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市委书记陈金虎就其领办的市政协重点提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持召开办理座谈会。他强调,“十四五”是常州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创新赋能实体经济,依靠智能制造走向未来,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市政协主席白云萍参加活动。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共有17件聚焦创新发展。市政协将“加快推进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建设常州市创新生态圈”“布局更多高水平科创平台”等立案提案进行组合,列入市政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提案专题,由陈金虎领办、白云萍协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和“创新发展政策20条”,首次举办国际创客周,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重大产学研活动26场,签订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超400个,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2万名,新增上市企业6家。16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创历年新高。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知识产权护航力度,14个项目获第22届中国专利奖,列全省第三,成为省内唯一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建成启用首个国际化人才社区,荣列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活动中,陈金虎一行实地考察了西安交通大学常州集成电路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和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机构及企业的孵化发展情况,勉励大家进一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在听取提案主办单位、会办单位和提案人、相关政协委员发言后,陈金虎指出,常州创新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未来。全市上下要高举创新大旗,真正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产业创新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
要在发展战略谋划上做更多文章。聚焦城市定位,冲刺万亿之城,市委提出实施“532”发展战略。其中,产业中轴、创新中轴、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服务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支撑。各地各部门要围绕“532”发展战略,谋划一批突破性政策举措,实施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引领性创新园区,推动发展重心向创新转移、要素资源向创新集聚、财政政策向创新倾斜、工作力量向创新汇集。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战略谋划好两湖创新区发展,加快构建共同推动创新、共同培育产业、共同享受利益的良好机制,让更多的“科技之花”在常州结出“创新之果”。
要在平台载体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布局。推动常州科教城更好发挥“创新之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更好发挥“创新高地”作用,推动中以、中德、中瑞、苏澳等园区深化双向合作水平。要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经验,舍得“砸钱、砸人、砸时间”,加快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要在加快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常州医学院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项目、产学研合作平台。
要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出更多实招。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积极打造股改上市企业集群,继续组织实施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年内力争上市15家以上,到“十四五”期末达到150家左右,实现上市企业数量倍增、实力倍增。
要在创新生态营造上见更大成效。发挥创新委牵头抓总作用,加快构建创新协同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常州市“创新发展政策20条”“实施意见30条”。以“龙城金谷”为主平台,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壮大科技服务业。进一步研究促进聚人引才的真招实招,加快打造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人才公寓、创客空间等空间载体,瞄准长三角最高水平,广泛集聚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打造全国知名的青年友好型城市。
陈金虎指出,广大政协委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推动全市创新再出发贡献了智慧力量。希望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打造更多全局性、关键性、实用性的精品提案,确保政协履职与大局工作同频共振、同向推进。各提案主办和会办单位要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办理工作,真正做到办理一件提案,解决一批类似问题,推动一个领域工作。
白云萍指出,助力创新发展是市政协和广大委员履职尽责的聚焦点和着力点,要充分发挥渠道畅通、联系面广的优势,宣传讲解常州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新举措、新政策、新成就,切实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市领导韩九云、方国强、杨芬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