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常州一八旬老人专注横山马灯传承几十年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7月的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阳光学校,操场上经常出现一支小学生队伍,他们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濒临失传的“横山马灯”。老师中,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带头者,名叫魏梓金,专注横山马灯的传承已经几十年。

  横山马灯的发源地在横山桥镇省庄村的万庄,原名万庄马灯,有200多年历史,民国时当地著名文人殷晓浦《榈轩小诗》写道:“走马春灯出万庄,男儿扮作女儿郎。汉家故事无真假,今夜昭君不姓王。”说的就是当时万庄少年调马灯的盛况。《横山桥镇志》上有“正月半,龙灯马灯齐来看”的记载。

  “过去辉煌阶段,万庄马灯一直巡游到西边的丁堰、雕庄、青龙、戚墅堰,东边穿过县界,到无锡玉祁等地,由龙灯队开道,马灯队跟着威风凛凛。”上世纪70年代,魏梓金在省庄小学担任校长时,就听说了万庄的马灯,“和别处的马灯相比,横山马灯最大的特色就是灵活、灵动,它是武进区唯一由小孩调的马灯,表演起来十分活泼可爱。”

  虽然调马灯这种民间文艺活动在上世纪50年代后逐步淡出,但当地还有一批扎马灯的老艺人和过去的马灯队员。在他们的帮助和魏梓金的努力下,上世纪70年代,省庄小学诞生了一支少年马灯队。

  退休后,魏梓金仍对马灯念念不忘。在省庄村关工委、村委的支持下,2015年,魏梓金成功创制了18套马灯,建立了省庄马灯队,这是一支由少年们组成的队伍,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表演时,深受群众欢迎。

  到横山社区关工委工作后,魏梓金一直念叨着要再建一支马灯队。2016年,横山马灯队倒是建起来了,但马灯仍需从省庄马灯队借用。这一状况直到2018年才改善。在东洲、横山桥、星辰三个村和西崦、横山两个社区关工委的支持下,魏梓金找三河口“扎库”人制作了20套马灯,终于告别借用的历史。不过,新的马灯不是出自传统扎马灯人之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好在经过努力,基本传承了马灯应有的风貌。

 

八旬老人魏梓金在教孩子们跳“横山马灯”。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整个7月,每周有3天,孩子们一大早就来到阳光学校,参加三村二社区少儿暑期文化艺术培训班,学习横山马灯。调马灯时,魏梓金主要让学生们跳“梅花阵”,辅以一定的舞蹈动作。“队伍中两匹黑马是全队伍的亮点,要表现出不听话、搞小动作,被马夫发现后,还要将马夫撞倒在地上……表演起来,活灵活现。” 家住横山桥村的9岁小朋友杨沁山扮演的是马夫,一个月训练下来,他学会了“豁虎跳”“猴拳”等动作,表演时得心应手。

  魏梓金说,他十分希望有朝一日横山马灯能步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常州日报 张军 周茜)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