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常州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10:感受提质之5年全会主题回顾
发布日期:2016-09-20   来源: 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2011年8月29日
  十一届一次全会
  全会选举产生11名市委常委,并选举市委书记和副书记。
  全会同时明确,十一届市委将正式肩负起常州进军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将坚定信念,勇挑率先发展重任,牢记宗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同心同德,凝聚和谐共进力量,克己奉公,争当勤政廉洁模范,脚踏实地,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推进八大重点,解决发展难题,围绕推动全民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民生大事,巩固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弘扬开拓创新精神,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打开新局面,把率先发展的旗帜举得更高,把科学发展的实事做得更好,在“第二个率先”的征程中阔步向前。
  2011年12月26日
  十一届二次全会
  全会指出,2012年是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积极开展“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坚持不懈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全力推进“一核八园”建设和“510”行动计划,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在2012年做强创新驱动引擎,加快建设创新强市,高举转型升级大旗,加快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倾力打造精品之城、魅力之城,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2012年7月27日
  十一届三次全会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常州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到2030年达到当期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全会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等“四大战略”,全面落实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八项工程”,全力推进加快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强市、大力改善民生、塑造精品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打造文化名城、创新社会管理等“八大重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常州特色、得到百姓认可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先行区。
  2012年12月29日
  十一届四次全会
  全会指出,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在困难中奋进、在挑战中前行的拼搏之年。
  全会确定2013年为“现代化建设推进年”,并强调要突出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和城乡统筹,提升市域整体竞争力;要强化民生保障,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增强执政能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7月10日
  十一届五次全会
  全会号召全市上下奋力推动常州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前列,谱写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常州篇章。
  全会强调,高起点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必须突出自主创新,优化创新布局,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应用,加快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突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企业,推动产业朝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突出区域协调,提升城市能级,加速县域崛起,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城市精品化、城镇新型化、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子;突出民生幸福,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文明和谐,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突出开放引领,做强开发园区,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突出改革攻坚,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推进扩权强园强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向改革创新要资源、要动力、要空间,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2013年12月28日
  十一届六次全会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主攻方向。
  全会强调,2014年全市各级要以“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攻重大项目,强化转型升级新支撑,在不断壮大经济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要致力创新驱动,构筑持续跃升新优势,不断提升我市区域创新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要突出改革攻坚,激活科学发展新动力,加快构建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区域统筹,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加速形成城乡协调、产城融合的发展体系;要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要着眼百姓福祉,凝聚公平正义新能量,让全市人民在共建中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2014年7月18日
  十一届七次全会
  全会动员全市上下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奋力再造常州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要把握“一个核心”、紧扣“两个落脚点”,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会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资源配置机制,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对外开放体系。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场化体制机制;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对稳定增长、吸纳就业、富裕百姓的贡献显著增强。
  2014年12月26日
  十一届八次全会
  全会指出,2015年全市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统一起来,把抓改革与强法治结合起来,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产城融合、促进民生幸福、促进生态优化,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保障,全力完成“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把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升到更高水平。
  全会强调,全市必须准确把握规律趋势,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突出行稳致远,在保持增长上有新作为;突出提质增效,在转型升级上有新作为;突出培优育强,在创新驱动上有新作为;突出落地见效,在深化改革上有新作为;突出统筹协调,在产城融合上有新作为;突出公平普惠,在民生改善上有新作为;突出价值引领,在文化建设上有新作为;突出持续发展,在生态优化上有新作为。
  2015年7月17日
  十一届九次全会
  全会全面部署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
  全会指出,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产城深度融合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放出样子、探好路子两大任务,把握好人口产业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政府市场社会三组关系,科学运用统分结合、远近兼顾、点面共推、破立并举四种办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全省全国先行探路、积累经验。
  全会提出,努力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要完善空间规划,重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化基础设施,夯实产城融合发展新支撑;拓展公共服务,满足产城融合发展新需求;推进文化建设,彰显产城融合发展新气象;建设生态文明,增添产城融合发展新优势。
  2015年12月15日
  十一届十次全会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我市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开放、民生共建共享五大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常州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强”上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在“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居民收入结构优化,收入差距缩小,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环境美”上实现明显改善;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新的风貌;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备。
  2016年6月17日
  十一届十一次全会
  全会决定,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于9月召开。
  全会明确,开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市委换届工作,对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意义重大,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意义重大,对加强市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好党代会、做好市委换届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换届工作各项任务。
  2016年9月14日
  十一届十二次全会
  全会决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于9月22日至9月25日举行。
  全会听取了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产生情况的报告,听取常州市出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酝酿推荐情况的报告,通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情况,听取十二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候选人酝酿情况的说明,圈选确定常州市出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并民主推荐新一届“两委”委员候选人人选。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