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8月26日组织部分委员,就重点提案“推进落实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开展督办协商活动。市政协副主席吴新法参加活动并讲话。
委员们首先来到长兴好日子家园,看到小区的垃圾分类亭配置了“四分类”智能垃圾箱。这样的智能垃圾箱小区设有11套,每户居民都发放“福田”积分卡和可降解垃圾袋,居民可随时向智能厨余垃圾箱投放厨余垃圾获取积分,积分可兑换成物品或服务;智能化系统登记回收数量,并录入积分管理系统,真正做到可追溯;第三方运营商统一管理收集厨余垃圾,厨余垃圾由专门的厢式新能源运输车辆统一运送至薛家易腐垃圾处理站,处理成液态生态级肥料及固态有机肥的原材料,转化率100%,达到无污染、零排放。
在武进区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综合利用中心,委员们看到,大量的回收废纸等正在被分拣加工。分拣打包后的可回收物将进入有资质的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中心每天可处置可回收物约150吨,对城区垃圾分类可回收物进行“兜底”回收处理。中心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是全市3个省垃圾分类和治理创新重点项目之一,并将借助运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大数据管理,促进可回收物收运处理更规范。
在分类前端,至7月底全市共完成1202个小区、1739个单位、399个行政村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建成区为96.61%、农村为68.21%,城乡大部分区域已完成垃圾分类设施配置;2020年,全市将建成7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10个省达标小区,至7月底64个省达标小区已完成创建。在分类末端,全市共建成各类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设施42座,细分类处理设施84座。2020年常州市共开展17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涵盖日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大件垃圾、农贸市场易腐垃圾等方面。
委员们充分肯定常州市推进落实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建议加大垃圾分类推进力度,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协作,由城管等多部门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推广使用大数据监管手段,让垃圾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化;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注重垃圾分类产业链培育和运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垃圾分类工作,在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形成持续性效果;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垃圾分类典型案例,营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完善积分兑换等正向激励做法,结合立法强制力,促进市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