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安全生产 >> 内容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2-07-25    来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浏览次数:  字号:〖
 

      1.两个体系的来源

      2015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5点要求,其中就要求“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部署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

      2016年12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源头防范。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安全为前提,把安全生产贯穿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2021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条款表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作为企业管控风险、消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未来将长期开展下去,而且必须要认真、规范、科学地开展下去。这样做是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因此,要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排在首位!

      2.风险分级管控【定义】

      风险辨识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3.隐患排查治理【定义】

      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法定工作。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也是要求全员参与。

      4.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关系

      (1)都是安全系统管理的核心环节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

      其核心理念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地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补充”

      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关系,总的来说,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是目标和结果。因为只有发现风险、找到隐患,才能进行排查和治理,也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其实,无论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还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都是核心内容。

      5.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是同一项工作吗?

      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象都要涵盖人、机、环、管各个方面,但风险辨识侧重于认知固有风险,而隐患排查侧重于各项措施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风险辨识要定期开展,在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6.安全风险辨识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全员参与的原则,辨识要覆盖所有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全面剖析各生产系统,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辨识工作。辨识时要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要针对城市风险特性,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高度关注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重点依托网格化的城市管理系统,从点、线、面三条主线全面分析识别城市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7.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中常见问题

      一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有的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8.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要注意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依赖大量安全生产数据,要克服纸面化可能带来的形式化和静态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安全风险清单和事故隐患清单电子化,建立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要绘制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图,并将重大风险监测监控数据接入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综合平台,尽量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的融合,通过一体化管理避免信息孤岛,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9.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简便方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建立企业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方法没有复杂与简便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差别。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企业要强化全员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可以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对本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中小企业切忌走入花钱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一大堆文件后束之高阁的歧途,提倡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企业的高风险,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

      (资料来源: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9楼 邮编:213022 电话:0519-85683106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