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高技能人才占比还要大幅提升
常州向德国学习借鉴哪些发展经验(3)
发布日期:2018-06-14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企业培训为主,穿插进行职业学校教育,强调以技能培训为本的一种办学制度。它是成就德国制造业神话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德国制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
  常州多年来重视职业教育对制造业的支撑,目前已基本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实现了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不过,与德国相比,常州还有不小差距——
  一是在全体劳动者中,技能劳动者占比有差距;二是在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有差距。据记者6月13日从常州人社局了解,到去年底,常州常住人口中就业人数是281.7万人,其中,技能劳动者是97.22万人,占就业人数的比重还只有34.5%。在常州97.22万名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有29.6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为30.5%——而这个比例在德国是50%以上。
  德国 “双元制”培养模式正在优化调整
  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张丁榕说,所谓“双元制”,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是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随着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进,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优化调整。由于“工业4.0”将进一步增强技术工人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联系,因此,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如果职业教育不能参与其中,就很难保证其培养的劳动力能够胜任“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需求。为此,德国正在设计和调整契合“工业4.0”战略的职业教育发展方案,通过可渗透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增强与高等教育和研究院所的沟通衔接,提升教育与培训人员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
  张丁榕说,为适应高质量发展,推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常州职业教育也必然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以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双高”现象驱动常州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相呼应的职业教育战略转型。
  让每个员工看到前方有路
  “德国企业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注重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常州斯泰必鲁斯负责人田学峰博士告诉记者,在德国企业里,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别受到重视,企业也会为其成长铺设通道,让应用型技术人才有成长空间,也能成长起来。
  田学峰说,斯泰必鲁斯建有一整套的员工晋升制度,从普通的操作员到技师、领班,再到管理七八十号人的主管,企业给予其上升空间,有的员工仅用不到5年时间,就从一线操作员晋升为主管。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下,企业员工也愿意扎根下来。目前,在常州斯泰必鲁斯,6年以上的老员工超过一半,每月员工的流失率仅2%左右。
  田学峰称,从常州斯泰必鲁斯出去的技术员工,到了其他企业后,岗位级别比在斯泰必鲁斯直接提高一个层级。一些企业明确表示,从斯泰必鲁斯出来的员工,层次高,岗位操作技术熟练,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
  卡尔迈耶的彼特·迈耶则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力除了体现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对员工的培养。卡尔迈耶重视应用技术的创新,因而,也重视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企业开辟了让员工展示自我才能的通道,让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彼特·迈耶说,企业的生产车间有一块板,员工对改进机型外观、生产工艺、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方面有想法、建议,可以随时写在上面,企业也会定期发放表格征求员工意见。对每一条建议、意见,公司的核算小组都会进行测评,对于改进生产工艺后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的,企业会直接奖励员工。这样,通过时时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两年多时间内,“1053人”要增加到“1200人以上”
  常州经信和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占领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立足全球培育高技能人才是根本。眼下,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中国制造2025’。”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围绕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常州聚焦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政策体系。其中,依托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9个;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制”,并对试点企业给予相应补贴;将培训、鉴定、竞赛“三合一”,创新开展专项培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53家,工作室再到技工院校设立工作站,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
  目前常州正在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包括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选才、历史经典产业技艺技能振兴、技工院校内涵提升等工程。计划到2020年,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由目前的1053人增加到1200人以上。
  有关人士提出,全市各地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制造业的支撑,要形成有力的政策拉动以及浓厚的舆论氛围。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