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溧阳慈善总会会长夏国浩表示,溧阳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一个“法宝”:资助一个孩子完成学业,就拔掉全家穷根,阻断了贫困传代。该市1260名接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后都找到工作,使每个家庭都脱贫了。
溧阳市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其中部分地区属于茅山革命老区。家庭成员患上重病、家庭遭遇灾难,是一些家庭致贫甚至成为特困家庭的主要原因。
溧阳慈善总会自2006年成立之初就推出助学扶贫工程,并且向社会作出承诺:决不让全市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或者中途辍学。
至今,该工程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80人,发放助学金2276万元。
近日,溧阳慈善总会对所有接受过资助的学生进行回访,发现3980人中已有1260人从各级各类学校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的占多数,大专毕业的占少数。这些毕业生,有的当上了医生、教师,有的实现了自主创业,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成为企业职工。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职业满意或比较满意,并且普遍表示,确实是“资助一个孩子完成学业,等于拔掉全家穷根”。
顾珍,是一个被贫困老人收养的弃婴。老人亡故后,她被另一位贫困老人领养。助学扶贫工程一路让她读到高中毕业,并考取大学。就在她为没有钱去开学报到而暗自流泪时,助学扶贫工程再次为她解了大难题。每学期6000元的助学金,终于资助她完成学业,并通过招聘考试当上了家乡小学——强埠小学的教师。由此,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且实现了赡养老人的心愿。
茅山革命老区社渚镇的潘国强因父母患病,从小饱受生活苦难。得益于助学扶贫工程,他从村里的小学一路读到苏州大学毕业。凭借所学专业,他果断回乡自主创业。在政府创业基金扶持下,他创办家禽养殖场并取得成功。两年多来,他不仅实现全家脱贫致富,而且带动其他村民致富。现在,他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连日来,他正在为村里实施致富项目而奔忙。
溧阳助学扶贫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并且建立了一套约束机制。为避免极少数受助学生产生“理所应当得救助”和“马马虎虎混毕业”心态,对一学期出现“挂科”学生进行善意提醒,对连续两学期出现“挂科”学生取消受助资格。同时,与每一名受助学生签订《爱心传递承诺书》,约定在受助学生有能力时将把受助资金返捐出来,接力资助其他贫困学生。这一“爱心接力”机制,得到受助学生普遍赞同。
溧阳此举因成效显著而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