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要闻 >> 内容

常州市朱夏墅发现南宋家族墓群

发布时间:2017-08-31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为配合城市建设,2014年以来,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受省文物局委托,对皇粮浜湿地公园建设范围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并于去年开始全面考古发掘,在钟楼区西林街道朱夏墅社区周边发现了多座高等级宋代古墓,其中一处墓园设施保存完好,根据出土墓志可能与南宋初期名臣,常州先贤张守及其家族有关。
    完整南宋墓园,全国罕见
    此次考古发现的南宋时期墓园,由起到风水作用的土墩“靠背”、带“兆沟”性质的排水沟、墓葬、享堂、廊道和前门建筑等构成,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建筑形制非常少见。
    经过发掘,整个墓园呈东西向长方形。墓葬头向西南,西侧有一个春秋时期土墩墓,在墓葬和土墩之间有一条排水沟。正对墓葬前面是一个享堂建筑,近似方形,东西进深4开间,南北宽3开间,分布着排列有序的磉墩和倒塌堆积。享堂东南角向南延伸出一条长廊,呈长条形,分别连接享堂和前门建筑。在整个墓园的南侧,有一个“凹”字形建筑,与享堂通过长廊连接,可能是前门建筑,环绕整个墓园外侧有一圈断续相接的排水沟,可能起到“兆沟”的作用。
    常州地区以水网平原为主,早年虽发掘过多处重要的宋代墓葬,但完整揭露墓前建筑和墓园设施尚属首次,这一发现对研究常州地区,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宋代丧葬风俗和建筑形制很有意义。
    发现神道石刻,疑属于另一处墓园
    近日,在已发现墓园的南侧,考古人员清理出一批石刻,如石虎、石羊、石马等,还有两处安放石刻的磉墩基础。这批石刻早年遭到破坏并被埋入地下,但距离原始位置不远,可能属于另一处更高级别的墓园。
    这一区域三面环水,整体呈长方形,据当地村民反映,原来在耕作过程中发现过石牌坊、石羊等。目前考古工作主要结合已经发现的石构件和磉墩基础,寻找神道、享堂、墓葬等设施,以完整揭露这一处墓园。
    在整个朱夏墅村周边,考古人员已陆续清理发掘了二十多座宋代古墓,这些墓葬时代接近,形制相同,且排列有一定规律,虽早年被盗严重,仍出土如龙泉窑簋式炉、抄手砚、金荷花形耳环等珍贵文物,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墓群。
   名臣张守与朱夏墅
    张守,字全真,又字子固,崇宁元年进士及第,是南宋时期名臣,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等要职,封魏国公,谥号“文靖”,宋史立传,著有《毘陵集》传世。南宋丞相周必大称赞张守为“中兴人物之冠冕”。绍兴十五年(1145年)正月十五日,因过度劳累薨于建康府邸,宋高宗亲书其墓志碑额,名“清忠亮节安国元勋之碑”,宰相张浚撰写墓志铭,并赐葬地、仪表,以上公之礼安葬。
    南宋咸淳年间《毗陵志》记载“张参政守墓在怀德南乡黄林”,常州《张氏宗谱》记载“太傅魏国文靖公墓,在武进县朱夏墅。绍兴十三年(当为十五年)公薨于建康,赐地葬此”。张守的孙子张抑,官至户部侍郎,死后“归葬朱夏墅祖茔”。由此可见,张守及其后人,均葬于西林街道朱夏墅一带。
    以张守为代表的常州张氏家族人才辈出,有宋一代,其兄弟七人皆登仕途,“父子同榜”、“一门五进士”,当时人称“维张氏在东南,首推衣冠显姓”,诗人刘一止写道“东南士流咸曰人门之胜,莫先张氏”。所以无论是张守本人还是其家族,在整个宋代政治和社会文化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张守本人作为中兴名臣、常州先贤,其家族墓群的发现和进一步发掘研究,对研究宋代功勋大臣家族墓葬的排列格局、墓园制度等提供了新的材料,对提升常州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很有意义。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