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增长的相关政策,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迎接新挑战,抢抓对外开放新机遇,对外贸易保持稳中趋优发展,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斐然。外向型经济继续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着全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稳中有进,质量结构进中趋优
1、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市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1437.5亿美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82.8%,其中,累计完成出口1023.4亿美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78.3%。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出口基地3个、省级出口基地6个。“十二五”期末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6024家,其中出口实绩企业4924家,比2010年净增1382家;年度出口额超3000万美元企业达到122家,比2010年多出37家。
2、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领跑出口行业。“十二五”时期,我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升。机电产品“十二五”期间累计出口达到536.9亿美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101.5%,占全部出口比重为52.5%,较“十一五”期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光学、医疗等仪器出口29.6亿美元,占比2.9%,较“十一五”提升了1.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化工类商品出口所占份额则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累计出口额分别为182.0亿美元、81.1亿美元,占比为17.8%、7.9%,较“十一五”下降了0.4个和0.6个百分点。
3、市场格局有所调整,“一带一路”增势强劲。“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巩固老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位列全市出口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美国、欧盟和东盟,“十二五”累计出口额分别为206.5亿美元、194.6亿美元和112.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较“十一五”有所减少,由52.7%下降到50.2%。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势明显,2015年实现出口额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市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印度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9.3%和27.6%。
4、贸易方式加快转型,新型平台作用凸显。“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向“优进优出”转型,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出口的竞争优势,实现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携手并进。五年中,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739.2亿美元,占全市累计出口总额的72.2%,较“十一五”时期增长79.4%,年均增长12.4%;加工贸易完成出口额为267.0亿美元,占全市累计出口总额的26.1%,较“十一五”时期增长65.8%,年均增长10.6%。“十二五”期间,新型外贸交易平台助推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成绩显著。截至2015年底,华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超过190家,实现进出口额5902万美元,位居全省同类平台前列。
二、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招商引资量质双升
1、利用外资高位平稳,引资路径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完善招商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产业链招商和服务业招商为先的各类引资工作,全市利用外资的体量不断提升。五年中,全市累计完成实际到帐外资155.5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4.6%。外资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涉外税收比“十一五”增长90.6%。我市以外引外、以民引外的引资路径继续拓展,增资、并购等“非绿地”投资方式日益增多。2015年,联合光伏、顺风光电等109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扩股,新增协议外资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外资并购项目新增协议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2、利用外资质量提升,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市不断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世界500强项目、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项目。新增总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5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61个,累计总投资额133.7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1.3倍、1.8倍和1.75倍。五年来,新增天合太阳能、GENOVA生物技术、瑞声、波士顿电池、富德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超10亿美元项目3个,超5亿美元项目4个,2-5亿美元项目15个;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博世、新日铁、丰田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新增投资项目22个;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功能性机构2家。
3、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集聚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承接先进产业资源,形成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武进高新区中德创新中心、常州高新区中荷航空产业园、武进绿建区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中德创新园区是全国首批12个重点中欧合作项目,也是江苏唯一入选项目;中以常州创新园是全国唯一获得两国政府高层认可及授权的中以合作创新园区。各类园区的建成,吸引了大批投资商来我市投资,截至2015年底,累计有5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我市开发区。
三、境外投资发展迅猛,外经合作稳步推进
1、境外投资提质增量,“走出去”步伐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重组,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五年中,累计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4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3.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4.3倍,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7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5倍和5.3倍。境外投资中收购兼并成为新亮点,“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并购类项目3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是“十一五”的5.4倍和3.3倍。
2、服务外包活跃发展,外包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拥有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常州科教城、钟楼经济开发区、武进经济开发区等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及常州创意人才培训中心、常州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等2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全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473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2015年全市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9亿美元,执行额3.2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市场遍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服务外包的结构不断优化,由信息技术外包(ITO)向业务流程外包(BPO)和更高层次的以知识和研发为特征的知识流程外包(KPO)发展,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凸显。
3、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境外园区建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稳步推进,企业加大各类业态融合,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承接多个海外工程项目。五年中,全市累计新签外经合同金额3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7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为24.5%和44.7%。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总投资1亿美元的金昇乌兹别克斯坦纺织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重点吸引我市纺织、服装、农机等企业入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常州品牌。天合光能国际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0.9亿美元的马来西亚项目和2.3亿美元的泰国项目顺利实施,墨西哥、波兰、印度等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撰稿人:李晓鸿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杨 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