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常州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推动文明交通秩序
发布日期:2018-07-17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交通环境是观察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2017年,常州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得分高出省平均水平,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文明礼让等4项指标名列前茅,为常州市第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虽然常州市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新时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仍旧面临新问题、新挑战。2018年6月20日,常州市启动“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交通畅通主要指标列全国同类城市最高水平。这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力争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环境。

  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离不开长效管理,更离不开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礼让他人多停一分钟,转发一条公益短信,当一次文明交通志愿者,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一个个小小的文明举动汇涓成流,便能凝聚强大力量。交通畅行,让我们一同来做参与者和代言人。

  实施六大专项行动,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

  《常州市城市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将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包括:交通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交通建设优化专项行动、交通组织提升专项行动、交通智能建设专项行动、交通文明提升专项行动、交通依法严管专项行动。按照“调控交通总量、优化出行结构、规范交通秩序”总体思路,大力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和停车难等“城市病”,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创造安全、顺畅、有序、绿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通过实施城市交通畅行工程,到2020年将实现:路网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绿色交通更加便利惠民,停车供需更加优化适用,文明交通更加自律和谐,依法管理更加精细规范的目标。

  修编规划,健全道路交通体系

  “面向2035,将‘构筑国际化的区域枢纽城市、现代化的绿色公交都市和幸福感的品质出行城市’”——这是目前常州市正在编制的《常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6—2035)》中提出的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常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6-2035)》基于“落实长江经济带、江苏中轴崛起、扬子江城市群等新战略”背景进行修编。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该规划基于“落实长江经济带、江苏中轴崛起、扬子江城市群等新战略”背景,内容中涵盖了公路、铁路、航空与港口等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城市道路系统、公交系统、货运系统、慢行系统、停车系统等内容。旨在打造便捷、舒适、安全、可靠、绿色、活力的常州综合交通体系。该规划还将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度同步深化完善。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常州市还将继续统筹编制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公交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慢行系统规划、路网规划、停车设施规划、路口渠化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推动城市交通规划有效落实。

  优化路网,新路纵横舒心出行

  近日,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这条全长7630米的道路,西起民营三路,东至龙江路立交,在原先道路城市化的基础上采用高架桥梁的形式进行快速化改造,计划于2019年底通车。

 

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示意图。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市建设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条道路是常州市“日”字型快速路网中龙城大道快速路向西的延长线,连接S39高速公路,远期继续向西与奔牛机场相接。随着五峰山过江通道的建成,S39将北接京沪高速公路,并向南连接杭州,成为常州区域内最重要的纵向高速通道,本期工程的建设将与S39快速对接,与高速公路收费站无缝衔接,实现高快一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8年,常州市还将继续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重点实施常锡城际高架、一中北路、星港大道西延、华山南路等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城市更新工程重点实施西仓桥、茶花路跨老运河桥等2项工程,增加中心城区南北通道。

  合理组织,道路通行有序顺畅

  7月12日早上8点正值上班高峰,市民周先生行车至高架龙江中路-棕榈路(星园路)南向北上匝道口,见到一盏红色叉形灯,他很快明白,高架上车流量大,需地面绕道。

 

高架匝道的红色叉形灯表明高架上车流量大,需地面绕行。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这样的匝道信号灯在龙城大道高架匝道口也有设置,当高架上出现车辆缓行或是交通拥堵的情况,匝道控制系统的信号灯就会自动感应并适时切换,让一部分车流分流到地面道路,实现桥上桥下交通量的均衡。

  接下来,常州市还将持续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实施分类、分时、分段交通管理,综合采取单向交通、禁止左转、禁止掉头等管理措施,合理均衡城市道路交通负荷。2018年,在怀德北路、关河路、和平北路、老运河围成的核心区域(3.34平方公里)实施单行道路交通组织,同时分年度在龙锦路、汉江路、河海路、和平路等19条主干路实施中央隔离禁止左转。

