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老城厢记忆】江南水乡道,悠悠南市河

发布时间:2021-07-06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区有一条南市河。漫步河边,可以看见平整的纤道、听见旖旎柔和的吴侬软语,清澈的河水带着居民的市井交响乐、行人的闲话家常,缓缓流向远方。

南市河风貌

南市河是由吴王夫差在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开凿的,至今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河道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是一条水上要道,往来船只众多。南市河最早时两岸都为泥地和草丛,纤夫们来回奔走逐渐踩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成为了最早的纤道。

后来,青果巷和青果巷对岸的东、西下塘住进了不少大户人家,他们在两岸修筑起了石驳岸,并专门修了纤道,沿途建有渡口、凉亭等设施,以方便行人往来。

南市河风貌

纤道不但为水上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为研究我国的桥梁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现存的南市河纤道部分石条路面,是实体纤道中的依岸纤道,经过修缮,一改其年久失修的颓貌,成为了一条方便游人沉浸式体会古运河水文化的小道,沿着它的轨迹,我们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古运河畔的热闹与繁荣。

修缮前的南市河周边房屋(陆建军 摄)

因年代较为久远,修缮前,南市河周边房屋部分檐柱、椽桁已经腐烂断裂,屋面出现漏雨渗水。2019年9月,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开始施工,目前已完全对外开放。项目采用最新的整治模式,不征收、不拆除,在原有居民房屋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整治,并对街区市政管线以及景观、绿化等区域进行“小规模、微循环、渐进式”的提升改造。另外,还通过“一河一策”管理办法,引入民间河长、义务护河员等社会力量,对河道进行共治共管,开展“水陆两栖”巡查保洁,经过清淤泥、添绿植、污水管网改造等,提升了河道水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南市河周边的原始风貌,让人漫步其中时仍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古运河之景。

修缮前的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陆建军 摄)

改造后,该街区东至晋陵路,南至南市河,西至公园路,北至青果巷,总占地面积约2.5公顷,总建筑面积12619平方米。街区内街巷格局完整,以古运河文明、名人文化为内涵,尽显江南水乡特色。街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保点27处,其中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2处,历史建筑1处,位于胜利巷21号的清代民居龚宅2012年被列为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晚清文学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的故居也坐落于此,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焕然一新的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

       如今的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白墙下偶尔裸露的青砖、屋檐下微微翘起的石板、临河而建的木质阁楼无言地诉说着历史,让行人仿佛钻进了时空缝隙,在当下缅怀着过去,又在过去的余韵里畅想着未来。

(作者张舒逸、吴瀚,原题《城市记忆丨江南水乡道 悠悠南市河》,载2021年6月10日“常州日报”学习强国号。)

(市文保中心)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