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常州市“强富美高”5年来(2)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19-09-2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再接再厉,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牢记嘱托,肩负重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5年来,常州市锚定“富民坐标”,将之作为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力解决影响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将“百姓富”浓墨重彩地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篇章中,以百姓更多获得感,实现“常州幸福树”更加根深叶茂。
  就业创业,百姓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
  自2014年起,这组数据就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4年间已提高了三分之一强。其中,除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稳步增长外,常州市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明显。
  这背后,折射出常州市富民增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则带动更高质量就业。
  5年来,常州市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日趋优化的营商环境、逐步完善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持续拓展的创业投融资渠道、不断坚实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为常州市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坚强的信心。
  在技能成才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基础上,常州市不断强化职教惠民,开展富民增收、精准帮扶性创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互联网+就业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用工放心可靠、劳动者权益有效保障、就业环境诚信和谐“三方共赢”。
  同时,常州市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学校全覆盖,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开展优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并积极拓展创业培训渠道,帮助大学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近5年来,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内。与此同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到57.25万户。
  同时,常州市还坚持把提升产业实力、“做大蛋糕”作为增收和富民重要抓手。近年来,常州市大力推进“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富民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常州市着力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行动,加速实施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加快发展。
  2017年7月,常州市出台《促进富民增收培植常州幸福树实施意见》,明确将实施创业就业富民行动、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行动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行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减轻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释放富民的乘数效应、破除影响富民制约束缚,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民生保障,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公共服务
  5年来,常州市持续尝试做“减法”,减轻负担、减少烦忧。探索提供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实现居民减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刚性和不确定性的支出,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用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减”,换取收入含金量的“增”、“隐性财富”的“增”。
  5年来,常州市以构建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导向,连续多年重点围绕办好包括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优质养老等在内的“三优三安两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发展从全面到优质。常州市近年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推进,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学生、社会对学校满意度等5项调查均列全省第一。截至2018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3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9所、普通高中36所、初中128所、小学216所、幼儿园325所,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逐年提高,服务项目不断拓展。近年来,常州市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和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建立并实施城乡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政策,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面启动“健康常州”建设,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老有所养。多年来,常州市深入实施幸福康养示范工程,基本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稳定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医养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高品质现代健康养老“常州品牌”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2018年初,常州市住房保障全覆盖工程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2017年底,常州市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超过95%,在实现市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后,将环卫工人、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保障范围,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规划,在全省名列前茅。此外,常州市还在全省率先试点共有产权公租房,开展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实施危旧房安全隐患整治,全力推进棚改,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百姓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与此同时,常州市还稳步提高失业、工伤、生育等待遇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新增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精准扶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5年来,常州市分外重视“底线民生”,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根据省定贫困户6000元/年的标准,常州市已于2015年实现脱贫目标。随后,常州市将扶贫工作重点扶持“绝对贫困”转向扶持“相对贫困”,以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为重点,通过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补齐富民增收的突出短板。
  2016年起,常州市按照中央、省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建档立卡数据根据劳动力状况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致贫返贫因素,开展全面科学的分析和汇总统计,为精准施策打好基础。
  经过深入摸底,查找致贫因素,常州市明确了思路,鼓励经济薄弱村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在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购建物业资产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同时,常州市完善农村低保标准、补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和与物价上涨相挂钩的联动机制,出台相关办法,转移就业扶贫,实施教育扶贫,开展医疗扶贫和健康扶贫,并深化老区结对帮扶,探索光伏扶贫、保险扶贫等创新扶贫方式。
  据统计,2016-2018年三年已累计脱贫33725人(19112户),累计脱贫率达98.76%。2018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总收入均达100万元以上。现在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22人(236户),预计今年底可基本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
  今年7月,常州市再次上调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其中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850元,视对象实行差额补助;城市“三无”人员、“五保”人员、在政府举办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及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也分别提高,困难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此外,常州市近年来还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出台了《常州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建立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逐步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