提高,更要立足于自主开发,提高创新能力。目前,我市一些行业虽然多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消化吸收及自主开发能力不强,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一些企业必须为应用其他先进国家的核心技术而每年支付昂贵的技术使用费。因此,必须着重在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再开发方面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科研机构在我市安家落户,努力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要注意积极推进跨国企业研发机构的本土化,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增强企业的赢利水平,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
    2、错位竞争,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市的特点,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与周边的兄弟省市优势互补,避免过度竞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要坚持“跨越、特色、集成”的基本原则,以创新为突破口,在资源配置、项目策划、资本营运、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并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3、多方筹措,积极吸纳国内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领域。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于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提升地区经济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市在招商引资特别是特大项目的引进上,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外资相对于民资而言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周边环境和经济形势比较敏感。近几年,外资以“独资”形式进入我市的比重大大增加,这些企业大多采用组装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研究开发机构基本保留在国外,对于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民间资本具有筹措灵活、机制新、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成长更具深远意义,因此,只有大力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才能真正优化我市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撰稿人:高舟维   核稿人:吴 煜)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