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武进区与安康市汉滨区发挥两地资源禀赋,紧扣产业合作、民生项目、劳务协作等方面,不断推动苏陕协作走深走实。
高标准化绿茶红茶生产线、年产30万吨包装饮用水生产车间、碧根果种植园……随着一批批项目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武进元素”推动汉滨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培育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汉滨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绿意映入眼帘。
依靠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忠诚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繁育茄子、辣椒、南瓜等20余种菜苗,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1800余人脱贫,实现园区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由农民变成“工人”的罗尚丹,2021年就靠着土地租金与工资、分红,挣到了4万多元。
在关家镇魏垭村,江苏立华牧业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现场,数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规划用地350亩,总投资4.6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地方生猪产业规模,加快汉滨区畜牧产业发展,对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
武进区一批优秀企业家到汉滨投资兴业,为汉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开展消费帮扶 助力“山货入苏”
5月24日至26日,“武进汉滨一家亲、齐心协力促振兴”汉滨富硒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在武进区举行。线下,吾悦广场和武进政府机关食堂两个专场上,鸡蛋、腊肉、蜂蜜、木耳等大卖;线上,两地知名主播联袂直播,40余种富硒农特产品备受青睐,创下63万余元的销售额。
本次展销会是深化苏陕协作、巩固消费帮扶成效的又一次有力实践。
汉滨区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尤为明显,但受制于生产条件,当地农特产品迟迟无法推广至市场。为此,武进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链长制”为抓手,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并大力实施“富硒+”战略,加快推动当地“硒资源”变为“硒产业”。
如今,汉滨特色农产品已在武进设有扶贫产品专馆、专柜,“陕茶一号”“京康茶叶”“龙王泉富硒水”“瀛天核桃”等品牌在武进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深化人才交流 携手共促发展
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前赴后继,到汉滨支农、支教、支医。两地人才交流累计达300余人次。
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40多年的高级兽医师郭志平,此前曾支援安康平利县。去年10月,临近退休的他第二次接受委派,来到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中心开始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走访调研时他发现,这里的黑猪产业品质优良,但销售不太稳定。为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他与村干部一起,摸索优化“富硒跑山黑猪肉”品牌。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将进一步打开常州市场。
安康武进希望小学也是苏陕协作交流的见证之一。自1998年8月建校以来,学校便不断收到来自武进区的善款。去年,以江苏德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武进爱心企业、团体和人士又募捐400万余元,帮助学校建设寄宿楼和运动场;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还向汉滨区教体局捐赠100万元设立奖学金,激励汉滨学子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对口帮扶在卫健系统也全面展开。武进区卫健局累计向汉滨区捐赠医疗设备48台(件),价值620余万元;区6所医疗机构先后派驻37名医疗专家进驻汉滨,为汉滨培养、培训骨干人才46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5项,协助开展手术300余台次。两地还建立远程联合诊疗合作机制,依托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为武进定向培养输送村医人才。
加强劳务协作 促进“双向”就业
近3年来,通过苏陕劳务服务中心,汉滨已有2000余人到武进、金坛等地就业。
“我们在汉滨区26个镇(办)均设立招工办事处,把岗位信息送到家门口。为拓展从业人员就业渠道,还开展了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苏陕劳务服务中心经营企业、安康康华峻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华说,去年8月以来,已陆续培训400余人,30%以上推荐江苏及本地就业。
今年50岁的韩廷勤是大河镇堰湾村脱贫户,家中有6口人,孩子在读书,母亲是聋人,一家人靠其老公在当地石料厂务工维持生活。通过技能培训,韩廷勤来到武进一电子厂就业,月薪达5000元左右,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依靠对口帮扶资金支持,汉滨区还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探索“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将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难题。全区已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185家,实现百户以上移民搬迁安置全覆盖,累计带动就业13200余人次。
跨越千里,汉武情深;心有大爱,无问西东。武进与汉滨的东西部协作故事仍在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