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网络文明传播 >> 内容
为民常怀“四颗心”
发布日期:2015-01-2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新的时期,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要常怀忧民之心、愧疚之心、谦逊之心、律己之心,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

  常怀忧民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对于共产党人,忧民之心,实为爱民之情怀,它体现的是党员干部对群众的那份沉甸甸的感情和责任。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心里首先必须装着群众的疾苦,以民忧为己忧。一个没有“汗滴禾下土”体验的人,很难有“粒粒皆辛苦”的认同感。同样,一个高高在上,心里只操心着自己的私利、前程和进退的干部,不可能对群众付出真情实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只有深怀忧民之心,以民之忧为己之忧,才能确立责任意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盼群众之所盼,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常怀愧疚之心。“邑有流亡愧俸钱”。古往今来,对群众怀有愧疚之心,历来是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为官者的美德和情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疏忽和不足之处难免,常怀一颗愧疚之心,能够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及时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进而提升自身工作标准。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为民常怀愧疚之心,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对群众付诸真情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干好工作的 “加油站”。只有常怀愧疚之心,才能对群众付诸真情,彻底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作风,摒弃奢靡享乐、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摒弃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作和政绩工程,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体谅群众的困难,切实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真正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和良心。

  常怀谦逊之心。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充分说明,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放下架子,葆有谦逊之心,甘当“小学生”。当好“小学生”,是不断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良好的学风和领导干部官德的体现。群众是力量之源,智慧之源,离开了群众,党员干部将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习惯于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以为群众知识少、文化低,见识短、素质差,一遇到实际情况却往往手足无措,“书到用时方恨少”,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不愿意拜人民为师,表面看是方法问题,而实质上是世界观问题,是对群众的立场、感情问题。党员干部要成就一番大业,就要放下架子,贴近并融入群众生活,当好“小学生”,在群众中采掘更多带着泥土味的“土办法”,加工成实际工作中的“金点子”,把“拜人民为师”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灼见。

  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常怀律己之心,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近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个别干部没有被工作中的困难吓倒,却被生活的“小意思”、“潜规则”所忽悠,被低俗糜烂生活的“温柔陷阱”所陶醉,被自我玩弄的权术所痴迷,最终身陷囹圄,不能自拔,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为群众深恶痛绝。去年,中央把“照镜子”、“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领导干部在接受他律的同时,务必加强自律,用群众这面镜子,去照自己思想上是否有“散”,用民意这把尺子,去量自己作风上是否有“短”,用民心这本“账册”,去查自己守纪上是否有“软”,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