  智慧交通,科技助力便捷出行

  近日经过市中心邮电路的车主会发现一个新现象:在道路东侧的路面上多了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形黑色金属片,这是地磁感应装置,它能感应到汽车在停车位停车。车主只需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或者在手机客户端上提前缴费,就可以实现“无人收费、无人管理”,还可以及时查看哪里还有空车位。

 

市中心邮电路设置了“智慧停车位”,可以实现“无人收费、无人管理”。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在南大街附近的乌龙庵、玉隆路等近10条道路上,这样的智慧停车位有219个,配套的智慧停车系统也在稳定试运行中。

  今后,常州市还将持续创新应用交通智能管理手段,2018年,城区20条“示范道路”、130个主要路口高清视频、交通流量检测覆盖率将100%,重点建设24套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6套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抓拍系统。还将推广应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方便市民在线查询和预约停车泊位、便利支付、共享停车。

  宣传教育,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身穿“小交警”制服的孩子们将交通指挥动作编入舞蹈,赢得了阵阵掌声;人群密集区避让通行,拥挤路段避让——选手炫出车技也赛出文明……这是2018年常州市首届安全文明驾驶技能大赛活动当中的一幕。“文明驾驶不仅仅是驾驶人的基本素养,也保障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现场一名观众说,这次活动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提醒。

 

身穿“小交警”制服的孩子们将交通指挥动作编入舞蹈,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为了持续深化开展宣传教育,把文明交通深度融入文明城市创建,接下来,常州市还将结合“全国交通安全日”“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制定文明交通公益宣传计划,广泛传播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同时不断深化开展文明交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举办“文明交通”主题道德讲堂;创新“开学第一课”等活动,组建常州市“小交警先锋队”;把文明交通融入社区天天乐文化惠民社区巡演。

  综合治理,严管车辆通行秩序

  7月13日上午,劳动西路九洲服装城附近,过马路的行人络绎不绝。斑马线前,一长串车流陆续停下耐心等候,见此情形,行人们也加快脚步,快速通行。

 

劳动西路九洲服装城附近,斑马线前,车流陆续停下等待行人过马路。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2017年以来,常州市开展交通大整治,对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陋习严肃处理。下一步,常州市还将以城区20条“示范道路”为重点,紧盯机动车违法停车、违法变道、不按规定让行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充分运用电子警察、人脸识别、记分处罚等手段,不断提升非现场执法的精准度、有效性。特别是针对机动车乱停放、不礼让斑马线,将进一步加大严管重罚力度,推动形成文明礼让社会新风。

  你我共同参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尽管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短期内难以发生质的改变,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需抓紧解决。

  城市交通面临巨大压力挑战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虽总体优于全国同类城市,但呈现从核心区向环城区蔓延的趋势,拥堵区域更广,拥堵节点增多,拥堵时间加长,将成为制约通行效率的“瓶颈”。

  在出行结构方面,尽管常州市公交分担率在全国、全省较高,但受地铁施工、网约车等影响,公交分担率从2012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小汽车出行占比较10年前增长15.4%,步行、非机动车出行占比增长不快,只有2%左右,道路空间、通行权利过度向汽车倾斜,这也是机非混合、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停车配建方面,中心城区的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位配建不足,平均缺口在40%左右。

  在街头,交通陋习依旧常见

  随意变道加塞、变道不打转向灯、车窗抛物、开车看手机……在街头,这些交通陋习依然屡见不鲜,常常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随意闯红灯也时有发生。一位私家车主告诉记者,平时开车常常看到电动车骑行在快车道中间,来回穿梭特别不安全。

  行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易引发交通事故,车主李先生说,现在常州都在倡导车让人,但总有些行人边过马路边看手机,或者跨越路中间的护栏,非常危险。

  通安全秩序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据统计,常州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139万辆,平均每4人1辆汽车,每3人1名驾驶员,预计到2020年机动车183万辆,机动车驾驶人207万人,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交通畅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能否拥有更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无疑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力量会起到巨大作用,只有每个人将文明意识转化为行动,城市的良好环境、文明之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文明的内涵持久传递。(常州晚报 本版文字 文明 刘懿 摄影 朱臻 夏晨希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通讯员 焦静 杨皓 陆晔)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